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张红荃韩霞

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张红荃韩霞(山西省介休市人民医院山西介休032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关键词】临床护士输血医疗纠纷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限制,临床用血虽然已经经过严密的检测,但仍有某些不可预测的输

血传染病的发生,而临床护士是输血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在保证病人输血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加强临床护士输血的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院对临床护士

进行了输血工作法律知识培训和建立临床输血登记本等,规范了输血行为,保证了输血安全,有效减少或避免了输血纠纷的发生。1、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1.1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通过相关法律的学习,使每一位医务人员熟悉掌握了法律知识,并逐一落实。护士直接参与病人的输血治疗,应了解国家制定的输血法律法规,增强对安全输血的认识[1]。1.2输血风险客观存在。输血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有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疟疾等,目前引起极大重视的是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及家属对输血治疗效果期望值较高,而对输血所承担的风险心理准备不足。1.3在工作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用血制度,并认真做好各种等级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1.4相关属性医疗文书。《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统一的输血医疗文书为: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化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单。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病人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报告单及病人输血后血袋上的标签。完整规范的输血医疗文书,全面记录了整个输血过程,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原始资料。1.5与临床建立反馈制度,广泛听取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意见、建议,以求改进工作,利于科室发展,满足临床和患者需要。1.6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必要性。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病人输血前,医疗单位必须对病人做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因大量资料表明,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阳性者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这些病人大多为带毒者,隐性感染者或处于潜伏期,以后有患病的可能,输血前做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可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输血纠纷。

2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1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检查临床用血法规执行情况,制定相关措施。2.2提高安全输血的法律意识,质量是输血的根本,所有工作都必须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护士在安全输血工作中的职责已不完全是过去的“三查”“八对”,还应增强其法律和证据意识,学习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输血操作规程,规范输血行为。2.3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我院的输血水平,特邀请省血液中心专家讲课,向临床输血人员讲授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输血知识等,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了解输血的优点,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全面提高输血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4强化输血工作中的责任心。护士要具备丰富的输血知识和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核查制度,杜绝输血过程中的任何漏洞。3.讨论在举证责任倒置的社会大环境下,提供有效证据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因此,医院对输血前病人开展前5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医患双方自身保护的一项措施和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另外,通过输血前检测发现潜在的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3]。总之,医院作为临床单位,应加强输血前输血标志物的检测,对特殊群体更应提高警惕,这样不仅保护了医院自身,也为病人的安全输血起到了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1]李爱琴.加强护士对输血传染病医疗纠纷认识的意义[J].实用护理杂志,2003:5(19):63$64[2]许华斌,874例患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1):34[3]王玉丰,刘斌,输血前和手术前4种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必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