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引路过程创新优化的质量模式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样板引路过程创新优化的质量模式剖析

张辉

张辉

(中建三局,天津4003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面积、住房布局、住房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个工程项目成败往往在于工程质量。通过制作实体样板,实现工程质量的预控,从事

后验收提前到施工前的预控和过程控制,同时也提高了工程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

关键词:样板引路;过程控制;质量模式

前言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其中重点包括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要求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积极推进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活动,样板引路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有效地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整体水平提高。

1工程实体样板引路的概念

工程实体样板工程是按照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尽量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在每一个分项、每道工序大面积施工前,将每道工序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相关的施工工艺标准的要求,制作实体样板,作为后续大面积施工的范本,以此作为模型和验收的控制标准,后续施工按此样板完成,以确保施工质量。工程实体样板应在工地现场显著位置进行制作,可使工程中各参建单位时刻注意,提醒大家重视工程质量。

2工程实体样板引路的范围

2.1主体结构

(1)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三个分项:柱、剪力墙、梁、板、楼梯等钢筋的制作、安装;墙、柱、梁主筋的连接;水平、竖向梯子筋等定位筋的使用;模板的安装、支撑、加固及防止胀模、跑模、漏浆的技术措施。

(2)主体二次结构及砌体结构:墙体砌筑、构造柱、过梁、圈梁、门窗抱框、顶砖斜砌(填充墙)等。

2.2装饰装修、安装

包括墙面抹灰、窗户安装、水电安装、防水施工等。

3工程实体样板的实施

3.1成立组织机构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建立实体样板工程质量控制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技术员、施工员等相关部门人员任小组成员。

3.2编制工程实体样板引路实施方案

每项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应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类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措施等方面的需要,编制工程实体样板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执行规范标准、组织机构、工程结构类型及主要的质量控制要点、难点,制作实体样板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和部位,实体样板的技术要点及具体要求、工程实体样板制作的时间节点及施工组织要求,样板质量验收要求等相关内容。该施工方案需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3.3技术交底

在工程实体样板实际开始制作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设计交底。根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的实体样板实施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把将要制作的实体样板的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逐一进行交底,并形成交底技术文件,由相关人员签字。

3.4工程实体样板的制作

组织施工人员按照实体样板施工方案进行样板制作,边制作边检查,发现与方案或规范要求不符的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制作的实体样板满足要求,样板施工完毕后,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要组织验收。并且在每一个样板前将施工工序和设计要求制作成公示牌。

3.5推行样板

在施工前,施工项目部相关专业技术负责人在样板展示区现场,对每个技术管理人员、施工班组的全体人员进行施工工序的文字和现场实物技术交底,对不明白的地方,反复交底,直到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以及最终的结果。

4工程实体样板实施案例

以某项目为例,介绍主体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实体样板的质量控制。

4.1钢筋工程

(1)框架柱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套柱箍筋→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筋上。

绑扎竖向受力钢筋:框架柱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不大于50%。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及75mm中的最大值;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现行规范的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同时钩住箍筋及纵筋;框架柱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Φ14mm钢筋,间距1000mm井字型控制筋与柱箍筋点焊。

(2)墙体钢筋绑扎

施工顺序:暗柱主筋→暗柱箍筋→剪力墙竖向钢筋→剪力墙水平筋→拉结筋→垫块固定。

工艺流程:施工缝处理→弹线→修整预留搭接筋→绑立筋→绑横筋→绑拉筋→绑垫块。

墙体水平筋绑扎时先绑2道,高出板面400mm,以防止墙体插筋移位。底板混凝土上放线后校正墙插筋。剪力墙水平起步筋距地面50mm。最后一排水平分

布筋距顶板顶部不大于100mm。竖向起步筋距端柱边纵筋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间距。

为保证墙体双层钢筋横平竖直,间距均匀正确,采用梯子筋限位间距<1.5m,两端距墙边1m。水平、竖向梯子筋采用比墙体筋大一个规格且不小于Φ12mm的钢筋焊接而成,代替原墙筋并与其他墙筋绑扎到一起,同时浇筑混凝土。为保证墙体的厚度,对拉螺杆处增加Φ16mm短钢筋内撑,短钢筋两端平整,刷防锈漆。在墙筋绑扎完毕后,校正门窗洞口节点的主筋位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墙体钢筋搭接接头绑扣不少于3道,绑丝扣应朝内。

墙体双层钢筋网片之间采用拉结筋进行拉接,剪力墙层高范围内最下一排拉筋位于底部顶板以上第二排水平筋位置处。最上一排拉筋位于顶部顶板以下第一排水平筋位置处。拉筋与外皮水平筋及竖向筋钩牢,呈梅花形状布置,双排筋外侧对应绑垫块,垫块绑扎在外侧主筋上。

(3)梁钢筋绑扎

施工顺序:主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水泥砂浆垫块固定。

施工方法: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对接头进行连接,将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线绑扎牢固,然后绑扎其他钢筋。

4.2模板制作及安装

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现场责任工程师应在绑扎钢筋前用仪器检测、检查,对照施工图纸对梁、板、柱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进行详尽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及确定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刚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开盘前,必须首先对使用的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进行试验、试配。原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开盘后原材料必须要求现场抽取混凝土试样(甲方在场)。

(2)有条件情况下,混凝土施工尽量整体浇灌,特殊情况时施工缝的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继续施工时施工缝必须采用膨胀剂等有关规范做法进行处理。浇灌后的混凝土在12h内必须设专人覆盖并养护。

(3)严格控制混凝土加水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现场抽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4)严格避免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如露筋、蜂窝、孔洞、夹碴、疏松、裂缝、缺棱掉角、棱角不顺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掉皮起砂、胀模变形、跑模位移、接槎不实等。

5样板引路创新优化的质量控制

5.1工程实体样板引路的目的

(1)通过制作工程实体样板,明确施工工艺、构造做法、工程质量通病消除的措施。如钢筋的连接、马凳的使用、构造柱的做法、砌体的砌筑工艺等。

(2)纠正工人的一些错误操作。通过样板,使操作工人很直观地明确工程施工做法,原有技术交底工作都是文字性的,而目前工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对文字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在以往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操作手法,样板引路可引导工人学习好的施工方法,耳濡目染,从而达到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目的。

(3)强化质量意识。在工地施工现场设置工程实体样板,使工程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时刻谨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调动所有参建人员争创优良工程的积极性。样板引路、实物交底能最真实、最快捷地提高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营造一个人人争优的良好氛围。

5.2工程实体样板引路的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操作工人进行实物交底和质量培训,同时通过日常检查,发现有工序、部位与样板展示区有差异的地方,现场及时要求整改,并要求项目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样板区对操作错误的工人进行再次交底。

5.3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事后控制

(1)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应根据样板展示区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验收,对于不完善的部位进行整改或返工处理。

(2)在每道工序验收完毕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班组进行总结与评价,对已完工的工序进行经验总结及找出不足之处。

6结语

总之,“样板引路”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管理方法,充分利用样板工程管理平台作用,使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标准化,确实做到“样板引路、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邢立发.搞好“样板引路”工作全面控制工程质量[J].中国外资,2013(12)

[2]葛晓敏.“样板引路”在建设工程实施中的实践与思考[J].建设监理,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