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生物催化技术逐渐成熟且进入市场,在化学制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高科技的技术可以助力化学制药发展,同时为环保作出突出贡献,还不影响企业经济收益,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技术。本文主要围绕生物催化技术在化学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来展开分析,希望给相关行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 催化技术 化学制药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制药行业中,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评估和保障药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于头孢拉定胶囊这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药品,其微生物限度检查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探讨头孢拉定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于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头孢拉定胶囊 微生物 限度 检查方法
  • 简介:为促进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文章讨论了物理化学教材(供药学专业用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调整,并提出完善续版教材的改进建议。第七版教材体现了物理化学与全球医药文化交流融合的内容和趋势,增加了不少专业英文术语,较前几版已有较好的改进,但存在少量编校错误,建议修订时注意修改。

  • 标签: 物理化学 教材 药学
  • 简介:本文在先前的虚拟筛选发现的命中化合物B51(IC50=37.4μM)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甲基异噁唑/异噻唑衍生物类BACE1抑制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将B51结构中的氰基嘧啶酮片段转化为甲基异恶唑/异噻唑,同时缩短连接氰基嘧啶酮环和酰胺键另一侧咪唑环之间的连接链长度,可以使分子与BACE1的S1'和S2'口袋的契合程度更好,从而提高活性。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20个甲基异噁唑/异噻唑类衍生物并对其抑制BACE1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在这些化合物中,5t显示出比B51提高了近10倍的效力。SPR实验结果显示,其与BACE1结合动力学呈现"快结合,慢解离"的特征。所获得的活性甲基异噻唑类化合物分子量小,对正常细胞安全无毒,经PAMPA实验测试具有透过BBB的可能,可作为BACE1抑制剂类抗AD药物设计的新结构骨架。

  • 标签: 阿尔茨海默氏病 BACE1抑制剂 甲基异噁唑/异噻唑
  • 简介: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而特有的生命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现代医学材料和许多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器官组织表面均发现有细菌生物被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被膜与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某些慢性顽固性感染疾病反复发作有关,尤其是葡萄球菌属细菌生物被膜已成为引起很多严重感染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我们对葡萄球菌属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葡萄球菌属 细菌生物被膜 防治 活性研究
  • 简介:制药设备的验证主要集中在药品结果的确认和验证上。为了验证制药设备的质量,通过记录和分析从设备的整个过程获得的数据来验证制药行业的圣杯,并且在不符合标准的领域中进行相应的改进。本文阐述了制药设备的验证要求与实施技术。

  • 标签: 生物制药 制药设备 验证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5月至 2016年 5月来我院泌尿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 8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其临床处理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平均每个组别的的患者均为 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处理,研究组则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微生物检验,对其感染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程度情况明显不如研究组患者,其控制率低出研究组患者许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效果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建立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茵法、离心集茵培养基稀释法对六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复方川见精片用常规法,复方丹参片用培养基稀释法,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用离心集茵法,复方鱼腥草片和维C银翘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结论:确立了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中药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药物,给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拮抗细胞因子活化制剂、针对B细胞制剂和针对T细胞制剂3种生物制剂的种类、用法、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性疾病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RISPR/CAS,即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是最近几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脱氧核糖核酸的剪切,可以治疗人体罹患的多种病症,这种新兴技术的操作较为便捷,突变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现已普遍运用于各类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获得了革命性的改变。本文针对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对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系统的作用原理和技术流程以及相关研究进程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希望可以为有关领域的科研员提供借鉴和相关参考。

  • 标签: 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技术 生物医学研究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肝炎灵注射液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以探讨用生物活性测定控制其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Cl4肝损伤小鼠ALT水平,并对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了同一厂家多批样品和不同厂家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雄性小鼠ig0.1%CCl4造模,并于造模后于1、24、48h分别ip肝炎灵注射液5mg·kg^-1。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均明显降低。同时两个厂家8个批号肝炎灵注射液均显示出生物活性。结论:生物活性测定能有效控制肝炎灵注射液的内在质量。

  • 标签: 肝炎灵注射液 生物活性测定 质量控制
  • 简介:从国产蔓生百部根部,分得五种新的生物碱,分别是对叶百部碱B(1),对叶百部碱C(2),脱氢对叶百部碱B(3),脱氢对叶百部碱C(4)和异丽江百部碱(5),它们的结构经IR,MS和各种2DNMR技术,结合同类物的波谱对照以阐明,其中1为对叶百部碱的C-15差向异构体,2为1的C-9差向异构体,3和4分别为1和2的perhydroazaazulene环脱氢产物,5为丽江百部碱不饱和内酯的螺环异构体。

  • 标签: 蔓生百部 生物碱 对叶百部碱B 对叶百部碱C 脱氢对叶百部碱B 脱氢对叶百部碱C
  • 简介:利用刺囊毛霉(Mucorspinosus)3.3450的培养液对天麻素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其酶水解产物甙元对羟基苯甲醇,转化率接近100%.通过无细胞抽提液对底物转化的研究,证明催化该反应的酶为组成酶、胞外酶.

  • 标签: 天麻素 生物转化 细胞 研究 反应 培养液
  • 简介:目的:建立参菊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对参菊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试验。结果:参菊洗剂的抑菌作用强,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须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生孢梭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强,检查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

  • 标签: 参菊洗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抑菌作用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青花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相关内容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培养基法。结果试验组5株试验菌回收率均〉70.00%,控制菌检查阳性菌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组未检出大肠杆菌,符合验证要求。结论复方青花颗粒微生物限度可以采用常规法检查。

  • 标签: 复方青花颗粒 集落计数 微生物 阈限值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格列喹酮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60mg,清洗期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喹酮浓度。结果:受试者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4.78±1.87),(4.19±1.57)h,tmax分别为(3.06±1.08),(3.28±1.49)h,Cmax分别为(0.87±0.35),(0.90±0.33)μg.mL-1,AUC0-t分别为(4.35±1.66),(4.62±1.23)μg.h.mL-1,AUC0-∞分别为(4.98±1.72),(5.19±1.42)μ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AUC0-t为(95.8±34.1)%,AUC0-∞为(97.7±29.4)%。结论:两种格列喹酮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 标签: 格列喹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目的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辅酶Q10片的血药浓度,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方法10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交叉试验连续多次口服两种辅酶Q10片,由于体内存在一定量的辅酶Q10,一次给药后血中辅酶Q10的增加量有限。为了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口服辅酶Q10后体内浓度的变化,根据文献报导,本研究采用低剂量给药7d后,待体内辅酶Q10浓度较恒定后再给以较大剂量的交叉试验方案。第一组5人d1-d7每天服药3次。每次20mg,每天共60mg,第8d早晨服药60mg;第二组5人按同样方法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2周后进行第二次试验,交叉一次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和试验品。d8早晨于服药前、服药后1、2、3、4、6、8、12h各采静脉测定血清中辅酶Q10浓度。结果试验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peak=(4.00±1.25)h;Cmax=(0.66±0.17)μg·ml^-1;AUC=(5.91±1.78)μg·h·ml^-1。对照品的参数分别Tpeak=(4.60±1.58)h;Cmax=(0.70±0.20)μg·ml-1;AUC=(6.30±2.09)μg·h^-1·m^-1。试验表明两制剂的AUC、Cmax及Tpeak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辅酶Q10试验片剂对照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9%,经等效性检验分析表明这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辅酶Q10片 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