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初探

程玮

——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为例

程玮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通州101101)

摘要:社团是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了同一目的和目标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兴趣、拓宽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促进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为例,客观地分析了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社团是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了同一目的和目标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兴趣、拓宽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促进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职学生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探索高效合理的社团管理模式,丰富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1.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深化高职院校团建工作的重要途径。

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今,面对“90”后高职学生,传统的说教、座谈、参观等教育方式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深受高职学生欢迎和喜爱。共青团可根据这一特点,大力推行学生社团团建、增强团组织的渗透力度,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必要措施。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社团文化节中,各系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社团宣传和招“新”。在每个系承办社团文化节的过程中,具有各系鲜明特色的社团文化活动逐步演变成“财贸”文化,而这一“财贸”文化将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一届一届传承下去,最终将形成“财贸”特色文化。因此,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和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高职学生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自我、提升自我。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与突破,满足更多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愿望。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许多社团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还能为学生补充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为他们早日成才、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高素质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许多用人单位都十分看重学生的这种素质。作为90后的高职学生,他们独立、有主见、有个性,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不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只能提供给学生很少的团队合作机会,而社团活动则不同,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团结协作机会。

1.两地办学,社团的传承得不到保证。

我系大一新生在涿州校区、大二、大三学生在通州校区,地域的不同,为社团的管理和传承带来了许多困难。大一新生刚入校,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热情,许多人积极参加到各种社团活动中,在这期间各种人才逐渐被发现,他们成为了社团骨干成员,是社团的中坚力量。然而,就在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稳步发展的时候,大一新生变成了大二学生,他们生活的校区也从涿州搬到通州,这就导致了社团的传承出现断层,刚被培养起来的社团骨干成员都到了通州校区,这种情况直接造成涿州校区的社团建设又要从头开始的局面。

2.社团发展不均衡,社团之间缺乏交流。

我系在院团委备案的社团共有九个,它们分别是:礼仪社、调酒社、茶艺社、口才社、导游社、太极社、双语社、手工社和“一炉火”社。社团之间没有交流的机会,其活动状态是“各自为战”,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不到共享。像活动比较多、与考证挂钩的礼仪社、调酒社、导游社和双语社,这几个社团活动效果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其它社团无论从规模和活动效果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社团负责人的培训机制不完善。

由于社团是自发性的群众组织,这就要求社团负责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高素质的社团领导者可以使一个死气沉沉的社团变得充满生机。反之,一个缺乏能力的领导者也会让一个生机盎然的组织变得死气沉沉。我系目前并没有针对社团负责人的培训机制,各社团负责人都是通过教师指定、自我推荐等形式确定的,这些社团负责人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4.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繁重。

我系基本上每个社团都配备了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辅导员作为社团指导教师,虽然这个体制建立起来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教师还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有的教师要下企业锻炼;而辅导员的工作更不轻松,他们每天必须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下企业去看望顶岗实习的学生,还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和形势政策等课程的授课任务,往往工作一天下来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5.社团活动缺乏资金、场地和设备支持。

要想提高社团的活动品质,把社团做大做强,必须有资金、场地和设备的支持。目前,我系各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学生交的会费和自筹的资金,经费来源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社团活动的正常需求。像调酒社、茶艺社对器具、设备和场地的要求都比较高,现有的条件根本达不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社团活动效果不佳。

二、旅游系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1.创新社团管理模式,打破地域界限。

我系社团管理要想得到持续、稳步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社团管理模式,突破两地办学的限制。根据我系实际情况,从自主招生开始,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各社团物色人选。比如自主招生面试时,可以重点关注有文艺特长、体育特长和持有各类专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当这些自主招生的同学顺利考入我系时,就会成为潜在的社团骨干力量。创新社团管理模式就要采用分年级“三步曲”的方法,即:(1)大一招新打基础;(2)大二培养备大赛;(3)大三提升促就业。这种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社团活动,彻底突破了社团管理的地域限制。

2.明确社团发展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我系的社团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包括:与旅游英语专业对口的双语社;与导游专业对口的导游社和与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的调酒社;另一类是兴趣类社团,包括:礼仪社、口才社、手工社、太极社、茶艺社和“一炉火”社。这两类社团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专业社团活动满足了想补充专业知识、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学生的需求;兴趣类社团满足了想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学生的需求。根据目前情况,我系近期还会向团委申报一个公益类社团,把我系常规的支教活动和一些志愿活动纳入到公益类社团中去。

3.完善社团负责人培训考核制度。

对社团来讲负责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该社团的发展状况。我系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团负责人选拔、培训和考核制度。对社团负责人可采用先笔试、再面试、最后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被确定为社团负责人后要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必须持证上岗,之后还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这些负责人开展培训,让他们了解社团的发展规律和社团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每学期末这些负责人都要进行述职,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履职。

4.为社团指导教师提供有力保障。

社团指导教师不仅是社团技术上的指导者和各项活动的策划者,而且更是社团的核心和灵魂。指导教师对社团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为指导教师提供有力保障。如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可以相应减轻其工作量,并按照指导社团的时间给予相应的酬劳。此外,在评奖、评优、评职称上向这些教师倾斜,也能充分调动起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5.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品牌社团。

筹措社团活动经费可通过多种渠道。第一,院团委和系里应加大对社团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第二,可向与我系合作密切的企业申请企业赞助;第三,尝试通过一些有偿服务来筹集经费。如可尝试鼓励我系发展比较成熟的礼仪社走出校门,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社团筹集经费,购买和更新礼仪服装、服饰等一些社团活动必备物品。在社团活动过程中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各社团的自身特色,提升社团的层次,打造一批精品社团。

综上所述,我系学生社团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只有不断提高社团层次、突出社团特色、创新社团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才能更好的激发社团活力,才能发挥社团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洪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50-51.

[2]孙悦.浅谈高职院校社团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187-188.

[3]蒋俊芬,曾银慧,蔡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5:53-54.

[4]李彦,付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团建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11.

[5]王晔.高职院校在搭建学生社团平台中的问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151-152.

[6]李南南.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12,3:87-88.

作者简介:程玮(1980-),女,北京,汉,教育研究专业硕士,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