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

张春英

张春英(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卫生院150611)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232-02

【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哮喘是由于机体内外许多综合因素的同时存在而激发或形成的,哮喘的发作、缓解、复发与其日常饮食、睡眠、工作、运动、吸烟等关系密切。要教育患者避免进食会引起过敏而促使哮喘发作的食品。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工作与睡眠。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的病因较为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面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发病机制

1.1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其中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当患者在受到过敏原刺激后,致敏淋巴细胞便合成高滴度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性Fcε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即可与结合在Fcε上的IgE交联,促使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并使细胞合成和释放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递质,致使呼吸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粘液分泌物增多、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引起支气管阻塞。

1.2神经因素支气管平滑肌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其支配很复杂,除了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外,还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系统。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则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α-肾上腺素能神经反应性增加以及迷走神经张力亢进、胆碱能神经节内的神经传递增强、乙酰胆碱释放增多等有关。

1.3炎症反应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均参予作用。在炎症反应中,肥大细胞可能是气道炎症的主要原发效应细胞,肥大细胞激活后,可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等递质。肺泡巨噬细胞在始动哮喘炎症反应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其激活后可释放血栓素、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递质。总之,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性递质参与,引起气道炎症、血管通透性改变,粘膜充血、渗出、粘液分泌增多,最终导致气道管腔狭窄和阻塞引起哮喘发作。

1.4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指气道对各种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的收缩反应增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气道炎症和气道损伤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气道高反应性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以及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

2临床表现

2.1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多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胸闷进一步加重,并出现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伴喘鸣。患者被迫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咳嗽、干咳或多痰,发作持续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少数患者可呈重度发作,一般平喘药物不能在24h内缓解。此类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哮喘轻度发作时两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中重度发作者,可出现胸廓饱满,两肺叩诊过清音。更甚者可有口唇、指(趾)发绀、大汗、极度呼吸困难。气道塞阻严重,肺泡过度充气更加明显,肺部哮鸣音反而减弱,并可出现奇脉。

2.2哮喘的分期

2.2.1急性发作期应具有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发作程度轻重不一,从可轻度发作至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发作。发作期持续时间短者数日,长者可达数月甚至终年发作。

2.2.2缓解期指急性发作的间歇期。该期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肺功能一般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一般病程越久,缓解期越短。本期患者仍需密切监测,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措施。

2.3哮喘发作严重程度的分度

依据哮喘严重程度分度标准,将哮喘分为轻、中、重及危重四度,以便于掌握病情,指导治疗。

3治疗原则

3.1一般治疗原则

哮喘是由于机体内外许多综合因素的同时存在而激发或形成的,哮喘的发作、缓解、复发与其日常饮食、睡眠、工作、运动、吸烟等关系密切。要教育患者避免进食会引起过敏而促使哮喘发作的食品。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工作与睡眠。运动是大部分哮喘患者恶化的诱因,也是某些患者的惟一触发因素,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应给予适当指导,必要时使用药物预防。烟草烟雾含有苯、甲醛、一氧化碳等20余种高浓度毒性物质,可引起气道炎症而诱发哮喘,因此要宣传、教育哮喘患者不应吸烟并减少被动吸烟。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引起的哮喘称职业性哮喘,哮喘患者应主动避免和有关物质(过敏原)的接触,进行环境控制,若无法避免时,可提前用药预防,如β2激动剂或色甘酸钠,但最有效的方法是脱离引起哮喘发作的环境及工作岗位。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常有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程度不尽相同,患者应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能及时识别哮喘发作的早期信号,以便及时合理用药,要学会正确使用微型峰速仪测量器,自行监测最大呼气流速。哮喘急性发作时,经上述自我治疗未见好转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应不失时机地迅速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以免因延误而导致不测。

3.2药物治疗原则

哮喘的药物治疗应掌握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及巩固疗效的原则。当前防治哮喘药物品种颇多,但主要分为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药二大类,通过解痉、抗炎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消除气道炎症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目的。

在哮喘的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分期,发作严重程度的分度和近期治疗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合理用药。切忌药物的滥用并密切注意有关药物的副作用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哮喘的药物治疗应坚持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的巩固治疗相结合,最终达到症状消失或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甚至不发作,活动不受限,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接近正常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南山,徐军.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01期.

[2]沈华浩.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近况[J];浙江医学;2000年01期.

[3]沈华浩,朱元珏.哮喘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