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置换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因股骨颈骨折使用Friendly股骨假行髋关节假置换的老年患者(68~85岁)共31例,股骨假固定采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价骨水泥质量A级29例、B级2例、无C、D级.所有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长度差异为(3.4±1.8)mm.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10.结论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通过其在假设计和假固定上的改进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置换中所遇到的软组织平衡困难和假固定困难等问题.

  • 标签: 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保守治疗和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保守治疗组)和B组(PKP治疗组),A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而B组主要采用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问卷评分(EVOS)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同时B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A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骨折均有临床疗效,但与保守治疗比较,PKP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切除术和传统扁桃剥离术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开展扁桃切除手术的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传统扁桃剥离手术,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取低温等离子刀扁桃切除手术,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数据和白膜变化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白膜形成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白膜脱落时间则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低温等离子刀对扁桃进行切除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延迟白膜脱落时间,保护患者的食道。

  • 标签: 扁桃体病变 等离子刀 切除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在扁桃切除术及腺样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 间于我院进行扁桃切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扁桃,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及腺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6h的 mo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及腺样效果确切,且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共43个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d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3例胸背部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24例椎体高度未丢失,1例有邻近椎再骨折发生。椎体高度、Cobb′s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适当扩张球囊、灌注骨水泥等技术要点,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需选择院内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慢性扁桃炎患者,采取双盲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扁桃剥切手术治疗,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1 d、3d、5d、7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应用于慢性扁桃炎治疗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改善手术指标,降低临床疼痛。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 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唐筛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非21/18三染色异常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唐筛高风险孕妇(n=26例,21三风险值≥1/270或18三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孕妇(n=24例,1/2000≤21三风险值<1/270或1/1000≤18三风险值<1/350),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其羊水穿刺并行羊水污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或开展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eq)检测,分析纳入研究孕妇非21/18三染色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唐筛高风险组孕妇染色异常检出率高于临界风险组孕妇,其中唐筛高风险组检出性染色异常1例,CNVs 2例、其它非21/18三1例;临界风险组检出CNVs 1例。结论 唐筛高风险孕妇中非21/18三染色异常的检出率较高,因此针对唐筛高风险孕妇,还应在产检中增加CMA、CNVseq等检测,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唐筛高风险 临界风险 染色体异常 产前检查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椎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于2020年8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收治94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经皮椎成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情况、Cobb 角、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Cobb 角、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可以采用经皮椎成型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Cobb 角,治疗有效率高,可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疼痛情况 Cobb 角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低温等离子刀扁桃切除术与传统扁桃剥离术疗效的比较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扁桃切除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是采用的传统剥离术,观察组的23例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刀扁桃切除术。观察两组病例分别做完手术后,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NRS评分的相关指标;观察手术后的感染、手术后出血、咽干、水肿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手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的疼痛情况。结果 在分别做完手术后,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NRS评分的相关指标上的数据更由于对照组;在手术后的感染、手术后出血、咽干、水肿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的人数更少,发生率更低;在手术后的疼痛评分反馈上,观察组在手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的疼痛都比对照组要更低,在第7天时观察组基本无疼痛状况;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切除术与传统扁桃剥离术相比较,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患者治疗效果,使用更加的安全有效。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刀 传统扁桃体剥离术 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经皮椎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以及经皮椎成形术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OVF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PVP/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OV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9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患者术后6月[SMD=0.62,95%CI(0.06,1.18),P=0.03]及12月[SMD=1.32,95%CI(0.62,2.02),P=0.0002]骨密度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27,95%CI(0.16,0.47),P〈0.00001]。术后3周[SMD-1.03,95%CI(-1.42,-0.63),P〈0.00001]、1月[SMD=-1.57,95%CI(-2.30,-0.83),P〈0.00001]、3月[SMD=-1.53,95%CI(-2.20,-0.86),P〈0.00001]、6月[SMD=-2.59,95%CI(-3.42,-1.76),P〈0.00001]、12月[SMD=-2.69,95%CI(-4.21,-1.18),P=0.0005]的VAS评分和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MD-1.61,95%CI(-2.42,-0.81),P〈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PVP/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能进一步缓解腰背疼痛,显著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受纳入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经皮椎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以及经皮椎成形术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应用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的效果及疼痛度。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PVP治疗,研究组进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水泥注入量(5.89±1.12)ml、渗漏量(0.76±0.14)ml、椎体高度恢复(18.36±1.95)mm,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3.57±1.04)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组术后ADL(48.75±5.08)分、SF-36(357.64±76.5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与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的止痛效果相当,但PKP可明显减少渗漏量,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良好,且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度
  • 简介:摘要目的骨水泥在椎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椎成形术,选取骨水泥在椎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良好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骨水泥在椎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较差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术后早期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椎成形术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较理想,从长期的治疗效果上看,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Oswestry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的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37例慢性扁桃炎患者依据其采取的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传统扁桃切除术)与实验组(19例: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以及术后1周治疗效果优良率(94.74%)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 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
  • 简介:背景:国内外研究对于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矢状位失衡重视不够。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失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体检科同龄老年健康查体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两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脊柱椎骨折数目和位置,测量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脊柱骨盆倾斜角、C_7矢状位比值,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中椎骨折数目按单个椎、双个椎、3个及以上椎分为3个亚组,比较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的差别,分析椎骨折数目和C_7矢状位比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胸椎后凸角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T1脊柱骨盆倾斜角为(-1.81±1.48)°,对照组为(-3.35±1.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C_7矢状位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观察组中单椎骨折亚组患者4例,双椎骨折25例,3个及以上椎骨折31例,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骨折数目与C_7矢状位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7;3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可以引起脊柱矢状位序列改变,随骨折椎数目增多出现整体矢状位序列失衡,脊柱重心前移,骨折数目与重心前移呈正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盆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11 月,将我院骨科收治的 66 例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33 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VAS 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 < 0.05 )。研究组的 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为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推广。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康复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样肥大性小儿鼾症患儿应用两种腺样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10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腺样肥大性小儿鼾症患儿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鼻动力腺样切除术,实验组低温等离子腺样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90.00%vs66.67%)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样肥大性小儿鼾症患儿应用低温等离子腺样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所用时间较短,住院时间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两种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肥大 小儿鼾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