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白海洋

白海洋甘肃省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

摘要: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关键词:特殊家庭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本文所述的特殊家庭子女,主要是指那些单亲子女、离异子女、特困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一、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较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较多的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分居家庭、特困家庭等特殊家庭。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极心理。人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增强,特殊家庭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有争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动辄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幸,情绪不稳定,忧虑,消极悲观,对前途信心不足。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加上特殊家庭子女特殊的情感体验,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因此这类学生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

2.孤独心理。由于特殊家庭家长在家庭或工作中本身心理上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使这些孩子感到很委屈,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诉,又不愿向老师和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独心理。

3.逆反心理。特殊家庭子女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全过程,由于家庭原因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他们心中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对周围产生了怀疑。与老师的相处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导致行为上的逆反,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

4.报复心理。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变故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伤害,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无人关心自己的学习,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浓,进取心不强,而且心中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委屈、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父母、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不满消极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比如上学不守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有的还不听老师教育,甚至顶撞、对着干。

二、特殊家庭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对策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讲,首先是家庭要努力改善外因,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其次,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改变内因。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我们不仅要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一般家庭学生一样进行教育,更要从这些学生的家庭特点出发,从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发育方面加倍关心,对症下药。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老师要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在学习中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班主任要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培养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了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2.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特殊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教育失误有关。

(1)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可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家长光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个好家长,而从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来关心、教育、引导孩子的才是一个好家长。只有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才可能让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2)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可开设家长教育讲座,请教育专家介绍家庭教育方法,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可召开不同类型家庭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这些孩子在家、校的表现,家校同步共商教育对策。

总而言之,对待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应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要各方面全方位积极配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要格外细心、特别关心、充满爱心、非常耐心!特殊家庭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特殊关注,教师从学校角度去促进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发展比较容易把握,但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必须促使家庭和社会同心协力,才能使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