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场MRI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场MRI诊断价值分析

石毅

(巴中市骨科医院四川巴中636000)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84例患者的低场MRI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MRI诊断后有3例患者属于0级,42例患者属于Ⅰ级,24例患者属于Ⅱ级,13例患者属于Ⅲ级,2例患者属于Ⅳ级。影像诊断中,Ⅰ~Ⅱ级患者表现为患者的周围关节面以及骶髂关节较为粗糙,Ⅲ~Ⅳ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包括滑膜厚度的增加、骨质损伤、关节面的硬化以及骨髓水肿等。结论: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MRI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33-02

AnkylosingspondylitissacroiliacjointlesionsoflowfieldMRIinthediagnosisofvalueanalysisShiYi.

BazhongOrthopaedicHospital,SichuanBbilateral,6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acroiliacjointofankylosingspondylitisdiseaseoflowfieldMRIdiagnosticvalue.MethodsFromJanuary2014toJanuary2014weresufferingfromankylosingspondylitisofsacroiliacjointlesionsin84casesofpatientswithlowfieldMRIinthediagnosisofdataforthispaper.ResultsAllpatientsafterMRIdiagnosisafterthreepatientsbelongtothelevel0,isⅠ42patients,24patientsisⅡ,13patientsisⅢ,2patientsbelongtoⅣlevel.ConclusionMRItothediagnosisofankylosingspondylitisearlysacroiliacjointlesionsi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Ankylosingspondylitis;Sacroiliacjointlesion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是骶髂关节的病变以及脊柱附着点的炎症,给患者的自身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对骶髂关节进行入侵,并逐渐将病变部位向上部延伸,该病的临床症状有肌肉关节疼痛、腰背僵硬、间歇性两侧臀部疼痛等,甚至是关节强直和脊柱发生畸形。因此要及早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X线片诊断效率较低,不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影响治疗的准确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是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本文主要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84例患者的MRI诊断资料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下腰部、骶髂部以及大腿后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反复发作,如遇阴天或者是夜晚疼痛程度加重。排除患有外周关节炎症以及其他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6.2±2.7)岁,病程27d~9个月,平均病程(4.1±1.2)个月。实验室检查得出患者的HLA-B27呈现阳性的有76例,血清类风湿因子呈现阴性的有84例。

1.2方法

采用GEsignafrofil0.2T低场磁共振对患者的患侧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双侧骶髂骨上端至下缘。扫描参数:层厚5mm,矩阵256×256,层间距为1mm,视野为380mm×380mm。扫描次数:2~5次。扫描序列:①横状面TSE-T2WI(TR为2560ms,TE为118ms);SE-T1WI序列(TR为384ms,TE为18ms);②斜冠状面SE-T1WI序列(TR为400ms,TE为15ms);STIR(TR为3500ms,TE为19ms,TI为115ms)。

1.3评价指标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可分为五个等级,0级:患者髂骨关节表面光滑,软组织和骨质均正常,没有发生炎症;Ⅰ级:患者的髂骨关节侧面或者表面较为粗糙,骨小梁发生较少囊变;Ⅱ级:患者的髂骨关节表面有点蚀状,骨质受到破坏,部分软组织出现硬化;Ⅲ级:患者骨质呈虫蚀样破坏,同时伴有骨质硬化以及增生,关节间隙有明显狭窄或者增宽现象,患者的部分关节出现强直现象;Ⅳ级:患者的关节完全强直。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采取χ2检验。

2.结果

2.1MRI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MRI诊断后有3例患者属于0级,42例患者属于Ⅰ级,24例患者属于Ⅱ级,13例患者属于Ⅲ级,2例患者属于Ⅳ级。

2.2MRI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中,Ⅰ~Ⅱ级患者表现为患者的周围关节面以及骶髂关节较为粗糙,在T1WI以及T2WI上为低信号,信号表达不清楚的患者为滑膜增厚的17例患者;Ⅲ~Ⅳ级患者表现为69例滑膜厚度增加、49例软骨异常或者破坏、51例骨质受损、50例关节面硬化以及75例骨髓水肿等,病变范围较大并伴有脂肪沉积的患者61例,信号不均匀分布。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全身性免疫疾病,对患者的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以及四肢大关节具有明显的损伤,其中对骶髂关节的损伤是最先出现的也是最为严重的[1]。该病的临床症状有活动受限、腰部疼痛以及双侧骶髂关节疼痛;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血沉速度加快,白细胞抗原检测为阳性的有76例,所有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查均呈现阴性。大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确诊时病情一般都已进入Ⅱ期-Ⅲ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CT诊断,虽然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对患者的软骨以及骨质损伤情况、骶髂关节面的硬化等具有显著的诊断,但是对于患者滑膜炎以及骨髓水肿的诊断较为模糊[2]。因此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手段是MRI。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学和低场MRI的扫描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中MRI的诊断为骨髓水肿,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中期症状MRI表现为软骨组织的侵蚀、关节软骨的破坏、硬化,后期症状中MRI表现为骨质破坏、脂肪沉积等。由于MRI对关节软骨密度以及软组织的变化较为敏感,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较为细致,可将骶髂关节病变以及周围软骨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清晰的诊断,同时也可将髓腔内脂肪的堆积浸润以及水肿的情况进行清晰的诊断。本文研究中发现,所有患者经过MRI诊断后有3例患者属于0级,42例患者属于Ⅰ级,24例患者属于Ⅱ级,13例患者属于Ⅲ级,2例患者属于Ⅳ级。影像诊断中,Ⅰ~Ⅱ级患者表现为患者的周围关节面以及骶髂关节较为粗糙,在T1WI以及T2WI上为低信号,信号表达不清楚的患者为滑膜增厚的17例患者;Ⅲ~Ⅳ级患者表现为69例滑膜厚度增加、49例软骨异常或者破坏、51例骨质受损、50例关节面硬化以及75例骨髓水肿等,病变范围较大并伴有脂肪沉积的患者61例,信号不均匀分布。因此,采用低场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率,便于对患者的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可清晰显示患者的具体病变部位,有利于诊断治疗,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参考文献】

[1]许开喜,陈新建,王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低场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28(2):240-243.

[2]陈均,吴志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的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8(31):3880-3881.

[3]王雨,毛明伟,陈家飞等.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85-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