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积极寻求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妇产科收治的178例妇产科患者护理情况,统计护理中感染病例及其感染部位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数为15例,感染率为8.43%,其中,创口感染有3例,占20%,呼吸道感染有7例,占46.67%,泌尿感染有5例,占33.33%。且妇科、产科发生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问题是妇产科发生概率比较高的问题,医院应该更加注重妇产科感染,并且积极寻找原因和解决对策。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感染问题 分析和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曲霉菌感染参与器官移植患者致死因素分析。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曲霉菌,并检测曲霉菌18SrRNA基因;检测患者肝,心,肾功能指标;观察动物模型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4例器官移植患者痰液中均培养出曲霉菌,2例血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痰液,血培养物及动物模型血液18SrRNA均为阳性;4例器官移植患者,肝功能指标增高不明显;1心,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高;病理组织染色肾皮质查见曲霉菌菌丝,心肌及肝组织灶性坏死,肺形成多发性肺脓肿。结论器官移植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当曲霉菌感染后,使多脏器功能发生改变,特别是肺功能和肾功能,导致肺,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器官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曲霉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器官移植术值得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动物模型 曲霉菌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 致死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收治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作对比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状况,从而得出了急诊手术中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急诊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喘息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鸣音、间质性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相对于非肺炎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具有更大的伤害性,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等药物有明显疗效。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在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皮肤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伤口护理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应用于皮肤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质量,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壳聚糖伤口护理膜 皮肤感染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1998年注册的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TTV感染调查。结果在103例献血者中有20例检出TTV,检出率为19%;86例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检出TTV,检出率为55.8%。结论我国献血者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血液透析病人中TTV感染率远远高于献血者,透析器污染和使用血制品可能是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透析 TT病毒感染 调查 肝炎病毒 肝炎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胆道结石与胆道感染临床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根据。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9例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A组10例确诊急性重症胆道感染,B组19例确诊先兆急性重症胆道感染,C组70例轻症胆道感染。依据患者病型采取合适的手术类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长于B、C组患者,B组长于C组,两组数据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死亡率与术后胆道残石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C组,C组患者最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依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中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例)和观察组(n=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4%(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管理 常规管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选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组间疗效。结果在感染控制有效率方面,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显著比观察组差(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儿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减轻患儿病痛,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根据患者入院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单号观察组,双号对照组),每组中3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手术室护理,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室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中出现感染情况的有2例,占6.7%,对照组中9例患者出现感染,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X2=10.3254;P=0.01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可以大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质量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200例,整理临床资料,其中有49例发生医院感染,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26.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3.1%);医院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有关。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E、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及m一13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7例,未合并患儿35例,选取同期支气管异物且未合并感染和肺炎的患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gE、CYSLTS及m一13含量并比较。结果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m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合并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肺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总IgE、CYSLTS及IL一13水平可能与过敏的反复原刺激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一类特异性过敏原刺激形成IgE,最终导致肺炎加重。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肺炎支原体 IgE 平胱氨酰白三烯 白细胞介素-13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围术期肺部感染胆道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胆道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作为护理质量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优异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依据,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异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在胆道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较好,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围术期肺部感染 胆道手术 护理方案 分析
  • 简介:摘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择期手术麻醉一直是儿科麻醉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基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理生理特点,对其麻醉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对该类患儿麻醉管理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群体 麻醉风险 不良事件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我院实施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管理方式;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强化手术室的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器械处理不当以及手术高血糖等的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环境存在的清洁不彻底与手卫生操作不当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质量控制 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感染科所有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98%的护士感到有压力。结论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过高的工作压力可使护士身心疲惫,不仅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的出勤率,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感染科护士较其他科的护士相比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心理压力 职业风险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35例,消化系统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8例,其他疾病6例。所有患者在护理后均经过对症治疗和康复。结论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禁止滥用药物,完全控制患者感染复发,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房 院内感染 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粒细胞缺乏患者使用层流病床对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收集粒细胞缺乏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病床,观察组使用层流病床,将两组院内感染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层流病床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粒细胞缺乏 层流病床 院内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史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发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进行护理管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干预组采用手术护理管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感染少,手术安全性明显更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管理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的采样监测合格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基础护理方法。结果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7%、1.44%、1.39%、0.9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全面搞好基础护理,强化无菌技术与监测制度,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基础护理 院内感染 无菌技术 隔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