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1例、T1220例、L133例、L212例,为L1,21例和L2,3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43例,PROFILE19例,ALPS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 标签: 钛板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钛网 前路减压植骨
  • 简介:分析数字化二维塑形作颞肌下修补手术后颅骨缺损。方法:26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薄层CT扫描采集数据后数字化塑形,作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二维塑形强度高,外形与原颅骨符合度高,与骨窗贴合度佳,组织相容性好等,26例患者颅骨修补后外形良好,无外露,无咀嚼疼痛、无局部隆起不适及植入物排斥等不良反应。结论:以二维塑形作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具有颅骨外形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数字化二维钛板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颈椎骨折脱位接受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护理满意度为16.2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为86.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使用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进行治疗,对照组29例则不使用微,观察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够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患者骨愈合的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上颌骨粉碎性骨折 明胶海绵 生长因子 微钛板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颌面骨折使用坚固内固定小型和微型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2015年 11月至 2017年 11月我院对 144例颌面骨折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 72例,对照组使用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研究组使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内固定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是 97.22%,对照组的有效率是 80.56%,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研究组的优良率是 100%,对照组的优良率是 86.11%,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研究组平均愈合时间是( 61.7±20.8) d,对照组是( 83.1±28.4) d,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是 30.56%,研究组是 13.89%,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坚固内固定小型和微型内固定手术对颌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后遗症几率低,临床中能够推广使用。    [关键词 ] 颌面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内固定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微型坚固内固定与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区间为2019.6-2020.6,选取收治于我院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型组与联合组,微型组46例。联合组46例,微型组采用微型治疗。联合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包含软垢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疏松移位、吸收肿胀)。结果:对比微型组与联合组牙周指数,联合组均低于微型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微型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概率,联合组低于微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型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牙周组织得以改善,同时减少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单纯微型钛板 坚固 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联合治疗 颌骨骨折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接受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3月~2022年7月间,共收治52例颌骨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把微型内固定+牙弓夹板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把微型内固定+颌间牵引钉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经咀嚼功能、面部外形、开口功能维度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面部外形、开口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 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内固定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9年02月期间无锡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2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30例采用传统锁骨钩内固定治疗,32例采用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Karlsson评分。结果:与传统钩钢板固定相比,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内固定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结论: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内固定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微小、经济高效、安全美观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市场产能过剩已经对上游的矿、中间产品高渣、四氯化、海绵以及下游的钛白粉和钛合金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价格下滑,市场疲弱,全球市场供大于求。”5月25日,在2013年第二届国际原料大会上,钛白粉行业专家组高级顾问刘长河透露如此信息。据悉,2012年我国矿市场的需求量为550万吨左右,比2011年增长4.8%。2012年市场供应量为580万吨,其中中国生产矿290万吨,进口矿290万吨,过剩产量30万吨左右。钛白粉2012年产量188万吨,而产能达到25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刘长河说:“2012年钛白粉市场开工率仅为75%,今年终端市场需求低迷加剧,加之今年钛白粉行业有31个改扩建项目相继投产,生产能力将猛增,接近400万吨。预计开工率不足50%,形势严峻。”

  • 标签: 生产能力 市场低迷 钛原料 钛白粉 市场供应量 改扩建项目
  • 简介:以醋酸锶和正丁醉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钙矿型复合氧化物SrTiO3.借助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G)以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醋酸对丁醇的水解一缩聚过程起重要作用;甘油的加入可改善胶粒的均匀性;在800℃温度下灼烧制得的SrTiO3为典型立方晶体结构.

  • 标签: 溶胶-凝胶过程 水解-缩聚 螯合剂
  • 简介:摘要:金属是一种性质十分稳定的金属,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生物亲和性,同时在材料强度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储量巨大,是二十一世纪继铁、铝之后的第三大金属。海绵生产是金属行业的基础环节,目前针对海绵的生产主要是应用金属热还原法,在生产过程中会有部分被氯、氧、氮和铁污染,导致其性能下降,无法作为合格的加工材料,这种被称为残,如何对生产过程中的残进行回收利用是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残的用途出发,分析残回收利用环节的问题以及回收利用的思路,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海绵生产过程中残的回收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 标签: 海绵钛 残钛 回收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带袢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提供一种手术治疗方式。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自制带袢弹性固定联合大多角骨切除及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的方法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例,术后采用手部功能评价指标,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随访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6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握力(22.1±1.5)较术前(11.9±1.2)显著提高,P<0.05;术后捏力(3.4±0.2)较术前(1.9±0.1)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术后第一掌骨与舟骨之间间隙高度维持理想。结论对于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摘除大多角骨,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后应用自制带袢弹性固定第一、二掌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第一腕掌关节 自制带袢钛板 弹性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Dog-Bone双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肩关节镜下Dog-Bone装置完成复位固定术的20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31~63岁。收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同时收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参数[包括喙锁距离(CCD)、上下Dog-Bone之间的距离(DDD)、锁骨喙突隧道与锁骨上缘切线之间的角度(CTCA)、锁骨隧道与喙突隧道的宽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前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分别为3.0(3.0, 4.0)分、57.0(54.3, 61.5)分、130°(110°, 14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0, 0.8)分、90.0(86.5, 91.0)分、170°(170°, 180°),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CCD、DDD、CTCA、锁骨及喙突隧道宽度分别为(5.0±1.0) mm、(32.4±3.5) mm、91.7°(88.5°, 104.9°)、3.0(3.0, 3.0) mm、3.0(3.0, 3.0) mm,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分别为(6.3±1.3) mm、(32.8±3.7) mm、84.8°(81.8°, 92.0°)、3.5(3.4, 3.6) mm、3.2(3.1, 3.3) mm,以上指标除DDD外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再丢失。结论对于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镜下Dog-Bone固定技术有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能有效防止复位再丢失等优势,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关节镜检查 Dog-Bone双钛板 喙锁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尾翼”锁扣带袢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科18例使用“双尾翼”锁扣带袢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均未见再次骨折发生及内固定失效,终末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85~97分,平均93.2分;平均前屈上举160°,平均外旋(外展)75°。总体优良率为88.9%(16/18)。结论“双尾翼”锁扣带袢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不需二次手术拔除内固定,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Neer 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 &ldquo 双尾翼&rdquo 锁扣带袢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