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方蓉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心医院434000

【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鼻腔冲洗和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9.1%,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加快鼻黏膜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冲洗;护理

为了进一步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疗效与护理方法,现以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CT诊断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6±10.2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6.8±12.6年;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2.8±11.4岁,病程3-29年,平均病程17.4±12.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之前,检查患者是否有手术禁忌症,头孢类药物全身用药,术后24h撤纱条与止血海绵[2]。对照组患者使用鼻腔镜清理鼻腔,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1次/d。观察组患者前鼻镜下使用0.9氯化钠溶液+庆大霉素光谱抗生素+地塞米松冲洗鼻腔,1次/d。术后两组患者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方案,提高患者护理与复诊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使用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窥镜检查显示窦口正常开放,无脓性分泌、窦腔黏膜上皮化;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内窥镜检查显示有部分黏膜水肿、肥厚以及肉芽增生,有脓性分泌物。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发现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息肉、闭锁,有脓性分泌物。

有效率=(治愈+有效)/n。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9.1%,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之后,鼻腔可能出现粘膜充血,形成伪膜,导致窦口和鼻道聚集分泌物、血块、血痂,不及时清理会对鼻腔通气功能造成与影响,不利于窦口引流和恢复黏膜[3]。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能够将鼻腔分泌物、淤血以及结痂引流出来,而冲洗液不会对鼻腔黏膜产生刺激,同时能够湿润鼻腔,增强鼻腔内的抗炎能力,缓解水肿和黏膜炎症,加快黏膜上皮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4]。功能性比内窥镜手术能够将病变彻底清除,重建鼻腔气道,恢复鼻窦通气引流作用以及鼻腔和鼻窦黏膜形态以及生理功能,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复杂,血痂、脓性分泌物、术腔粘连、囊泡、肉芽增生等都会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而鼻腔冲洗的消炎、消肿、分泌物排出以及清洁功能能够帮助纤毛恢复功能,保证窦口通畅引流,加快术腔上皮化[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常规治疗方法,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治疗最为普遍。手术中,手术器具损伤、鼻腔内凡士林纱条压迫可能导致黏膜表面糜烂,影响局部血液回流,使黏膜出现肿胀,再加上鼻腔鼻窦的原有病变,使得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后鼻腔黏膜容易出现肿胀等情况,形成伪膜,血性、黏膜样分泌物和血块会堵塞鼻道[6]。手术后及时冲洗鼻腔,能够有效排出鼻腔内的分泌物,改善鼻粘膜充血和水肿的情况,加快鼻黏膜愈合,冲洗液使用庆大霉素光谱抗生素,有很强的抗菌效果,能够降低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几率,而地塞米松则有消肿作用,降低毛细管通透性,消除鼻腔以及鼻窦口肿胀,糜蛋白酶则能够分解纤维素伪膜、血痂和粘液,清理创面并加快愈合。冲洗液温度以及冲洗压力也会影响鼻黏膜的愈合,冲洗液温度不应超过40℃,冬天温度能低于35℃,温度太高会造成鼻黏膜充血甚至出血,温度过低会导致血管强烈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冲洗时冲洗液瓶高出患者头颅30cm左右,避免压力过大使冲洗液进入咽鼓管和压力过小不能充分冲洗。鼻腔冲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速黏膜生理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

结语: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冲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加快鼻黏膜恢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芳.内窥镜鼻窦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1,03(5):417-418.

[2]陈丽娟,肖淑珍,侯小兵等.鼻内镜术后生理海水术腔冲洗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70-2371.

[3]王韦.鼻腔冲洗在鼻部疾病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5):75-78.

[4]丁小红,周兰芳,邓兰芬等.鼻渊洗剂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514-1516.

[5]刘祥群,胡松梅,赵素芬等.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5):118-118.

[6]俞密花.FESS术后应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