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水稻景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4
/ 1
2005年7月11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公布年度专业奖项,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持的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项目,从520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设计荣誉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是个世界性专业协会,成立于1899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有专业会员15000人,来自全美50个州和全世界42个国家,其一年一度的评奖备受全世界瞩目。

2006217151712875.jpg

也许比获奖更有意味的是,“稻田校园”的设计理念。“稻田校园”是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址的景观设计项目,为了满足规模扩大的需要,这所始建于1948年的建筑学院从沈阳城区搬往浑河南岸新校区。2002年,应邀主持校园景观设计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面对资金短缺、工期紧等一系列挑战,提出了用水稻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让稻香融入书声的方案。稻田校园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便捷的步道穿梭其间,连接宿舍和教室,白杨树分割出一块块水稻田,其间分布着一个个宜人尺度的读书空间。每当5月中旬,校园庆祝插秧节,每到十月底,学校又举办收割节,学生陶醉于一个悠久农业大国所独有的农耕文化体验之中;收获的优质稻米成为学校馈赠贵宾的礼品。水稻之父袁隆平赞曰:“育米如育人,稻香飘校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给予如下评语:“一种丰产而美丽的景观,它使学生能直接与农业亲密接触最精彩之笔在于把实验田放在校园之中”。对逐渐远离土地、远离乡村、远离农业的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的年轻学子们来说,对一个一日不可忘却和土地恩惠、万万不可浪费土地的、悠久的、农业和人口大国来说,“稻田校园”传达了设计师关于土地的忧患意识和无限深情,表达了反对追求华奢与奇异,倡导“白话景观”与寻常城市的理想。

“稻田校园”的设计者对设计解读如下: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等最经济的元素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的过程、四时的演变、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在一个大城市的建筑大学里,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遥远。他们对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农作物和乡土物种的名字。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

农田文化及其理念目前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农田进入城市、城市溶于农田,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在信息社会变的越来越现实。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居住方式将发生变化。人们的工作场所将更加自由,人们可以在路上利用车载台进行工作,也可以居家工作,这些方式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的改变将引起人们居住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居住方式将有分散化的趋势,人们将更加集中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乡村地区。传统的城市形态在改变,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变得模糊,城市与农村将更加一体化,城市将不断溶解在广大的农村中。

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田”方案是农田理念进入城市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该设计方案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国际竞赛中,入选优秀方案,获得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同。该设计强调:五千年中国土地和土地上的表情,平民的田地、庄稼和耕作,造田、灌田、种田、田的收获、田的欢乐和田的纪念,它们所承载的民族的个性和文化意义,较之虚伪的、空洞的、王家贵族的大屋顶和琉璃瓦的非常语言、特殊语言有更深层的意义。方案抛弃被中国历代文人和造园家临摹已久的所谓传统形式,而是直接从中国大地人文景观中汲取营养,从大地与平民的淳朴和率真中寻找现代中国的景观性格和形式,所以回到“田”,回到平民的土地,找回土地的含义,重新建立起当代人与土地的关系,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多的可持续的收获。 此外,由俞孔坚教授领衔主持设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楼前区景观设计的“长林方田”方案,深圳中心区的“福田”方案等,都是继奥林匹克公园之后农田理念的成功实践。(摄影/俞孔坚

2006217151730853.jpg

20062171518165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