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l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治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5-68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GCS3-5分13例,6-8分8例,其中脑挫裂伤、

  • 标签: 脑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对冲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时,术中复查头颅CT对处理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8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行术中CT复查,对CT结果、处理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复查CT能快速明确诊断并改善预后,受力侧若有颅骨骨折,则对侧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成为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若条件允许应尽快复查CT明确诊断,术前受力侧骨折与否对术中判断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对冲伤 急性脑膨出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我院脑外科科收治的137例患者脑疝发生前2h内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140例未发生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做对比。结果脑疝组前驱期征象如昏迷加深、烦躁加重、尿失禁、侧脑室和外侧裂受压变窄伴脑基底池受压变窄、生命体征改变具有特征性,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疝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是超早期开颅手术的特殊的、迫切的手术指征。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疝 前驱期 临床征象
  • 简介:颅脑外伤后电解质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约占31.5%。主要原因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尿崩症(DI)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低血容量下尿钠排泄增加是CSWS的标志,而稀释性多尿是DI的最主要临床特点。颅脑创伤同时合并CSWS和DI的情况非常复杂而罕见;且因为机制复杂性和诊断的困难性,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性盐耗综合征 尿崩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以及对此次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40例,年龄18-70岁,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观察组A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对观察组B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及时的进行吸痰,保证气道的湿化度良好,并且进行正确的套管护理,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护理等措施1。结果观察组A中,有15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37.5%,17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42.5%,而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2.5%,剩余3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7.5%。观察组B中,有18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45%,14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35%,而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0%,剩余4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1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4%(38/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之后,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且能够顺利的排痰,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拔管。2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76.27%,死亡率为5.08%,平均住院时间为31.07±9.0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643±2305元,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可首选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 常规骨瓣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氧疗机进行加温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鼻湿化给氧。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成为青壮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重型颅脑损伤的概念和并发症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治疗并发症的两种方法,并对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治疗这种疾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综合论述标准去骨瓣减压方法的发展前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24小时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不同组APACHEⅡ评分分值与血乳酸水平.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与10~20分组间血乳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APACHEⅡ评分20~30分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10~20分组,APACHEⅡ评分>30分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20~30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水平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判断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的指标.

  • 标签: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乳酸 APACHE Ⅱ评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康复组常规神经外科治疗、高压氧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并予早期规范的三级康复护理,对照组则不予康复护理,但行常规治疗、高压氧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同康复组。分别在入组时(M0)、发病后第1个月末(M1)、第3个月末(M2)和第6个月末(M3)对患者采用10ewenstein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的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1.3.6个月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大于对照组。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

  • 标签: 颅脑损伤 三级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是将收治的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治疗,观察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好转及缓解的时间。结果患者痊愈、患者头痛、头晕好转时间为4—6天,患者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3—5天和。失眠多梦一周后逐渐消失。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轻中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2011年期间收治的住院48h共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3例患者伴有VAP,发病率为23.6%,早发性VAP和迟发性VAP各有5例、8例。13例患者中检出41株病原菌。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普遍存在细菌耐药,较多见混合感染,消毒、无菌操作在防治VAP时尤其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时要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测定。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颅脑损伤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对重型颅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2011年6月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针对动态监测血钠、尿钠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正确合理补液,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结果22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患者18例血钠恢复正常,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于肺部感染。16例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154例血钠恢复正常,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掌握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出现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护理,控制补盐、补液的速度,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并能减少残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中枢性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脑损伤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应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体征的变化,必要时作CT扫描。适当卧床休息,症状好转后,逐渐起床下地活动。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畏惧心理和顾虑。镇痛、镇静。

  • 标签: 原发性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达36.8%-68.3%。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在损伤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和EPO-R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