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黄芩素(5、10、20、40、80μg/ml)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试验评价黄芩素(80μg/ml)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黄芩素(20、40μg/ml)对HT-29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因子(NF)-κB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以未加黄芩素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素处理后的细胞迁移能力及STAT3和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53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53、降低STAT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芩素 结肠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通过siRNA(small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沉默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triticcells,DC)的Smad3,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并在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的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影响。方法:针对设计Smad3特异性siRNA利用RNAIMAX转入DC细胞并用Westen-blot法检测Smad3的沉默效果。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hmIL-4),刺激DC成熟。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的全抗原。实验分组: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流式检测各组DC成熟表型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DC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结果: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表面成熟标志CD80、CD83、CD86、HLA-DR(P〈0.05)及IL-12分泌水平(P〈0.05)明显高于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NegtivesiRNA-Smad3-冻融抗原(Ag)-DC组。且TGF-βI-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较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沉默DC的Smad3的方法,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能逆转TGF-β1对DC分化发育和递呈乳腺癌相关抗原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TGF-Β1 SMAD3 肿瘤疫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化疗配合中药十全大补汤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全身化疗+腹腔内化疗+十全大补组(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1年、2年、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的3年复发率为21.75%,对照组为41.33%(P<0.05);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58.38%,而对照组为39.6%(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结合腹腔内化疗并配合十全大补汤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

  • 标签: 十全大补汤 腹腔化疗 静脉化疗 进展期胃癌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胃癌根治术式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胃癌病例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比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终止原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情况。结果327例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式81例,近端胃切除85例,远端胃切除161例;术后化疗完成率分别为40.7%,21.2%及36.6%。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为35.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病变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这一术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及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胃癌 术后辅助化疗 近端胃切除 反流性食管炎 不良反应
  • 简介: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是诸多临床试验所确认的事实[1,2].即使是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经手术创伤的打击,有些患者不能如期进食,如术后营养支持延误,也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 标签: 临床结局 免疫调理 影响证据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Snail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的关系及干扰Snail对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检测36例肝癌组织中Snail,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检测HCC9024细胞中Snail对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的逆转作用及对HCC9024体外侵袭、运动的抑制作用。结果转移组肝癌组织中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herin在转移组肝细胞癌中无表达。SnailmRNA在未转染组、瞬时转染组、稳定转染组中的表达为0.985±0.016,0.554±0.011,0.206±0.017,P〈0.05。E—cadherinmRNA在未转染组、瞬时转染组、稳定转染组中的表达为0.120±0.001,0.360±0.002,0.727±0.006,P〈0.05。Snail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表达结果一致。HCC9024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实验表明,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及转染Snail组跨膜细胞数及穿透基底膜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细胞中SnailmRNA可影响E-cadherinmRNA的表达,并在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阻断SnailmRNA的表达可能会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SNAIL E-CADHERIN 干扰Snail 肝癌转移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影响肺癌进展和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中VEGF的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评价VEGF和MVD的关系、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阳性高表达,其含量及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已有淋巴结转移,则VEGF含量和表达越高。在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通过调节和诱导肺癌微血管的生成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它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探讨CD151对结肠癌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nu/nu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裸鼠腋下注射结肠癌细胞HT29,观察组裸鼠腋下注射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待肿瘤模型制备成功后,取肿瘤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的CD151、β-catenin和β-actin蛋白的表达,而观察组的肿瘤组织中并不存在CD151的表达。对照组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为(0.18±0.02),与观察组的(0.13±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裸鼠的肿瘤组织中Wnt1a蛋白、Oct4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β-cateninmRNA发生显著性下调。结论CD151可能是WNT信号通路的上游基因,对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

  • 标签: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Β-CATENIN
  • 简介:目的:观察大分割放疗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探讨放疗前后血清EGFR、TG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放疗科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处方剂量为PTV60Gy/30f,单次剂量为2Gy)和大分割放疗组(处方剂量为PTV50Gy/10f,单次剂量为5Gy),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含量.结果:大分割放疗组胸部病灶治疗的有效率和稳定率分别为75.00%和85.00%,明显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68.00%和80.00%(P<0.05),大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治疗前血清EGFR、TGF-α含量分别为(24.31±4.06)μg/L、(26.30±2.16)μg/L和(24.42±4.04)μg/L、(25.96±2.24)μg/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R、TGF-α含量分别为(12.11±3.58)μg/L、(14.13±1.72)μg/L和(14.31±3.64)μg/L、(18.25±1.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较常规分割放疗有更高的局控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EGFR、TGF-α水平有关.因此,大分割放疗有望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剂量分割方式的新选择。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大分割放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CM-319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脊索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hTERT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CM-319脊索瘤细胞株72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hTERT的ASODN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期,而hTERT的SODN则无此作用。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16.01%,而hTERT的SODN组为2.3%。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脊索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 脊索瘤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研究C0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24h;B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120h;C组Hela细胞株未进行C02处理,细胞株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0h。采用RT-PCR法检测A、B、C组宫颈癌Hela细胞CDK9mRNA的表达。结果A、B组与C组比较,A、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B组与A组比较,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A组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CDK9基因在C02作用下受抑制出现表达下调,且随C02作用时间越长,CDK9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越明显。

  • 标签: RT-PCR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宫颈癌细胞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LP(2.5、5、10、20μg/ml)和顺铂(40μg/ml)进行干预,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bcl-2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延长细胞周期中G0/G1期并缩短G2/M期,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AI),上调BaxmRNA表达、下调bcl-2mRNA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LP具有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阻滞细胞周期并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番茄红素 肺癌 A549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Ⅱ期、Ⅲ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FAM方案;观察组采用FAM方案配合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4^+、CD8^+及CD4^+/CD8^+、NK细胞计数、SIL-2R以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比治疗前降低,NK细胞活性也较治疗前升高,而SIL-2R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力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榄香烯乳 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的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的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赫赛汀(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鼻咽癌CNE-2Z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右腋下建立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已构建模型的裸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设阴性和阳性对照两组,Herceptin10mg/kg和20mg/kg两实验组,以观察Herceptin对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用Herceptin处理后的裸鼠移植瘤肿瘤体积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10mg/kg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量效关系;瘤重抑制率Herceptin10mg/kg和20mg/kg分别为33.7%和23.3%,均未达到阳性标准;对裸小鼠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移植的荷瘤裸鼠肿瘤体内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满意.

  • 标签: 鼻咽癌 裸鼠 HER2/NEU基因 赫赛汀 鼻咽癌细胞株 荷瘤裸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的患者,以同期无低血糖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的不同.结果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占总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7%,其临床症状与普通低血糖症患者相似.低血糖症患者组的年龄、性别、B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低血糖症患者组术前ALT、AST、TBIL、IBIL及DBIL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仅ALT、AST升高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AFP升高者比例达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5%(P<0.05).低血糖症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及大体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1、3年术后总体生存期分别为50.0%、0.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8.0%、18.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症少见,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较差,生存预后不佳.

  • 标签: 低血糖症 原发性肝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连台组和首台组,其中连台组40例,首台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禁食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结果连台组术前禁食时间长于首台组(P〈0.01),连台组术后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首台组(P〈0.01)。结论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可能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连台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饮食指导,以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 标签: 肝肿瘤 连台手术 高血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