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所选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而研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结果110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00例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使用率为90.91%,所用抗生素种类有30种。其中有56例患者为一联用药,所占比重为56%,二联用药20例,所占比重为20%;呼吸内科患者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中,左氧氟沙星、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四种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较为合理,但存在使用素次数多、时间长等问题,临床上要加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控制。

  • 标签: 肺部感染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并探究其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60例来我院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分别为73.3%与70.0%,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采取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重视。

  • 标签: 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液病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细胞在低氧状态下起重要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体内真菌感染部位常形成缺氧微环境,从而激活HIF-1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就HIF-1的结构、活性调控及相关信号通路,真菌感染与缺氧的关系,HIF-1对宿主抗真菌免疫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 抗真菌免疫 烟曲霉 组织胞浆菌 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58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的第1天至14天注射伊曲康唑,第1天至第2天,每小时注射1次,200mg伊曲康唑,第3天至第14天,每天注射1次200mg伊曲康唑,之后实施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方案,每天用量为400mg,2周至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6.2%,清除真菌率为82.8%,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2.1%。结论运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高,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伊曲康唑注射液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至实验结束。A、B两组在第4天接种白念珠菌,于第8、9、10、12、14、21天每组分别各选取5只小鼠取阴道灌洗液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ELISA检测IL-12、IL-10、IL-6水平。C组在第8天同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采集。结果:从感染后第2天起,A组培养菌落数开始明显小于B组(P值均〈0.05)。A、B两组阴道灌洗液中IL-6与IL-12均出现增加,IL-10明显降低。A组和B组小鼠阴道灌洗液中IL-6水平较空白组增加,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IL-12在感染后第1、5、7、14天有明显差异,IL-10则在感染后第2d时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抗真菌方可减轻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CFU IL-12 IL-10 IL-6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并真菌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包括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相关治疗以及抗真菌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从"毒邪伏络"辨证论治,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基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并真菌感染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提高好转率,降低其死亡率,且安全良好,探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D4+数有一定关系。结论基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并真菌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真菌感染 毒邪伏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在胃病中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05至2016.12收治的胃病患者250例,其中胃癌120例(A组)和胃溃疡130例(B组),分析两组幽门螺杆菌、真菌感染检出率及HE染色结果。结果A组中幽门螺杆菌及其合并真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P<0.05)。HE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呈蓝色,短杆状或弯曲状,成片或分散分布,真菌边缘肥厚,呈大波浪状,边缘有真菌菌丝。结论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在胃病患者中的病理诊断。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真菌 胃癌 胃溃疡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继发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人28例实行临床检验诊断,病例标本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分析其中的病原菌以及使用的药物和实行抗真菌的医治的情况。结果在医院中出现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占医院出现其他感染的情况的11.45%,其中在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人中老年人居多,经过检验发现,在检验出的病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的比重最大,占68.5%。病人均使用过抗菌药物,所有出现真菌感染的病人中有10%的病人单独使用一种抗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有90%的病人在出现继发性真菌感染之前使用过联合用药。结论在临床的诊断医治时要合理的使用药物,并且对继发真菌感染实行预防的措施,并且能够减少真菌的感染,促进病人尽快恢复。

  • 标签: 真菌诱发 医院感染 检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在胃病患者中的病理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58例胃病患者,依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为胃溃疡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为胃癌患者(78例);全部入选患者均在胃镜指导下进行胃组织黏膜的采集,并常规实施病理检查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入选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真菌感染的检出情况。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相关检查均完成后,对组间患者的真菌感染检出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组间患者的Hp感染及Hp与真菌混合感染的检出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病患者中,其Hp感染、真菌感染及双菌混合感染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及实际表现情况等给予对应的治疗,以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胃病 病理诊断 幽门螺杆菌感染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以8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检验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予受试患者临床检验方案的不同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以常规生理盐水检验法进行检验,试验组(40例)患者则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对两检验组的真菌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真菌检验结果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过程中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患者进行检验具有检验阳性率高以及检测敏感度高的临床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革兰染色法 阴道炎 真菌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男女发病率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率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甲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率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甲真菌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高龄慢阻肺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高龄慢阻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各41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07%与34.15%,对照组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6%与80.4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高龄慢阻肺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龄慢阻肺 真菌感染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评估健康风险。方法2013-2015年,在广州市批发市场、零售店、超市、餐饮单位、网店和茶博会6类场所采集不同生产工艺、包装形态、生产年份、原料产地、价格的普洱茶样品432份,使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432份普洱茶样品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7个项目检测结果均低于所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论本次对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的调查研究,未检出真菌毒素。

  • 标签: 广州 普洱茶 真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黄曲霉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在舌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保健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由实验室检查出其真菌感染率,根据其舌象表现分为舌红无苔与舌苔厚腻两组,均采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或两霉素作为治疗药物,观察患者的典型舌苔转变效果;结果在经过15d左右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中真菌感染者均出现了典型舌象转变的情形,有苔组为92.1%,无苔组为82.9%;结论在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诊疗中,舌象表现有着非常突出的临床诊疗意义。

  • 标签: 菌群失调 真菌二重感染 舌象表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革兰染色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的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份妇科门诊及体检患者阴道分泌物90例,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法与革兰染色法进行真菌检验并比较分析。结果对9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真菌检验,革兰染色法阳性率41.5%,直接镜检2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7,P=0.000)。对两种方法的关联进行McNember检验,结果为χ2=34.010,P=0.000,提示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具有相关。结论革兰染色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检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革兰染色 真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讨论实施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于临床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后,可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各种临床不适。同时,坚持应用药物按照疗程治疗后,基本上能够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得到治愈,减轻外阴瘙痒、灼痛、黏膜充血、白带增多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的概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抗真菌类药物治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真菌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