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岁。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91.67%。结论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 置换 治疗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作者: 李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 简介:小李今年29岁,为某外卖公司配送员,近日因雪天路滑而跌倒,右腿受到电动车压迫,出现行动受限问题,路人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对小李进行细致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小李自述右腿疼痛明显、有肿胀和灼烧感,医生考虑发生骨折。进入医院后,医生对小李生命体征进行全面检查,如体温、心率、血压等,未发现明显异常,同时对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进行筛查,均正常,最终通过X线、CT等检查诊断为骨折。结合小李病况,医生建议其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复位、固定等,病情稳定后,小李需要配合医生开展康复训练,加快恢复速度。那么成年人骨折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 标签: 成年人;骨折;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评价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shapememoryalloyencirclingfixer,SMAEF)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疗效,并与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compressiveplate,DCP)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院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75例,分别采用SMAEF(38例)与DCP(37例)进行内固定治疗。经6~3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伤口感染、骨不连发生和疗效优良。结果SMAEF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P组(P〈0.05),两组伤口感染无差异。SMAEF组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DCP组,骨不连发生也低于DCP组(P〈0.05)。根据综合评定标准,SMAEF组疗效评定优良高于DCP组(P〈0.05)。结论SMAEF具有良好抗弯曲、抗扭转作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SMAEF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较少应力遮挡效应等优点,是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理想方法。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 自动加压接骨板 复杂骨折 上肢长骨干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骨折之一,文献中报道有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切开复位髓内充填骨水泥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法[1,2,3].

  • 标签: 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经皮克氏针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205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18例,女87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17例,右侧86例,双侧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37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折90例(GustiloⅠ型38例,Ⅱ型29例,Ⅲ型23例),闭合性骨折115例。本组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14d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均用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05例,髓内钉固定75例,外固定架固定25例。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周。按Johner-Wruth评分标准,205例中优132例,良47例,中18例,差8例,优良87.3%。术后并发症:伤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坏死或缺损,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1~2疗程仍有骨、钢板外露25例,其中15例行远端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5例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或推移修复,3例行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2例行交腿皮瓣转移成活;感染15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骨不愈合5例。截肢2例。结论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可获得良好显露,避免在小腿前内侧皮肤作切口,保护了小腿内侧皮肤,减少骨、钢板外露,为骨折愈合保存血供,保护皮下血管网完整性,为胫骨骨外露进行皮瓣转移保存供区,较好地实现修复重建,取得了优良治疗效果。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
  • 简介:上胸椎骨折脱位虽然发生较小,但其损伤大,脊髓损伤高.由于其生理解剖结构特点,给治疗带来不便.2000年5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上胸椎骨折脱位8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上胸椎 骨折脱位 椎骨 椎弓根钉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针对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并评价改进后技术优缺点。方法11例患者采用传统经腹膜外入路即常规程序作为对照组,16例选择采用改良“L”形胸腰联合切口(经第11~12肋胸膜外一腹膜后入路)及改进程序。比较2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7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平均出血量45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19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cm.。随访4-13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4%。结论该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出血少、手术创伤较轻、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加强踝泵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至2010年9月138例髋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59例患者作为预防组,术后未进行踝泵运动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DVT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3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对照组发生DVT23例,发生为29.11%,预防组发生DVT9例,发生为15.3%。两组DVT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加强踝泵运动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更能有效减少DVT发生。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使用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共23例,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95.7%。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下骨折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入路设计,采用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及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为83.3%。结论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同时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软组织损伤小和功能恢复良好目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理论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椎体支柱块技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早期疗效。方法2009—2011年本院共有19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支柱块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7~70岁。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复查CT,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Cobb角恢复至11.31°±0.50°,术后3个月为10.92°±0.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为(50.73±7.46)%,术后1个月为(93.05±3.22)%,术后3个月为(92.11±3.59)%,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柱块技术在Ⅱ度或Ⅲ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运用中恢复了伤椎前中柱高度及脊椎整体生理弧度,无继发性塌陷,有效缓解疼痛,早期功能锻炼,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 简介: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临床上最常见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旋后外旋和旋后外展型骨折简称为旋后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旋后应力引起骨折,外踝骨折块较小,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例旋后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踝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旋后 改良 早期功能锻炼 分类方法
  • 作者: 韩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踝关节组成部分包括胫腓骨下端和距骨,这两处骨骼一旦承受外部暴力损伤,即会出现骨折表现,骨折程度会受到暴力作用方向、大小,以及受伤之后足位置差异,出现一定程度不同。骨折之后患者,踝关节处会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并出现肿胀、疼痛等表现,引发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双踝骨折;中西医联合治疗;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和术式关键.方法采用3根带尾折断螺钉内固定股骨头,第1根于大粗隆下3cm处经股骨皮质内缘向股骨头方向拧入;第2根于大粗隆下约2cm处向股骨头顶端方向拧入;第3根于大粗隆下约1cm处股骨颈上缘骨皮质下股骨头方向拧入.结果36例中骨折愈合对位良好33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总优良92%.结论用3根折断式加压螺钉能有效地固定股骨颈骨折.防止股骨头旋转和移位,骨折端相嵌牢靠,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良好,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折断式加压螺钉 内固定 治疗 股骨颈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部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作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19例。骨折按Evans-Jesen分型,A型3例,B型4例,型12例。术中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常规显露,复位大小粗隆骨折,捆扎固定;扩髓后充填骨水泥,置入人工假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术中失血500mL,输血300mL。住院时间平均15d,随访8-16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术后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7例,可1例,优良94.8%。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粗隆部不稳定骨折一种有效方法,可早期负重运动,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更多还原

  • 标签: 关节置换 粗隆部 不稳定骨折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疗效。方法使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A0分型,B1型8例,B2型3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7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Dienst等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94.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术后配合个性化功能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较好水平。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按照无应力遮挡原理,设计一种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新型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使其取得更佳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2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结果2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5年,骨折解剖对位,愈合,功能完全恢复,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本外固定器不仅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早期关节活动及无须行内固定取出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设计原理新颖,拓展性强等特点.从骨折治疗进展看,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疗法将成为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无应力遮挡 外固定器 治疗 尺骨鹰嘴骨折 肘关节内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56岁。按AO/ASIF分型,A3型10例,B3型8例,C1型9例,C2型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解剖型钢板固定,骨折远端至少行4枚锁定钉固定,近端3枚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月,平均11个月。按Dienst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90%。结论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合AO/ASIF分型中A3、B1、B3、C1及C2型,术中钢板不必塑型,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 骨折
  • 简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近关节骨折约占全肘部骨折50%~70%,常见于3~10岁儿童,以5~7岁男孩多见。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从而造成终身残疾。此外,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及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严重损伤。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要慎重处理,目前治疗方法、方式较多,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固定治疗 交叉克氏针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