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02
/ 2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

美的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语文课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美

1、认识课文中的自然美。

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郦道元的《三峡》,赵丽宏的《周庄水韵》,茅盾的《白杨礼赞》,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和壮丽的祖国河山。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的挖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体味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语文课中体现美德的底蕴,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正确地区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如《出师表》的人性美、《背影》的人情美、《岳阳楼记》的情怀美、《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诚信美、《南京大屠杀》的批判美,它们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与人生的不可缺少的间接经验,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的精神养料。

3、挖掘课文中的创造美。

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园林、建筑等题材的作品,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等,写得极富魅力,渗透了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很好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学生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

1、朗读中感受美。

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如《春》以优美的文笔、流畅鲜活的语言,呈现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春天。在教学时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里会不断更迭一幅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些图景都是可感可触可闻的,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语言中体会美。

语言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中体会美。如《济南的冬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鲜活,切入角度巧妙,活脱脱地呈现给我们一个温暖、和煦的冬天,读来让我们陶醉于自然,陶醉于“美”中,回味无穷。再如《与朱元思书》全文多为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偶现行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整齐之中又错落有致,诵读时琅琅上口,节奏感强。这样的句子,既突出了语言本身的形式美,更加强了所描写的天然韵律美。又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诵读时抑扬顿挫、韵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美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还要让他们学会欣赏美。

1、学会品词赏句。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教学,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就能体会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多种方法来品味课文中语句贴切凝练的美,形象生动独特的美。如用“改换法”品味《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可让学生将其改为“长”或“冒”字,通过比较,用“长”字显得俗气、笼统,想象不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用“冒”字,虽然能想象出春草长速之快,但不能想象出春草芽之“尖”和长势的不可阻挡。至此,“钻”字的妙处也尽在不言中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想、比、画、读,让学生真正地体味课文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

2、剖析内在品质。

教育家蔡元培说:“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如学习《我爱这土地》。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3、领悟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习《背影》时,首先让学生欣赏玲珑剔透的结构美: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其次欣赏表现角度的独特美。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描写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的忧伤,真挚的父爱,都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最后欣赏文章的内容美。《背影》写出了至情至善的亲子之爱,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这样条理清晰地分析课文,易于为学生融会贯通,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欣赏美。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美就在我们身边,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以美启迪学生的心灵,起到益智扬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黄麟生,林润之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3、肖川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