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证支持。结果发现,具有会计专业能力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独立董事薪酬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但没有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履职环境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有效性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在没有绩效考虑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外部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如何决定的。本文对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12821个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同行业里或一定规模上,上市公司在外部独立董事薪酬决定时均存在显著的"互相看齐"效应,即出现向地理上的中间距离、同一或相关行业或中等规模公司看齐的现象。这既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外部独立董事薪酬所观察到的实际现象相吻合,也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在利益分配上的中庸思想。

  • 标签: 外部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薪酬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 标签: 独立董事 任职选择 经济收益 声誉激励
  • 简介: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在a股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上使之独立于控股股东和公司董事

  • 标签: 中国独立 制度安排 制度研究
  • 简介:61-65.  8.向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界定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南开管理评论,郑垂勇.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1-29.  4.楼百均.独立董事在公司利益制衡机制中的作用探析.中国软科学

  • 标签: 制度阶段 发展模式 我国独立
  • 简介: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更强调董事能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的报酬应独立于经理层和内部董事,即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与独立董事独立性、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信息、时间、预算等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独立 制度安排 制度研究
  • 简介:如果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指导意见》规定了独立董事必须就

  • 标签: 中国独立 制度安排 制度研究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独立董事话语权问题多被忽视。研究发现,独立董事频频"失语"受独立董事独立性、行权环境和激励机制影响。深入分析独立董事作用发挥制约因素,优化独立董事选任机制,改善行权环境,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任职要求有利于促进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

  • 标签: 独立董事 话语权 独立性 行权环境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即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对我国现有公司监督机制的一种发展创新,而我国公司监督的发展模式则是基于我国现实条件下吸收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公司监督的基础模式是基于二元制下的监事会监督

  • 标签: 上市公司独立 制度构建 独立董事
  • 简介:本文以2004~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独立董事在网络框架下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并购活动愈加频繁;其次,网络中心度越高的独立董事能够在并购过程中为公司提供更多地咨询建议与信息服务,因此,在并购活动之后公司能够取得更好的并购绩效。本文的结论丰富了社会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企业并购的研究成果,为公司董事会构建以及优化并购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 标签: 社会网络 独立董事 网络中心度 并购决策 并购绩效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即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对我国现有公司监督机制的一种发展创新,而我国公司监督的发展模式则是基于我国现实条件下吸收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公司监督的基础模式是基于二元制下的监事会监督

  • 标签: 上市公司独立 制度构建 独立董事
  • 简介: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外生化    外生化是指通过公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设置独立董事,外生化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管理委员会对独立董事协会的工作进行指导

  • 标签: 制度阶段 发展模式 我国独立
  • 简介:独立董事治理是公司治理和董事会治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独立董事党员特征的治理绩效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党性及治理绩效的数据调查,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地研究发现了独立董事的党性有助于治理绩效的增长,即独立董事党员人数、优秀党员人数、党龄、党员独立董事董事会成员的比例等要素有助于独立董事治理的完善,从而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治理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借鉴。

  • 标签: 独立董事 党性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掏空 内部人控制
  • 简介:1993年在95.2%的公司拥有独立的报酬委员会,独立董事在审计、提名、报酬三个委员会的比例平均为84.8、79.6%、92.4%,不论独立董事在哪一个委员会发挥作用

  • 标签: 中国独立 制度安排 制度研究
  • 简介:文章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影响独立董事薪酬的因素进行分类梳理。结果表明:现阶段学者们在方法上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的变量有:独立董事背景、独立董事年龄、公司规模、公司绩效、高管薪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董事会比例、公司面临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等。这些研究过程都采用大样本年度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方法的创新较难而导致的。今后的研究应从数据的获取和方法的选取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独立董事 薪酬影响因素 独立董事背景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