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及多面重建对诊断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份—2015年7月份接诊的4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检查,采取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患者下腹+盆腔进行扫描,以1.25mm层厚行多平面处理。结果经临床病理与手术得知,40例阑尾炎患者中有5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阑尾炎脓肿形成穿孔。CT表现为25例阑尾肿大,30例阑尾周围炎,22例阑尾结石,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穿孔,31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阑尾位置15例回肠前位,7例盆腔位,8例盲肠后位,10例回肠后位。结论临床中应用多排螺旋CT及多面重建诊断阑尾炎不仅可以提高阑尾诊断的正确率,并且能够方便观察阑尾的位置,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多面重建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GE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30s扫描动脉期、60~70s扫描门静脉期。在GE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8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4处,肠系膜上静脉14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5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准确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及节省宝贵时间。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肠 肠系膜上静脉 体层摄影术 CT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最近2年来常规剂量扫描的确诊肺结核病的病例80例,3个月后复查时做低剂量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肺纵隔显示良好,均能对病灶作出比较、诊断,辐射剂量低剂量扫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46%。结论单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 标签: 胸部检查 低剂量 单排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用药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组患者(60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扫描,探究2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分辨率较高,辐射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肺结核 诊断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螺旋CT扫描和X线检查,对比两者检查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采用X线检出98例,检出率为81.67%,有22例未检出;使用螺旋CT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7.5%,只有3例未检出,二者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检查小儿气道异物的方法,X线的分辨率明显比螺旋CT扫描低,并且后者还能清楚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等,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的确诊小儿气道异物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X线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共80例,于临床手术之前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术中取病理送检,对两种临床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CT检查发现,支气管管腔异常患者68例,约占本组患者85.00%,支气管壁异常患者61例,约占本组患者76.25%,肺炎患者51例,约占本组患者63.75%,肺气肿患者28例,约占本组患者35.00%;相比较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支气管管腔异常患者69例,约占本组患者86.25%,支气管壁异常患者64例,约占本组患者80.00%,肺炎患者52例,约占本组患者的65.00%,肺气肿患者30例,约占本组患者的37.50%。应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临床影像学CT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差异。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64 排螺旋CT 诊断 早期中央型肺癌 临床价值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4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14碳-尿素呼气试验对胃肠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06月~2015年05月期间,在我院脾胃科进行就诊的胃肠疾病患者200例。分别对他们分别采用14碳-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并就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检测和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200例患者经过14碳-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符合率(80.5%)、正确性(94.4%)、特异性(91.2%)以及敏感性(94.4%)均略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72.5%,82.4%,84.5%,82.4%),但两组比较的差异性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4碳-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安全的临床诊断检测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14碳-尿素呼气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病理学确诊的中老年结肠癌患者行全腹部CT检查,分析其CT特征,与病理作对照比较。结果CT肿瘤分期正确26例(86.7%);估高3例(10%);估低1例(3.3%)。结论CT扫描的优点在于确认结肠癌侵犯肠壁的程度,向壁外扩散的范围以及是否向淋巴结与肝脏等处转移。更精确的诊断对于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肿瘤 分期诊断 计算机断层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螺旋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8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急诊腹部螺旋CT进行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48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表现出肠系膜血管栓塞直接征象受累血管内见栓子,其中12例患者CT平扫即表现为系膜血管增粗,管腔密度增高或减低;3例患者因就诊较晚直接表现为系膜血管及门静脉内积气;有27例患者CT平扫未见明显系膜血管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管腔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另6例患者CT平扫系膜血管未见异常改变,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证实为系膜血管栓塞。48例患者均表现出肠系膜血栓的间接征象肠缺血其中18例表现为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积气积液;25例肠壁水肿增厚;2例肠壁变薄;41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5例肠壁气肿、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内积气;22例出现肠系膜血管“缆绳征”;18例肠缺血并发腹膜炎出现腹水。结论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采用腹部螺旋CT检查诊断效果显著,早期诊断确诊率高,特别是增强CT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其主要分支的管腔情况,对肠系膜血管栓塞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急诊腹部螺旋CT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3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100%,对程度及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对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87.5%,病因主要右肠道肿瘤引起的梗阻18例,粘连性肠梗阻10例,肠扭转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栓1例。结论MSCT诊断肠梗阻具有准确率高、定位及病因诊断明确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 标签: 肠梗阻 螺旋CT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螺旋CT扫描和X线检查,对比两者检查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采用X线检出98例,检出率为81.67%,有22例未检出;使用螺旋CT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7.5%,只有3例未检出,二者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检查小儿气道异物的方法,X线的分辨率明显比螺旋CT扫描低,并且后者还能清楚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等,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的确诊小儿气道异物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X线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6例进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护理。成功率97%。结果5例心率控制不佳,2例呼吸配合不佳影响检查效果,余均获得满意的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冠脉CTA可为临床提供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精心的护理配合有有助于改善影像的质量,能显著提高数字减影的成功率。

  • 标签: 64排螺旋传统 冠脉CTA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探讨用ICP—AES技术测定螺旋藻中杂质元素铝,并对共存元素光谱干扰及其消除进行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结果准确,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螺旋藻中铝的测定。

  • 标签: ICP—AES 螺旋藻
  • 简介: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ganglioncell,SGC)是听觉信息传入的初级神经元,具有整合和传递毛细胞接收到的声音信息的功能。SGC凋亡过程的激活不可逆,与细胞内基因、蛋白和传导途径相关。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缺氧等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由于哺乳动物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导致耳聋发生,抑制其凋亡和促进再生对耳聋的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机制、阻止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手段和促进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再生手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螺旋神经节 凋亡 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R、螺旋CT及CT三维重建在诊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36例普通(CR)平片检查后未发现骨折(临床怀疑骨折)、可疑骨折和明确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在影像工作站上作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包括横断、矢状、冠状切面图像),就普通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以及三维重建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各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结果平片检查CR与螺旋CT及三维重建相比,螺旋CT及CT重建更能明确、直观显示各种骨折及脱位情况,避免了误诊、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普通(CR)平片难以诊断的隐匿型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两者相互补充,对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骨关节多发骨折 CR 螺旋CT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