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名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进行研究之前,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病患的氧分压水平和对照组的相比明显上升;观察组病患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和对照组的相比明显下降,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好(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益活血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以型P波为主要临床症状,共66例,其中10例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7例表现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表现为心肌梗,经过X线检查,右心室肥大患者7例,左心室肥大患者6例。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源性心脏病可以利用心电图以及X线等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将疾病特征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通过益活血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是探讨内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性病变17例,采用的仪器为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结果肺部结节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各有其特点与区别,通过采用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进行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17例患者中,全部治愈为17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通过采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结节性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疗效价值。

  • 标签: 结节性病变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策略 慢阻肺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隔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隔离症患者50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7例)。观察组采用采用全胸腔镜下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隔离症采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胸腔镜下手术 肺隔离症 开胸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阻稳定期与慢阻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阻稳定期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慢阻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均采纳布地奈德福英特罗治疗。对比两组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VC、FEV1.0、MVV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治疗慢阻稳定期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但在治疗慢阻合并肺癌稳定期方面效果欠佳,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阻肺稳定期 肺癌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英特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以及肺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内孤立性结节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接受肺叶切除术者共计70例,在此其中,假瘤2例、腺癌24例、结核4例、鳞癌40例。接受切除术者共计14例,其中假瘤2例,结核10例,纤维增生2例。经64层CT诊断证实,其能区分、确定结节。最小直径为2mm,倘若结节直径在4mm以上,重建时就会受一定干扰。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孤立性结节病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此项技术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发展动力。经过后续处理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可实现对小结节定性分析,帮助临床正确区分结节性质,此项技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内孤立性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肺心病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梗、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应在单纯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实现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利迭联合沐舒坦在治疗稳定期慢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所有的慢阻患者接收入院的时间范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一共选择68例进行研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皆给予平喘与解痉等处理,研究组则加用舒利迭和沐舒坦治疗,治疗时间为10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的慢阻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舒利迭和沐舒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舒利迭 沐舒坦 稳定期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差异明显。结论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及其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慢性 阻塞性 肺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青龙汤治疗慢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青龙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的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治疗慢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小青龙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为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有56例,对这56例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心脏彩超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研究对象当上,34例经治疗后为显效,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有效例,8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无效,2例患者因患者严重的呼吸衰揭合并心力衰揭而死亡。结论对于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这种疾病,不仅病情较为复杂,而且在诊断容易出现漏诊,在结合患者的病史,并且有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临床上治疗慢性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冠心病的治疗力度。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2016年在我院小儿科进行治疗的7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0例,试验组患儿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72%(335/350)高于对照组的82.00%(287/350);试验组患儿的FVC(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量)、PEF(呼吸流量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功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4年3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患有慢阻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的常规治疗,给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舒利迭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功能的改变情况,并记录两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功能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慢阻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辛伐他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人,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功能检测指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功能状态,改善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腔镜解剖性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段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42-81)岁。切口选择3孔法。段血管使用Hemolock或直线型切割合器处理,段支气管及段间水平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3.0(90-240)min,平均出血量95(50-20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6(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4-11)d。结论胸腔镜解剖性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I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利尿以及平喘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试验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经统计,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纳洛酮在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150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纳洛酮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和呼吸情况,且安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纳洛酮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