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江苏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人员预防和控制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2月选取江苏21所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328份,回收有效问卷1 295份,有效率为97.52%。结果1 295名急诊护士中,有1 053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81.31%,其中遭遇辱骂1 020名(78.7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是否有外出学习机会、每月晚夜班天数对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有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OR=1.201,P=0.006)、学历(OR=1.546,P=0.006)、每月晚夜班天数(OR=1.445,P<0.001)是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江苏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给急诊护士带来了身心伤害,不利于急诊护理专业的稳固发展,应根据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 标签: 护士 急诊室,医院 工作场所暴力 影响因素
  • 简介:2017年《江苏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的实施从鉴定程序上对江苏医疗损害鉴定体系进行了革新,改变了《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行政管理工具运用于公共卫生政策分析实践,以公共政策执行博弈理论为视角,剖析了江苏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政策相关方对鉴定制度改革的态度,发现革新后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在政策条文及实施架构上,尽可能地满足了政策相关各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创设的举措也成为了该政策的亮点,为国家层面未来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 标签: 公共政策执行博弈理论 医疗损害鉴定 医疗损害责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对24例FD患者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量表对比显示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FD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 标签: 抗抑郁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观察
  • 简介:分析了1990-1994年江苏县级卫生防疫经费投入状况,并与全国水平比较,表明江苏卫生防疫经费投入不足。为使卫生防疫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建议在拓宽卫生防疫有偿服务渠道的同时,应提高卫生防疫经费的财政投入。

  • 标签: 卫生防疫 经费投入 江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9年江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江苏2005-2019年HIV/AIDS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特征HIV/AIDS的HBsAg检测率和HBsAg阳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2005-2019年江苏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共29 288例,总体HBsAg检测率为49.8%(14 594/29 288),2005-2019年HBsAg检测率由0.0%(0/80)增加到75.2%(3 448/4 586),呈逐年上升趋势。进行HBsAg检测的HIV/AIDS中,江苏籍占81.6%(11 915/14 594),男女性别比7.34∶1(12 845∶1 749),年龄(38.5±13.8)岁,汉族占96.1%(14 023/14 594),已婚/同居占48.9%(7 131/14 594)。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感染途径占97.9%(14 294/14 5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检测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外省户籍、已婚/同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注射吸毒感染途径的人群HBsAg检测率较高。HIV/AIDS的HBsAg阳性率为8.6%(95%CI:8.2%~9.1%),HBsAg阳性率在2016年之前均>10.0%,自2016年以后稳定在6.7%~8.2%。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女性、年龄>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低,而45~59岁年龄组和少数民族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高。结论2005- 2019年江苏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中,HBsAg检测率总体不高,合并HBV感染高于一般人群,需要加强其HBsAg相关检测工作。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网络报告(简称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分布及特点,追踪疑似病例最终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4至2018年进行网报的江苏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5日《职业病报告卡》的上报情况为依据,对疑似病例及最终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和上报机构进行分析。结果2014至2018年江苏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共312例,不同年份网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确诊病例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15年较多。网报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病例中男性236例(75.6%),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46例(79.1%)从事操作工。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全部集中在私营企业,229例(73.4%)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病例数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宿迁111例(35.6%)、扬州79例(25.3%)、淮安50例(16.0%)。2014至2018年江苏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最终确诊19例,确诊率为6.1%。结论江苏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以男性、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居多,且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的最终确诊率较低。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病 疑似职业病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医疗服务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获取江苏2家三级综合医院2017—2020年所有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 59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患者数从2017年的1 476例增至2020年的10 771例,其中患有≥2种疾病者从1 105例(74.86%)增加至10 564例(98.08%)。2017—2020年,老年高血压患者次均住院费依次为1.15万元、1.36万元、1.38万元和1.41万元,呈逐年升高趋势。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患病数量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住院费用随住院天数、患病数量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江苏三级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共病发生率、次均住院费用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较多。笔者建议应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战线前移至预防为主,以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病案首页 老年患者 共病 住院负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4年江苏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江苏各卫生资源的集中指数介于-0.1529~0.0774,各卫生资源的总泰尔指数介于0.0016~0.0203。结论江苏卫生资源配置较公平;卫生资源配置呈改善状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间、地区内差异明显。

  • 标签: 卫生资源配置 公平性 集中指数 泰尔指数 江苏省
  • 简介:江苏启东市属长江口沉积平原,南临长江,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市毗邻,属典型东部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经济较为发达,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分布影响较大,现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系统随机自动生成的样地未能反映启东市的实地生态,结合水生、耐盐中药资源调查暨江苏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践,提出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普查方案,能够较为真实、全面的反应平原地区的资源概况,可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实施后,平原地区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较大区域的资源普查提供方法学参考。

  • 标签: 空间分层 随机抽样 平原 中药资源普查
  • 简介:摘要针对一起于2016年6—9月发生在江阴市新桥镇的伤寒疫情开展暴发确认和传播因素分析。首先收集分离自确诊病例的14株伤寒沙门菌;再采集与疫情相关的外环境样本65份和食品样本13份,运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样本中伤寒沙门菌特异基因,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伤寒沙门菌。对所有伤寒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从外环境样本(K熟食店加工厂井水)中分离得到1株伤寒沙门菌。15株伤寒沙门菌均对萘啶酸耐药,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2种带型,其中13株病例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的PFGE指纹图谱完全一致,另外1株病例分离株的PFGE带型存在1个条带的差异。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暴发疫情是由同一伤寒沙门菌遗传克隆的传播而导致,食品加工厂应属于是传播环节之一。

  • 标签: 伤寒 沙门菌,伤寒 电泳,凝胶,脉冲场 溯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11—2018年监测江苏放射工作人员共176 134人,总年集体有效剂量58人·Sv,期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均为0.41 mSv,其高剂量人员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χ2=219.1,P<0.05)。至2018年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25 714人,占81%,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24 mSv;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为6 169人,占19%,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18 mSv。结论江苏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介入和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应改进和完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工业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监督。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外照射 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网络报告(简称"网报")的铅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检出水平和实际检出情况,为今后制定、完善职业病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网报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统计铅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的网报检出率,并与前期判断的实际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年份、地区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网报检出率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实际检出率之间差异的原因。结果江苏2016至2018年铅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的网报检出率(0.042%,30/71 810)明显低于实际检出率1.121%(805/71 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18,P<0.01)。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网报检出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627,P<0.01)。30例网报病例均为男性,28例(93.33%)来自中小型企业。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实际检出的805例中,689例(85.59%)来自中小型企业;检出较多的3个城市分别是淮安222例(27.58%),苏州208例(25.84%),常州138例(17.14%)。对比网报与实际检出情况,扬州2016至2018年的网报数占实际检出的85.29%(29/34),宿迁网报数占实际检出的10.00%(1/10),其余地级均为0。2016至2018年46.22%(33 191/71 810)的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承担,网报的30例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均来自疾控中心,网报数占实际检出的4.89%(30/614),其余机构均为0。结论铅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网报与实际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为不同地区疑似职业病的判定水平有差异、机构性质不同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等等原因。

  • 标签: 铅中毒 作业工人 检出率 疑似职业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滨海县社区体检人群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参与滨海县政府开展的免费全民健康体检项目且年龄≥18周岁的人群,分析CR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R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95 541名居民最终完成人口学登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年龄为(55.34±15.12)岁,男性190 258人(48.1%)。该地区成年人群CRI的粗患病率为2.04%(8 065/395 541,95%CI 2.00%~2.08%),年龄、性别标准化CRI的患病率为1.22%(95%CI 1.18%~1.25%),女性年龄标准化患病率[1.47%(4 676/205 283,95%CI 1.42%~1.52%)]高于男性[0.95%(3 389/190 258,95%CI 0.91%~1.00%)]。CRI的患病风险与年龄呈强烈的正相关(每增加10岁,OR=2.449,95%CI 2.402~2.497)。与<30岁人群相比,60~69岁、70~79岁和≥80岁人群发生CRI的OR分别达到3.827(95%CI 3.010~4.864)、12.004(95%CI 9.457~15.239)和44.636(95%CI 35.187~56.622)。女性(OR=1.142,95%CI 1.083~1.203)、收缩压增加(每增加10 mmHg,OR=1.062,95%CI 1.048~1.076)、心率增加(每增加10次/min,OR=1.071,95%CI 1.044~1.098)、三酰甘油增加(每增加1.33 mmol/L,OR=1.140,95%CI 1.119~1.162)、空腹血糖升高(5.6~6.9 mmol/L/<5.6 mmol/L,OR=1.158,95%CI 1.086~1.233;≥7 mmol/L/<5.6 mmol/L,OR=1.387,95%CI 1.296~1.484)及中心性肥胖(OR=1.126,95%CI 1.068~1.187)均是CR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江苏滨海县年龄及性别标准化CRI的患病率为1.22%。老龄、女性、中心性肥胖及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收缩压、心率增高均是CRI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患病率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苏锡常地区绝经后女性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太湖疗养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 423例,收集受检者心血管健康行为(体质指数、运动、饮食和吸烟)、心血管健康因素(血压、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及骨密度检测结果,7个因子按照定义分为理想、一般和差。按骨密度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 305例、骨量减少组828例和骨质疏松组290例。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人群比较,年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运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受检者骨质疏松比例逐渐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运动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当年龄、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每增加1个单位时,受检者骨密度降低1个等级的OR值分别为1.17、1.25、0.92和1.23(均P<0.05);运动每降低1个等级,骨密度降低1个等级的OR值为0.58(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应积极调控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适当保持体重和规律运动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防治。

  • 标签: 健康行为 骨质疏松,绝经后
  • 简介:摘要江苏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探讨过敏原特异性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al immunoglobulin E,SIgE)、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并对临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徐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混合型(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检出例次,分析各类过敏原感染种类分布情况,观察过敏原SIgE检出阳性儿童与过敏原SIgE检出阴性儿童的血清ECP和TIgE表达情况,并以第1秒用力呼吸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比例(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e of one second,FEV1/FVC)为疗效评价指标,简要评价其临床干预效果。结果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共13 078人次(49.67%),食入性过敏原检出共8826人次(33.52%),混合型(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检出共4425人次(16.81%)。吸入性过敏原种类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占比最高,分别为3689人次(14.01%)、3474人次(13.19%)和3243人次(12.32%)。食入过敏原种类以牛奶、鸡蛋占比最高,分别为2839人次(10.76%)和2396人次(9.10%)。吸入性、食入性、混合型过敏原感染种类均以两种占比最高(分别为56.02%、47.00%和36.56%)。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过敏原类型(吸入性、食入性、混合型)在年龄分布特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0.654,17.949和502.403,P值均<0.05),在性别分布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儿童的血清ECP、血清TIgE显著高于SIgE检出阴性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746和83.373,P值均<0.05);经临床干预后,FEV1、FVC、FEV1 /FVC均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临床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144,48.689,364.157和32.256,P值均<0.05)。结论本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牛奶、鸡蛋为主,且吸入性过敏原感染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SIg可以用来帮助医师进行过敏原判定。另外,过敏原的年龄分布特征差异也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过敏原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