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电切术62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切口胆囊电切术62例临床分析

张彦

(繁峙县中医院034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电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4%,较对照组的11.29%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电切术具操作方便、创伤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恢复快等优势,同时术后也不易发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电切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胆道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各类胆囊疾病。当前胆囊切除术主要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三种术式。其中LC因费用高、对术者要求较多、手术适应症狭窄等原因而难以于基层医院普及应用。本案选取了124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MC,观察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4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CT及常规辅助检查。排除存在严重合并症、急性炎症、黄疸、胆管扩张或胰腺炎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8-79岁,平均(46.7±5.2)岁;慢性胆囊结石30例,胆囊息肉2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1例。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28-79岁,平均(46.7±5.2)岁;慢性胆囊结石30,胆囊息肉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4-6h禁水、禁食,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操作如下:全麻,自右上腹沿腹直肌切开至右肋缘下,作一10cm左右创口,然后依次切开腹壁隔层至腹腔内部,以顺切、逆切或是组合切法将胆囊移除,最后依次缝合创口并作消毒处理。

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电切术,操作如下:常规消毒铺巾,作一5cm小切口,以横行方式切开皮肤皮下至腹直肌前鞘处;牵开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后间隙,切开后鞘,沿腹膜切口将2把止血钳深入腹腔,分开胆囊前胃肠网膜组织,以小号S形拉钩向上牵引胆囊底部;检查肝质地和胆总管,以卵圆钳将胆囊底部夹住,将其向下牵拉并提出切口;于胆囊底部垫上腹纱,自小切口将胆囊结石取出并吸净内容物;剪开胆囊表面浆肌层,并与肝前缘保持0.5cm距离,将胆囊壶腹部分离,夹住胆囊动脉分支后以4号线进行结扎,于距离胆总管0.5cm处钳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切除胆囊,以7号丝线结扎残端2次;检查切口是否存在渗血、渗液、渗胆汁等情况,若有则应立即清理,清理完毕后关腹并缝合。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术中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和进行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4%;对照组患者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各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29%,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3.362;P<0.05)。见表3。

3.讨论

胆囊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临床主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1]。当前临床实施胆囊切除术主要有传统开腹术、LC和MC,其中LC属微创手术,虽其技术近些年来正不断完善,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开腹术,且其对手术操作者、器械等的要求较高,适用范围具较大局限性。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较广,且术中更便于处理各类特殊情况,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2]。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切口过大,极易损伤腹腔组织器官,且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出血量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不利患者术后恢复。为此,传统开腹术多用于治疗急诊或病危重症患者。

MC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LC之间,也属微创手术。MC的手术原则在于尽量缩小手术切口,借助影像诊断技术,临床更易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尤其是针对症状较轻、病灶与周围粘连较少患者,MC的手术效果更佳[3]。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及LC,MC具以下优势:切口小,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成本低,且具较宽适应证范围;于影像技术下操作,视野清晰,有利避免误伤胆管;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可于基层医院进行普及应用。

本案将124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MC。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术中及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更低(4.84%vs11.29%),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小切口胆囊电切术具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于基层医院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健雄,陈德明,范海鹰,梁健雄.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的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7,41(07):642-643.

[2]郭翔.腹部小切口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疗装备,2017,30(12):5-6.

[3]高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