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3
/ 2

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路架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探究,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因此,我们可建构如下“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其操作步骤为:

1.出示探究问题

所出示的探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从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了“如何使用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后,我就和学生共同设计了如下一个探究性问题:“假如周末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去香山郊游,每人的路费不能超过10元,而且还要安全省时,你认为可以选择何种交通工具?”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大家很感兴趣,随即便投入了热烈的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分一定的步骤展开。可建立4至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复习“各种时态”时,有的小组就选用“记者采访”的形式练习句型的运用,一人充当“记者”,其他人则当作被采访者,或介绍自己的学生日常生活(一般现在时),或讲述过去的经历(一般过去时),或畅谈毕业后的打算(一般将来时)等。当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后,又有的小组设计了“警察调查案件”的情景,在练习中自然地运用了以下句型──

警 察:What were you doing at 9 last night?

Where were you doing that?

Did you see him at 9 ?

What was he doing?

嫌疑犯:I was …ing …

目击者:He was …

I was at …(in…).

实践证明,异质小组的活动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生生间的互教互学可收到教师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均衡发展。

3.组际间互相交流

即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如有疑问,其他组则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在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

4.总结规律

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应及时做出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形成共识。例如,在讨论“怎样度过周末” 这个话题时,全班就归纳出以下“提出建议和表达赞同”的常用句型: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 Shall we do sth? Let's do sth. What about doing sth? Would you mind if …? Could you …, please? No problem. Why not. With pleasure. I agree with you. I agree to it. That's a good idea. Great, we'll try it. You're right. I think so, too.等。总结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回顾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有所感悟。当然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既不能“主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将有效的指导、平等的参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施教的几条原则

1.普通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其普遍性原则。创新潜能不是少数尖子生独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育的开发。因此,教师应善于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2.差异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创新与成人的创新活动是有区别的,其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促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内容不要太难,不可将“苛求”当成“严格要求”。

3.活动性原则

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获得结论更重要。“在黑暗中摸索”要比“等待火炬引路”更有益;奋发进取要比坐享其成更可贵,这就叫作“过程价值观”。

4.激励性原则

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并要全力支持他们质疑问难绝不能置之不理,横加干涉,甚至一味地指责。要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它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主体参与”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以上构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著:《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中学JIP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现代化与主体性》,《教育研究》,1996年第7期

4.《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中学外语教学》,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