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从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后,在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遵医行为显著增高,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45例,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45例。观察护理满意度及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要高,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可促使其肢体恢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梗死病人中实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脑梗死病人96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病人均采取康复护理服务,对照组病人在入院1个月以后实行康复护理服务,观察组病人在入院第1天实行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脑梗死病人中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效果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106例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5);护理后,两组FIM和BI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化整体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预后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肢体语言应用于话剧表演中让观众更加直观理解话剧的内涵,保障话剧的艺术效果。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了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控制技巧,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

  • 标签: 话剧表演 肢体语言 重要性 控制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 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100例 ,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组,参照组 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研究组 给予中医健康康复治疗 。三周后,观察 两组的 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肢体功能损伤 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及其家属 满意度较高 。结论:中医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有效,而且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养生康复 脑卒中 功能恢复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共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筋散自拟方早期烫熨治疗配合偏瘫肢体早期被动训练护理预防卒中后偏瘫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散烫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21dLDTV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DTV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0.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散烫熨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LDVT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血栓形成 舒筋散烫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梭菌散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门诊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150例小儿肠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梭菌散治疗,给予对照1组患者山茛菪碱片治疗,给予对照2组酪酸梭菌散治疗。然后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2天、5天、2周后患者腹痛情况。结果三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与对照1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茛菪碱片合用酪酸梭菌散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效比单独用药的效果要好,而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山茛菪碱片 酪酸梭菌散 小儿肠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本次参考不同护理方案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60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n=30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n=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参照组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高于实验组数据,护理满意度计算值低于实验组数据,P<0.05,统计学研究分析意义存在。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显著,可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摘除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对膀胱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摘除术病人74例,经双盲法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再给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37例,对比两组膀胱痉挛发生次数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同期膀胱痉挛次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3%)高于对照组(75.7%),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摘除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作用显著。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摘除术后 综合护理 膀胱痉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与传统的股动脉入路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桡动脉的内径相对较小,极易发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是引发手术操作时间延长、桡动脉闭塞、动脉内膜损伤、患肢疼痛、穿刺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标签: 桡动脉冠脉介入 桡动脉痉挛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为观察人工流产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减轻子宫痉挛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对近年相关各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阐述了人工流产术手术方法,分析了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原因。基于此,重点从热敷、按摩、心理护理等方面,归纳了减轻子宫痉挛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论证了人工流产术后按摩、热敷等护理方式,在减轻子宫痉挛痛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子宫痉挛痛 按摩 热敷 心理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筛选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抽取我院接收的挛型脑瘫患儿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临床治疗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痉挛型脑瘫 尖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踝跖屈肌痉挛的优质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2例脑损伤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采用A型肉毒素对痉挛肌肉进行多点注射治疗,并应用优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52例患者中,43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2.69%。结论优质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提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肉痉挛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肌肉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六合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本科室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共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小六合针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醒脑开窍法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shworth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张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应用小六合针法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Ashworth张力评分,阴道患者气血畅通,舒筋健骨,见效迅速,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六合针法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行醒脑开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