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他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后,针对1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治疗,针对2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替扎尼定治疗,针对3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乙哌立松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药物治疗后相比的显效率、肢体FMA评分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3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它两组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盐酸乙哌立松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标签: 三种抗痉挛药物 卒中后肢体痉挛 疗效
  • 简介:摘要肢体痉挛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发病后行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中,基于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针灸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改善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增强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少。基于此,本文对近几年的针灸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资料支持。

  • 标签: 针灸 中风 肢体痉挛 进展
  • 简介:摘要痉挛是许多诸如脊髓损伤、脑损伤患者常见运动障碍性并发症,痉挛的治疗主要利用药物抑制神经系统高反应状态。近些年来,非药物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如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此综述主要探讨物理因子治疗肌痉挛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物理因子 肌痉挛 康复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冲击波疗法治疗,1次/周,共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较好,且观察组在肢体痉挛的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16周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4周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虽有所下降,但下肢运动功能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作为一种经济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冲击波治疗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足浴与艾炙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纳入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7例,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痉挛、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96.49%较对照组84.21%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中药足浴与艾炙治疗效果更好,缓解肢体痉挛,改善生活质量,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护理效果 中药足浴 脑卒中 艾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比对照组70%有明显的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偏瘫肢体痉挛 中西医结合 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抗肢体痉挛康复训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情况制订个体训练计划,分别于发病后2~14d开始活动训练、指导坐位练习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恢复的训练。住院30d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ADL评分由入院时的(29.12±7.35)分提高至(52.35±7.80)分;合并肩关节疼痛、足下垂、足内翻、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结论在患病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抗肢体痉挛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残障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抗肢体痉挛康复模式 脑卒中致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62例不典型脑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案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湿热敷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借助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19%),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突出,疗效显著,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7%;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痉挛症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肌张力、疼痛、生活质量、痉挛肢体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疼痛 解痉止痛方 熏洗
  • 简介:我们使用语言沟通。但我们不用语言表达的事情会更多!我们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能表达肢体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能够透露许多关于我们的事情,能够表达我们是愤怒、开心或惊讶。在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差不多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

  • 标签: 肢体语言 语言表达 语言沟通 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 面对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情况。结果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肢体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 肢体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对下肢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康复医学科的中风痉挛期患者共90例,分为对照A组、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A组采用妙纳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枢取穴法,三组患者共治疗4周,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对照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3.33%,对照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三组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和B组(P<0.05),对照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月后,三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三组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分数较对照A和B组明显(P<0.05),对照A组在三组中分数最高(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较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枢取穴 健患侧 中风 痉挛期 肌张力
  • 简介:摘要在舞台表演的创作之中,通常都是以身体作为桥梁来表达肢体语言的涵义,在特殊的舞台之中再现了人们各种情感的艺术。表演者须要在理解剧本涵义之后,通过肢体语言来呈现出情感,肢体表演功力也成为衡量一名演员表演能力的重要方面。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有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多年工作实践情况下,拟从肢体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作用以及如何获取肢体语言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

  • 标签: 舞台表演 肢体语言 人物形象刻画 获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对于膀胱痉挛症状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11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冲洗液温度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55例。研究组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参照组使用20~2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冲洗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率6例(10.91%)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0例(0%)均低于参照组17例(30.91%)、4例(7.27%),研究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能够降低膀胱痉挛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膀胱痉挛的持续冲洗时间和发生次数。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0例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疗效比较,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一般可缓解症状,针灸治疗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舒筋活络、缓急解痉。

  • 标签: 面肌痉挛 针炙治疗
  • 简介:摘要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期残疾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是不可治愈的,目前的治疗手段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几年国内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瘫 痉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孕妇产前应用B超技术对胎儿的骨骼肢体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胎儿骨骼肢体畸形情况的临床检出率来判断该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6年11月之间收诊的33例胎儿骨骼肢体畸形的妊娠妇女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研究,由此来判断产前B超检查和产后胎儿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对于胎儿骨骼肢体发育情况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检测出的33例骨骼肢体存在畸形的胎儿在引产或者分娩之后都通过X线技术或者相关的病理解剖等方法得到了确认和证实,这些胎儿中又25名胎儿存有软骨发育不全的情况,另外8名胎儿都是成骨发育不全。在应用产前B超检查的过程中对于软骨发育不全的胎儿检测率为80%,而对成骨发育不全症状检出率达到100%。结论在对胎儿的骨骼肢体畸形应用产前B超技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检出率,该方法是当前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众多方法中的首选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