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PFNA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王书斌

王书斌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中医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PFNA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疗效理想,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多是粗隆部位到股骨干狭窄区域,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股骨骨折患者选择内固定术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不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坠积性肺炎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的预后效果[1]。传统选择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过大,术后并发症过多,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愈后。据报道,以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为证明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6.2)岁;根据Evans标准进行分型,12例为Ⅱ,10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1±5.9)岁;根据Evans标准进行分型,10例为Ⅱ,11例为Ⅲ型,9例为Ⅳ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60例患者均由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患侧出现不同程度髋部的疼痛,患肢缩短明显,出现功能障碍,有股骨大转子突出的临床症状表现。60例研究对象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签署同意书[3]。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在X线机监控下将髋部垫高,患肢内收12度,由股骨大转子顶切5cm切口,将臀肌筋膜进行钝性分离,按照肌纤维方向将臀中肌进行分离,将大转子顶点充分暴露,再把导针置于股骨大转子内缘,由股骨髓腔的近端扩髓。取PENA主钉插入到髓腔之内,经X线监控把主钉固定于股骨下,对骨折处加压处理,放置引流管后将切口缝合。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可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5±4.2)min,术中出血量(105.2±13.6)ml,术后引流量(72.5±14.3)ml,骨折愈合时间(9.0±1.5)周,可完全负重时间(13.2±6.6)周;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2.6±8.9)min,术中出血量(150.1±17.5)ml,术后引流量(88.6±18.5)ml,骨折愈合时间(17.0±3.9)周,可完全负重时间(29.8±8.2)周;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引流量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发生15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DHS内固定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过这种内固定术适用范围不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PFNA内固定术属于改进PFN系统,有着PFN优点,又有着更稳定内固定的效果,更符合人体生物学原理。PFNA顶端并不应用PFN螺钉,选择螺旋刀片进行锁定,再通过螺旋刀片对患者骨髓擀进行挤压,增加主钉铆定的作用,旋转的螺纹也会提高主钉稳定性,保护患者骨髓腔,以单独主钉也降低了对患者骨皮质破坏。PFNA主钉是空心主体,由导针可以完成固定系统,主钉可以选外偏角,更符合人体生理股骨的大转子角度,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锁定孔可以斜行进行固定,防止垂直进钉破坏顶端,远端尾部能对髓腔垂直应力进行分散,使骨折断端稳定得到保持,避免远端锁定钉发生断裂[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可见,应用PFNA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能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引流量,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可完全负重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安,刘特,郭颂.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07-109.

[2]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3]周迎锋,刘晓潭,路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93-695.

[4]周涛.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5):102-103.

[5]张令弘,王孔民,吴华,等.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