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及非特异性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艾滋病患者以无业吸毒人员居多,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依从性多数较差。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了发热、咳嗽、消瘦等常见症状外,还表现为多部位、多种机会感染并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并发症普遍存在,达27例。结论CD4叮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普遍较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一般极差。

  • 标签: 艾滋病 晚期 CD4T细胞 临床特征
  • 简介:T2期结直肠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多种,可以行根治性手术,但是并发症较多;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则可以行局部切除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所以,研究T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T2期结直肠癌3个新的病理学指标进行了砰估。

  • 标签: 病理学指标 结直肠癌 T2期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根治性手术 局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管引流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3月—2017年03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展开研究,给予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对这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要高,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T管引流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T管引流 家庭 健康管理
  • 简介: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受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全世界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830万以及死亡病例180万[1]。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50万,受感染人数约5亿。在结核病防治中,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仍是痰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前者阳性率低,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黏附培养板培养法建立人膀胱癌T24细胞三维培养模型,为膀胱癌治疗药物早期开发提供灵敏度高的体外筛选模型。方法采用1000个/孔-8000个/孔的密度将T24细胞接种至低黏附培养板中培养5天,或5000个/孔接种量培养12天,观察细胞球形态并考察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细胞球体积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比较二维培养及三维培养的T24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采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及丝裂霉素处理细胞,比较二维及三维培养的T24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结果采用低黏附培养法T24细胞能形成形状较为规则的三维细胞球,且细胞球体积随着细胞接密度及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三维培养的T24细胞中Hif-1α的表达高于二维培养的T24细胞,且随着三维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三维培养方式下,丝裂霉素及顺铂的IC50值分为1.39μg/mL及18.29μg/mL,远高于二维培养条件下的0.10μg/mL及2.42μg/mL。结论采用低黏附培养板培养法建立的T24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预测准确率高的优点,是理想的膀胱癌治疗药物早期开发体外活性筛选模型。

  • 标签: 低黏附培养法 三维培养 膀胱癌 T24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人海马3TMR双反转恢复成像(doubleinversionrecovery,DIR)测量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3TMR对20例健康志愿者行斜冠状位海马DIR扫描,由两位放射学医师测量海马头部、体部、尾部及尾状核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并比较观察者之内、观察者之间的海马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signalintensity,RSI)有无差异.[结果]正常人两侧间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海马平均RSI为(1.204±0.041).同一观察者两次测量的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81.9%;两名观察者测量的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84.6%.Bland-Ahman分析显示海马RSI测量在观察者之内、观察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结论]海马DIR的RSI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被用于定量评价海马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 海马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对于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其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SCs)是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因取材方便、不受伦理限制,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和自主更新能力,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ADSCs的低免疫原性使其能够调节 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本文就 ADSCs对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CD3~+、CD4~-、CD8~-、CD56~+、TIA~-1~+、Ki~-67~+(约60%);浆细胞κ~+(部分)/λ~+(部分);组织细胞CD4~+、CD68/PGM1~+;βF1~-、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检查阴性。结果:给予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获得疾病缓解,于2014年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4d粒细胞稳定植入,12d血小板稳定植入。术后随访,缓解至今。结论: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疾病呈侵袭性,临床进展快,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有一定疗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

  • 标签: 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左旋门冬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矢状位压脂t2Wi在诊断颈椎间盘变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100例,观察其核磁共振(MRI)图像,报告变性600例,部分变性没有报告。对比矢状位压脂t2Wi与t2Wi的检出情况。结果矢状位压脂t2Wi90.50%检出率显著优于矢状位t2Wi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颈椎间盘变性患者实施矢状位压脂t2Wi进行检查,临床诊断率较高,较为敏感准确,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矢状位压脂t2Wi 诊断 颈椎间盘变性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湘西地区为实例进行研究,检测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人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值,对感染者/病人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动态把控,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DFACSCount流式细胞仪对166份抗凝血标本进行检测,统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结果检测样本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ul的有80份,占48.19%;201~350个/ul的有47份,占28.31%;351~500个/ul的有18份,占10.84%;〉500个/ul的有21份,占12.65%。结论166例检测样本中,HIV感染者/病人中有86例感染者,80例艾滋病病人。

  • 标签: HIV感染者/病人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水平。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内40例非结核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结核抗体试验、脑脊液抗酸染色试验、PPD试验、脑脊液细菌培养等辅助检测,对比两组的TSPOT-TB试验阳性率,并分析TSPOT-TB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观察组中TSPOT-TB试验阳性37例,阳性率为92.5%;对照组中TSPOT-TB试验阳性4例,阳性率为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脑脊液结核抗体试验阳性率为17.5%(7/40)、脑脊液抗酸染色试验阳性率为15%(6/40)、PPD试验阳性率为57.5%(23/40)、脑脊液细菌培养试验中无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各种检测结果阳性率均明显低于TSPOT-TB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辅助检测手段,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T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法 诊断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