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的临床护理措施,为临床观察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560例尘肺病患者,对其采取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观察和护理,能够促进行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的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 尘肺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例尘肺病患者行全肺灌洗术,术前、术中、术后密切护理。结果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100%,不良反应率3%。结论大容量肺泡灌洗术是治疗尘肺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护理得当能够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尘肺病 大容量全肺灌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容量监测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实施PICCO容量监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及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应用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改善其治疗与护理效果,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O 老年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组织氧合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14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每日连续给予床边HVHF(置换液流量80ml?kg?-1h-1)治疗12~18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通过PiCCO导管的置入与热稀释法测定获得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WL)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HVHF24h后,EVWL、PVPI明显下降(P<0.05),CI明显升高(P<0.05)。HVHF72h后,TNF-α、IL-6和IL-8含量较HVHF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2)、PaO2/FiO2、气道峰压(Ppeak)及乳酸清除率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降低EVWL,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呼吸和氧合功能。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择期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肾功能正常,预计术中失血量在400~600ml,有必要采用胶体溶液进行扩容治疗的择期老年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H组输入20mL/kg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快速扩容,使血容量增加约20%,C组术中只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测定手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及尿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尿晶体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T3时两组血清CysC均高于T0,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仍在正常值范围内。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术前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无影响,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着积极作用。可安全用于围手术期的扩容治疗,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老年人 肾功能试验 血清Cys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用于危重症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9例危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高容量血液滤过法进行治疗,监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糖、血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APSII及ATN-ISI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情况较稳定,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肾功能指标明显好转,SAPSII及ATN-ISI评分明显降低。结论高血量血液滤过用于急危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明显,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危重症 合并急性肾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容量负荷状态进行管理,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运用设计、护理干预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分析比较护理干预CQI前后患者容量负荷、心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设计并实施纠正病人容量超负荷治疗流程。结果我院维持腹膜透析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的患者62例,护理干预CQI后患者水肿程度、体重、血压、24小时液体清除量、心胸比、LVEDD、血清脑钠肽均显著下降(P<0.05),充血性心衰病人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未达标者由69.4%下降至24.2%,充血性心衰发生率由9.68%下降至1.6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改善病人状态,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 容量负荷 心功能不全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后的血流速度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显著低于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性保障重要脏器有效血供,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机会及平台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调节低温技术 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流速度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估肾综合征出血热难治性休克容量复苏与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9月—2004年6月在收治的231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127例难治性休克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1991年8月前后的容量复苏与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1991年8月前收治21例难治性休克死亡12例。1991年8月以后收治难治性休克106例,死亡15例,差异(12∕21×100%)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难治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必须在严格监控心肺情况下快速,有效扩容才能挽救生命,使用病毒唑治疗可能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难治性休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测量系统分析在属性型数据分析中的一致性的评价指标,并应用于全自动灯检机检测与人工检测小容量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测能力的评估。方法以灯检检测经典验证方法KNAPP试验的数据为例,使用统计软件MINITAb进行计算。结果全自动灯检机检测能力与人工检测能力均符合测量系统分析指标的要求。结论测量系统分析(MSA)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应用在小容量注射剂灯检检测能力的评估与监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足月妊娠产妇使用不同容量导尿管水囊引产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94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两组,Ⅰ组(n=47)使用40ml容量26号Foley导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Ⅱ组(n=47)使用80mL容量26号Foley导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对两组的引产促宫颈成熟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两组促宫颈成熟前经宫颈Bishop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宫颈成熟后Ⅱ组的宫颈Bishop评估结果比Ⅰ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Ⅰ组,在促宫颈成熟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上显著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产妇使用80mL容量Foley导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40mL容量水囊,并可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值得推荐。

  • 标签: 足月妊娠 Foley导尿管 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于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32例,随机将其均分成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脏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脏器功能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在临床应用、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脓毒血症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因素指标和血乳酸含量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针对患者展开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降温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液乳酸含量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相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血液乳酸浓度低于接受治疗前,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治疗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适宜推广。

  • 标签: 调节低温技术 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凝血功能 血乳酸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叶切除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ntrolledhypotension,CH)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是否能起到减少出血、节约用血的目的。方法选择择期需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32例,男女不限,年龄在29~72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对照(A)组、AHH(B)组、AHH+CH(C)三组,其中A组11例,B组11例,C组10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按照10ml/kg的量输入乳酸林格注射液补充禁食禁饮所需的液体量。然后B组按15ml/kg的液体量,0.5ml·kg-1·min-1的速度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30/0.4),输入血容量的20%左右,30min完成,然后开始手术。C组,在行AHH完成后,用硝酸甘油行CH,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0.1μg·kg-1·min-1)微量泵注入,在MAP≥50mmHg(1mmHg=0.133kPa)的前提下,逐渐增加硝酸甘油的剂量,使MAP降低基础值的70%左右,在15min左右完成CH。监测MBP、HR、CVP、Tm、Hb及Hct的变化,记录出血量、尿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抽血检测凝血功能。结果B组中有一例患者出血达10000ml,经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患者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比较,以及术中生命体征MAP、HR、CVP、Tm和Hb、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指标中,与A组相比,B组PT在T3时间点延长(P≤0.05);其余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肝叶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的,但就目前的病例数和数据看,并不能减少出血和输血,起到节约用血的目的,对凝血功能基本无影响。

  • 标签: 肝叶切除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 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Hypotension,C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输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以及HCT、Hb、BUN和Cr、CVP和尿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等。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未输血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HR术前和术毕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降低患者输血的风险,而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ICCO体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6h和24h液体入量和患者入住ICU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6h液体入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容量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系统(USCOM)预测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入组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市胸科医院ICU收治的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共42例。在PLR期间和进行扩容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无创心排出量监测技术测量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SV≥15%者为有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观察试验后SV的变化(△SV)及其相关性。结果入组的43例患者中,有反应组22例次,无反应组21例次;反应组在PLR后的SV、CO、FTc和CVP均明显增加(P<0.05);上述指标在第三阶段后有所下降,第四阶段后又明显增加(P<0.05);反应组患者SV的变化((△SV)高于无反应组(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联合无创心排出量监测△SV对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有预测作用。可用以指导患者的液体治疗。

  • 标签: 被动抬腿试验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容量反应性 单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4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和容量不同分为三组Ⅰ组210例接受0.3%罗哌卡因60ml麻醉,Ⅱ组210例接受0.4%罗哌卡因45ml麻醉,Ⅲ组220例接受0.4%罗哌卡因60ml用药,观察三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组织范围。结果(1)Ⅲ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Ⅰ、Ⅱ组均显著缩短,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而Ⅰ、Ⅱ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Ⅲ组的阻滞范围相比Ⅱ组均显著增大(P<0.05),但Ⅰ、Ⅲ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过程中应用0.3%的罗哌卡因60mL,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阻滞范围广,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值得推荐。

  • 标签: 神经阻滞 腰丛 坐骨神经 罗哌卡因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每搏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状态下低血容量状态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低血容量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全麻下行LRP患者40例,根据切除前列腺前T1和切除前列腺后T2时点心排指数(CI)的变化率(△CI)分组,△CI≥10%为有反应组,△CI<10%为无反应组。绘制SVV和CVP对△C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SVV和CVP与△CI的相关性。结果AUCSVV0.9323>AUCCVP0.593,P<0.05。SVV诊断阈值为16%,CVP诊断阈值为8.5mmHg。rSVV-△CI=0.753(P=0.00),rCVP-△CI=-0.142(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下,SVV较CVP对低血容量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 标签: 每搏量变异度 中心静脉压 低血容量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