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外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术式方法分组,传统组(27例,传统开胸术治疗)、胸腔镜组(3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传统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胸外伤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传统开胸术 胸腔镜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5年1月—2018年5月入院的行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70例研究样本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27例患者,所占比例为38.57%;使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间错误以及药物剂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所占比例为32.86%。结论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应加大力度,纠正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错误的问题,以保证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抗生素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关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以及相应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200例手术治疗的病人接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的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而对对照组按照医院护理常规进行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手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切口感染率为3.33%;对照组手术后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切口感染率为1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有效防止其切口感染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切口感染 手术是护理管理 治疗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临床中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7年8月—2018年5月时段到我院就诊的7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38例A组,38例B组,分别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统计视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组间比较角膜散光度情况(P>0.05);手术后,B组角膜散光度情况显著由于A组(P<0.05)。B组术后视力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5%,B组为2.63%,经对比分析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改善角膜散光情况,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散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并将该时间段内10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和观察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为(0.92±0.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81±0.23),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6.0%少于对照组2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可获得良好效果,并具有安全性。

  • 标签: 硬核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微创阑尾炎切除术对于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74名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各项恢复情况作出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在治疗指标上,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之间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上,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术后遗留疤痕和伤口感染的例数也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利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于治疗阑尾炎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可以在今后广泛运用于临床之中,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骨科无菌手术后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时间、参观人员等。所选患者中,17例出现切口感染症状,发生概率为16.3%。其中,3例出现在研究组,其余14例出现在常规组,可见研究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无菌骨科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行以对应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1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做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7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甲组患者为104例,乙组患者为103例。此次研究乙组生理盐水冲洗+静注头孢噻肟钠,研究甲组碘伏冲洗+静注左氧氟沙星,总结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儿切口愈合的总优良率(97.12%)大于乙组患者(88.35%),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甲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1.92%)小于乙组患者(9.71%),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16)。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可促进切口良好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手术 碘伏冲洗 左氧氟沙星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效果。方法对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3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临床药师干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132例患者共出现18例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7例为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1例为用药时间不合理,2例用药剂量不合理、8例为合并用药不合理,总比例为13.64%。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干预后,效果明显,评价指标内容全部达到国家要求。

  • 标签: 临床药师 干预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 应用 抗菌药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9月-2017年1月骨科201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其中有77例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38.31%,124例Ⅰ类切口在围手术期预防性的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69%,术中追加药物的有6份占2.99%,预防用药时间小于24h的有70例占34.83%,术后感染有46例占22.89%。选用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116例占57.71%,克林霉素7例占3.48%,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例占0.50%。不合理用药主要是无指征用药11例占5.47%,选药不合理1例占0.50%。结论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有选药不当和无指征用药。应该加强临床药师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提高手术配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5年7月新疆喀什地区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2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术中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完美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并安全送回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52名患儿均手术成功,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达到100%。结论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和预测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充分准备、全面考虑、准确配合、保证手术质量,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右腋下小切口 室间隔缺损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和连续套锁缝合进行比较,研究出更好的缝合方式。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6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连续单层缝合的方式,共29人,B组为连续套锁缝合的方式,共31人,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上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一年的月经不调与切口假腔发生率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比连续套锁缝合相更有优势,操作简单,使产妇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恢复快,值得在手术过程中推荐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68例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34)和对照组(n=13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切口感染预防。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3h、非层流室、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急诊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风险更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感染 手术室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5例胆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133例,行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较,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小切口胆囊切除 腹腔镜切除胆囊术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归入两组,Ⅰ组35例接受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病变阑尾,Ⅱ组38例接受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上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相比Ⅰ组,Ⅱ组的术中失血量减少更明显,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更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Ⅱ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是17.14%与2.63%,Ⅱ组相对Ⅰ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疼痛较轻、安全性较好,且术后恢复较快,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一种可行手术方式。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临床价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给予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手术中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手术时间、急诊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年龄都会影响到肝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论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受因素影响,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有利于预防感染。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多因素分析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肝囊肿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行传统术式治疗的25例肝囊肿患者作为价值,另选同期接收并行腹腔镜小切口术式治疗的2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及肝功能情况。结果(1)乙组手术情况优于甲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AST、ALT、TBil、DBil等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但乙组降低的幅度比甲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囊肿患者积极采取腹腔镜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而且还能显著降低其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小切口术 肝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确诊先心病并行小切口手术治疗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心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心病术后患儿针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先心病 小切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胆结石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85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分别42例、43例,甲组行小切口手术切除治疗,乙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多项指标情况,并予以评价分析。结果乙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病患,在治疗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小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理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科视光门诊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128例(252眼)患者全程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视力0.16±0.12,术后6m平均视力1.06±0.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满意,全程专业化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近视 护理 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