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vp联合旁神经阻滞治疗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间接收的90例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pvp,观察组联合旁神经阻滞,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对比。结果: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vp联合体神经阻滞治疗不仅能减轻其疼痛感,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骨质疏松 锥体压缩性骨折 pvp 椎旁神经阻滞 关节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时选择经皮弯角体成形术(PCVP)的价值。方法:2023年2月~2024年2月,取我院胸腰椎OVCF患者106例,随机分组,各组均53例,分别将经皮体成形术 (PVP)、PCVP给予对照组、观察组,组间价值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相关指标、ODI、VAS评分、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胸腰椎OVCF治疗时选择PCVP取得了显著效用,可行。

  • 标签: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 手术时间 胸腰椎OP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和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缝合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36例骨折块较大的中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0.8mm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并首先顺行穿入1.0mm克氏针行近指间关节(pip)平伸位内固定;对24例骨折块小的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骨折复位,中节基底背侧钻孔缝合,同时顺行1.0mm克氏针内固定PIP于平伸位。石膏托外固定掌指关节(MP)80°~90°屈曲位,腕关节背伸位,远指间关节(DIP)平伸位3~4周。术后4~6周拔除内固定骨折块及PIP关节克氏针。结果经术后3~9个月的随访,按指关节主动运动总和(TAM)法评定疗效:优15例,良35例,中10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及中节基底背侧钻孔治疗中节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骨折 骨折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
  • 简介:<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多次查体示前列腺增生,未处理;近2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伴排尿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及变细,无明显尿急、尿痛及血尿等不适,未处理。以"前列腺增生症"入院。一般情况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糖尿病病史7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控制可;余既往、个人史无异常。肛诊未

  • 标签: 基底细胞肿瘤 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增生症 免疫组化 排尿困难 交界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实施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5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患者,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和动脉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范围。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转流。结果肢体获救率100%,术后病人静息痛消失,肢端溃疡愈合,踝肱指数上升。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关键在于重建动脉流入及流出道的通畅。

  • 标签: 动脉闭塞 动脉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脊柱外科的许多临床治疗还是以融合为主 , 一台成功的脊柱融合术需要很多相关因素促成 , 比如 :融合的材料、融合节段的稳定性 , 融合后对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影响等等 , 本文以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为基础 , 对合理规范使用间融合技术作一论述。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5.3-2017.3经皮体成形术手术治疗 37例,经皮体后突成形术治疗 8例, 40例采用“ C”臂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影入路, 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 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 3-24个月,平均 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经皮体成形术及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 ]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体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指数,提高伤前缘高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采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针刀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皮体成形术,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感得到显著缓解,腰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发生,受伤体稳定性理想。结论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体骨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伤稳定性恢复好,疼痛情况显著减轻,且无并发症及复发,手术实施安全可靠。

  • 标签: 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间孔镜手术联合推拿治疗后,残留神经的疼痛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患者共计6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其中34例为对照组选择间孔镜手术联合甲钴胺药物进行治疗,另34例是观察组,行间孔镜手术联合推拿展开治疗,对患者在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照组的改善得分明显比观察组更高,说明患者疼痛相较于观察组更严重,差异显著(P<0.05)。在肌力和麻木改善情况上,观察组的改善有效率为93%(32/34),明显比对照组的83%(28/34)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间孔镜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程度,患者下肢麻木和肌力改变情况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推拿 残留神经 疼痛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板开窗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板开窗术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给予间孔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来说,间孔术镜更具微创性,但手术时间长,要做好针对性的止血工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隐性失血 椎板开窗术 椎间孔术镜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