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试析“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陈轩

江西省新干中学高三(21)班

摘要:“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倡议,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种类丰富。“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能够将各民族间丰富多彩的文化相互融合,并且将之发扬光大。本文就“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做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一带一路”又被称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4年由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的中国顶层倡议。“一带一路”主要强调了相关国家要共同努力合作,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伟大目标。目前,“一带一路”已经进入了深入全面开展和实施的阶段,习近平主席也多次强调,“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对民族发展和边疆地区都非常有利,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将会因为“一带一路”而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会。

1.“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是基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所提出的,“丝绸之路”的意义与成功,为今天沿途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灵感。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年间出使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途径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最终到锡尔河与乌浒河,并且还连接了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是一条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沟通的伟大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思,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以及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所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发展上所面临的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维护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上各个国家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所提出的倡议构想,它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2015年的3月28日,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连同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的经济区正式开放以后,承包的工程项目突破了3000个。2015年全年,我国的企业对相关的49个国家都进行了直接的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18.2%。2018年1月25日,从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经贸区的带动之下,2017年我国与沿线的各国贸易额达到了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7.8%。

2.“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各个民族间所形成的文化种类繁多,虽然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着高度的认同,这也是“一带一路”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之一。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各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才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百百花齐放。不同的生产方式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各地独特的产业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涉及了我国18个省及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重庆市。这18个区域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其实不只是这18个地区,我国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因其地理位置的不同、政策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有着许多只属于这里的独特文化。

虽然说各民族文化间的认同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深入,各民族、各地区间的文化认识更加深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民族的和谐、力量的凝聚,不仅是我国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我们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例如,上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地区,而新疆、西藏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又有着显著的民族特色,“一带一路”将这些地区相互串联,能够使每一个地区发挥其的先进优势,并且能够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地区、不同民族间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等文化。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身优势的展示,可以向其他地区传授成功的经验,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于相互间的学习来说,也可以学习到不同地区间的不同经验,帮助弥补自身某一缺陷,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不仅带动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还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学习和文化认同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这也对国家认同意识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认同,对于我国这样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言,这就需要各民族都要对国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认识,还是一种共同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只有对各民族间的文化高度认同之后,才能互相取经、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文化的认同更增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砥砺前行、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这些伟大的理想都需要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无论是当年的“丝绸之路”还是我们如今的“一带一路”,对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理念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的利益共同体,在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从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一个休戚相关、互利共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刘永强.“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探讨[J].法治与社会,2017(5).

[2]潘林.“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刍议[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5).

[3]范玉刚.“一带一路”视野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共享与本土文化认同[J].长春市党委校学报,2017(6).

[4]崔海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

[5]白照兰,杨斌."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跨界民族的公民文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