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分型及T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且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然后对患者的胃癌进行分型及T分期,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其准确率。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被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检出率为100%,均属于腺癌。多层螺旋CT术前分型的总准确率为92.0%,T分期总准确率为80.0%,其中T3和T4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T1和T2分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分型及T分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多层螺旋CT 分型 T 分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72例强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Ⅱ组)36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I组)36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总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且胰岛素总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可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放发生率,血糖达标天数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初诊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T2DM患者护理中使用MMC目标管理模式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受治疗的80例T2DM患者,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0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0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MMC目标管理模式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2DM患者中,MMC目标管理模式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从而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低T3综合征对危重症患者PICS状态早期识别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18年9月到2020年8月期间院内危重症与入驻重症监护室的病例患者104例纳入研究范围,将经治疗后病情好转、脱离危重症状态患者90例患者作为A组,将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进入PICS状态患者14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甲功五项检测,对比两组T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指标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TT3和FT3明显明显高于B组(P

  • 标签: 低T3综合征 危重症患者 PICS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入院接受诊治的5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给全部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其诊断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为88.13%,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为13.55%,研究组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心电图ST-T改变 冠心病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2mapping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髌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髌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21年3月~2022年4月。入选的患者均接受T2mapping、DWI检查,分析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时检查损伤区、对照区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值,同时分析T2mapping、DWI及联合应用在髌软骨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髌骨损伤区T2值、ADC值均高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T2mapping联合DWI的符合率高于单独应用其中某种技术,差异显著(p<0.05)。结论  T2mapping联合DWI在髌软骨损伤诊断中价值较高,能为髌软骨损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数据。

  • 标签: T2mapping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影像学技术 髌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是否对术后患者造成生理指标上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纳入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三组,即气管内吸氧、持续空白雾化、高流量给氧三组,对三组患者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对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在脱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观察脱机时刻5分钟和脱机后的2小时,拔管后即刻、5min、2h患者生理指标,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患者,在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对患者术后生理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尽早进行脱管。

  • 标签: T管脱机时 不同湿化方式 术后患者 生理指标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T形管在新生儿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2 年1 月本科收治的 60例呼吸机治疗并行桡动脉置管连续动态血压监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60 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连接监测,观察组给予桡动脉置管后连接T形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桡动脉置管留置天数、血凝块形成的人数、动脉肢端的皮肤发花人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天数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栓的产生低于对照组,患儿动脉肢端的皮肤发花人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标签: T形管连接 桡动脉置管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盆腔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1.5T 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15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弥散加权成像、CT检查。结果:150例患者共发现178个肿瘤病灶,子宫肌瘤80个(44.94%),卵巢囊肿38个(21.35%),宫颈癌32个(17.98%),卵巢癌28个(15.73%);MRI联合CT检查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高于MRI、CT单项检查(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T检查能够提高女性盆腔肿瘤检出率,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盆腔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3.0T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PCaPZ)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前列腺磁共振影像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针对研究对象均是进行接受磁共振检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经磁共振检查情况,依据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成癌灶组织、非癌灶组织,测定不同组织的感兴趣区域(ROI)面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50例受检者确诊PCaPZ 24例,占比48.00%,获取234个病理组织标本,包括癌灶组织80个与非癌灶组织154个。癌灶组织磁共振检查ROI面积(0.86±0.08)mm 、是高于非癌灶组织(t=9.486,8.432,P<0.005);癌灶组织检查ADC值(1.01±0.13)×10 mm /s低于非癌灶组织(t=9.091,P<0.001)。结论:应用3.0T磁共振诊断对PCaPZ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外周带癌 3.0T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术患者应用1.5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评价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患者外院DSA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为患者实施1.5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术后残留病灶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术后残留病灶动脉期强化区评分。结果: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术后残留病灶65个,磁共振成像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于螺旋CT更高,有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螺旋CT术后残留病灶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1.5T磁共振成像在肝癌介入术后具备理想评估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肝癌 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3.0TMR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间发病时间在两周之内确诊为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2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细菌培养、关节液细菌培养和组织学病理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行3.0TMR双侧髋关节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分析3.0TMR早期化脓性髋关节骨髓、骨骺、软骨、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性改变。结果MR表现:①患髋骨髓、骨骺及软骨信号改变:化脓性髋关节炎中13例患者股骨头骨骺及干骺端内部信号不均,骨骺形态失常,呈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为骨质破坏的表现,累及骺板者表现为穿越骺板的T2WI条形高信号影,累及骨骺软骨者表现为骺软骨薄厚不均,信号异常,还可以累及相邻的髂骨、耻骨。②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改变:19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髋周软组织T2W—SPAIR上高信号(水肿表现),多累及髂肌、臀肌、耻骨肌及股内外侧肌,其中1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仅表现为肌间隙条片状高信号。③髋关节积液:21例均出现患侧髋关节积液,其中2例同时出现健侧髋关节积液。结论3.0TMR检查有助于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童早期化脓性髋关节炎3.0TMRI影像特征为骨髓、骨骺及软骨信号的异常升高和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

  • 标签: 关节炎 感染性 儿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_2W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入院后均完成常规MRIT_2WI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T_2WI、DWI及二者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前列腺病变组织ADC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WI联合诊断良性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准确率均高于单用T_2WI,联合诊断仅与单用T_2W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WI联合T_2WI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准确性,DWI、T_2WI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稳定性及空间分辨率。

  • 标签: 前列腺疾病 MR扩散加权成像 T2W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对过敏性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本研究观察组,同期选取1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分离T淋巴细胞亚群CD8+T、CD4+T以及CD4+CD25+T细胞,观察组细胞分组给予不同浓度氨茶碱(10-3mol?L-1、10-4mol?L-1、10-5mol?L-1、10-6mol?L-1、10-7mol?L-1)进行培养,对照组细胞不做处理,培养72h后观察各组细胞自噬形态改变情况,经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纯度及亚群细胞纯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茶碱处理后细胞出现典型自噬形态学改变;10-3mol?L-1、10-4mol?L-1、10-5mol?L-1氨茶碱处理组CD4+CD25+T细胞自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mol?L-1氨茶碱处理组CD4+CD25+T细胞自噬率随时间延长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氨茶碱诱导过敏性哮喘患者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自噬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发挥治疗哮喘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氨茶碱 过敏性哮喘 T淋巴细胞亚群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实施 T型鼓膜通气管的护理干预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在我院进行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的患者 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各 44例,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采取 T型鼓膜通气管进行相关治疗性,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最终目的。

  • 标签: T型鼓膜通气管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异性T细胞在抗结核治疗中免疫反应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6月内,对象为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用于测定CFP-10和ESAT-6等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下IFN-γ在PBMC中分泌细胞量,并对多功能T细胞动态改变及Th1型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本组1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PBMC经CFP-10和ESAT-6等刺激,IFN-γ的细胞释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95°角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途径及疗效。方法准确整复骨折后用2枚克氏针和辅助钢板维持,确定刃板(即髁钢板的短臂)击入点后固定95°股骨髁钢板,用1枚骨栓进一步加压固定双髁。结果对28例病人经4个月~6年的术后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功能优良率达85.7%。结论该术式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理想术式与方法。

  • 标签: 股骨髁间骨折 股骨髁钢板 内固定治疗 T型骨折 Y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EB病毒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及感染指标的变化。方法以40例感染EB病毒儿童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8月,选取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感染指标,对比诊断结果。结果EB病毒组CD4+水平、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组,CD8+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P

  • 标签: EB病毒 感染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分析1.5T高场磁共振2DMRCP不同年龄段正常胆胰管最大直径范围。方法对218例不同年龄段无肝、胆、胰疾病者分别行SSFSE2DMRCP扫描并测量胆总管及主胰管的最大直径。结果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胆总管的最大直径分别为(4.10±1.27)mm、(4.33±1.28)mm、(5.27±1.53)mm、(5.49±0.94)mm、(6.07±0.99)mm、(6.32±1.04)mm,主胰管的最大直径分别为(2.07±0.29)mm、(2.14±0.28)mm、(2.35±0.29)mm、(2.36±0.41)mm、(2.57±0.39)mm、(2.72±0.45)mm。结论高场磁共振2DMRCP对生理状态下胆胰管显示良好,不同年龄段胆总管及主胰管的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总管直径超过9mm考虑为胆总管扩张,主胰管直径大于3.5mm考虑增粗。

  • 标签: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胆总管 胰管
  • 简介:目的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ROU))L童的T细胞亚群和微量元素在血清中的变化。方法临床随机抽取2,12岁患ROU的儿童及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儿童各25例,采静脉血,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用VIDE02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清锌、铁、铜、镁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OU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5.05、2.21,P均〈0.05);ROU组微量元素中的锌、铁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7、3.95,P均〈0.05),而两组的镁和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5、1.93.P均〉0.05)。结论T细胞亚群、锌和铁降低可能与儿童复发口腔溃疡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T细胞亚群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