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

邓高峰

邓高峰(睢宁县中医院江苏徐州22120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睢宁县中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以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多见,其次是单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合并腹部损伤、开颅术后、过度脱水少见。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病因;治疗;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48例,男性42例,女性6例。年龄14~76岁,平均29.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1例,占85.42%;工地坠落伤7例,占14.58%。入院时间20min~6h。1.2临床表现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9例,6~8分11例,3~5分26例。14例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1.3影像学资料头颅CT扫描示:额、颞、顶、枕区颅板下方见新月形低密度影,近于脑脊液密度,48例病变部位均位于幕上,以额、颞、顶多见。双侧颅脑损伤36例,单侧颅脑损伤12例。有颅高压症状14例。积液量为10~120mL,平均55mL。2结果2.1积液出现时间及致伤原因积液出现时间3h~12d。无致伤原因。2.2颅脑损伤的类型与合并伤的情况本组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时头颅CT扫描均见不同程度的外伤性异常改变(包括各种类型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基底池受压等)。其中合并胸部损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胸腔积液、肺叶不张)22例,占45.83%;单纯颅脑损伤14例,占29.17%;合并四肢骨折7例,合并腹部损伤2例,开颅术后2例,过度脱水1例。2.3治疗及预后单侧积液合并颅高压症、脑受压症状者9例,积液量40mL以上,行钻孔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双侧颅脑损伤者2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效果不明显,改综合治疗痊愈出院。余37例行高压氧、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及中药等综合治疗,头颅CT追踪观察,恢复良好。3讨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大约占颅脑损伤总数的1.16%~10%。多数位于幕上,少见于后颅窝。好发于额颞部,约半数患者为双侧性,多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同时存在。关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机制,临床上众说不一。多数学者认同蛛网膜单向活瓣作用学说,认为颅脑损伤后致侧裂、视交叉及脑表面的蛛网膜撕裂形成单向活瓣,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随患者呼吸、咳嗽等用力动作不断通过裂口流入硬膜下腔,但不能回流,这样硬膜下腔与脑脊液循环不相通,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后短时间内又不能被吸收,长久积聚而形成积液,从而引起局部脑受压和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也有人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a)颅脑损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积液聚积硬膜下腔。b)积液内蛋白含量升高,渗透压升高,将周围脑组织水分和蛛网膜下腔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大而形成。c)外伤引起颅内压平衡失调,脑脊液向压力减低区聚积,同时蛛网膜撕裂损伤形成硬膜下积液。d)外伤时,病初的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所引起的脑组织急慢性严重缺血、缺氧,及脑挫裂伤后局部微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水肿导致微血管腔闭塞,挫伤区神经元直接受损伤坏死,引起局限性脑萎缩;或是由于多发严重脑挫裂伤后脑血流量减少,造成广泛性脑缺血损害,导致弥漫性脑萎缩。引起硬膜下腔增宽,提供了积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促进了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本资料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有65%(31/48例)以上的患者合并有胸部损伤、四肢骨折、腹损伤,因此认为胸部损伤引起急慢性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及合并四肢骨折、腹部损伤并且一度发生休克者,是引起硬膜下积液的主要原因。此外,过度应用脱水药物及60岁以上,尤其是自身脑血管条件较差,也与硬膜下积液形成有一定关系。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多发生于局灶性脑损伤后1~2周,多数伤后存在昏迷、呕吐误吸或窒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致使脑灌注压下降及合并其他失血性疾病。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后单侧硬膜下积液者,若积液量在30mL以下,中线结构移位小于5mm,患者一般情况较好,临床上无颅高压症状及定位体征,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保守治疗;若积液量超过30~50mL,或是小于30mL,但临床症状明显(有颅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局部脑受压症状及体征),以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为主,术后增加液体入量,抬高床脚,使头位略低,禁用脱水剂,促进脑组织膨胀,效果较好。双侧颅脑损伤者多数颅压不高,临床上无定位体征,以动态观察,综合高压氧、血管解痉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中药活血利水等治疗,疗效肯定。因术后脑组织膨胀不佳,手术治疗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1]孙吉书,刘国远,毕博学.56例重型颅脑创伤术后硬膜下积液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6):212.[2]王忠诚,于春江,王致瑜,等.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段国升,朱诚,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4]秦智伟,吉宏明,王树荚.大骨瓣减压窗对侧发生硬膜下积液的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9):1089-1090.[5]罗林.脑萎缩与颅脑外伤的诊疗关联探讨[J].江西医药,2004,39(4):251-252.

来源期刊

医药界

相关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病因 治疗 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48例,男性42例,女性6例。年龄14~76岁,平均29.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1例,占85.42% 工地坠落伤7例,占14.58%。入院时间20min~6h。1.2临床表现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9例,6~8分11例,3~5分26例。14例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1.3影像学资料头颅CT扫描示额 枕区颅板下方见新月形低密度影,近于脑脊液密度,48例病变部位均位于幕上,以额 顶多见。双侧颅脑损伤36例,单侧颅脑损伤12例。有颅高压症状14例。积液量为10 ~120mL,平均55mL。2结果2.1积液出现时间及致伤原因积液出现时间3h~12d。无致伤原因。2.2颅脑损伤的类型与合并伤的情况本组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时头颅CT扫描均见不同程度的外伤性异常改变(包括各种类型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基底池受压等)。其中合并胸部损伤(多发性肋骨骨折 肺挫伤 血气胸 胸腔积液 肺叶不张)22例,占45.83% 单纯颅脑损伤14例,占29.17% 合并四肢骨折7例,合并腹部损伤2例,开颅术后2例,过度脱水1例。2.3治疗及预后单侧积液合并颅高压症 脑受压症状者9例,积液量40mL以上,行钻孔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 双侧颅脑损伤者2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效果不明显,改综合治疗痊愈出院。余37例行高压氧 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及中药等综合治疗,头颅CT追踪观察,恢复良好。3讨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大约占颅脑损伤总数的1.16% ~10%。多数位于幕上,少见于后颅窝。好发于额颞部,约半数患者为双侧性,多与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等同时存在。关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机制,临床上众说不一。多数学者认同蛛网膜单向活瓣作用学说,认为颅脑损伤后致侧裂 视交叉及脑表面的蛛网膜撕裂形成单向活瓣,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随患者呼吸 咳嗽等用力动作不断通过裂口流入硬膜下腔,但不能回流,这样硬膜下腔与脑脊液循环不相通,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后短时间内又不能被吸收,长久积聚而形成积液,从而引起局部脑受压和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