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细节服务的应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及诊疗效率。方法2011年开始在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实施护理细节服务,即完善护理操作规范,细化服务流程,配足护理人员,强化培训。以投诉率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护理细节服务的应用效果。结果本院修复门诊2011年起开展护理细节服务后,纠纷投诉减少,满意度上升。与之前同期相比,有效投诉率由实施前(2008~2010年)的4.22/万下降至实施后(2011~2013年)的1.24/万;患者对诊疗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由之前的92.24%上升至之后的98.41%。结论口腔修复门诊通过护理细节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自身价值。

  • 标签: 口腔 修复门诊 护理 细节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式封管技术在预防导管堵塞的Power-pic护理干预。方法抽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接受置管治疗的Power-pic患者9例,其中有2例患者反复发生导管堵塞,对其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脉冲式封管技术标准化维护可有效的预防导管堵塞。结论Power-pic导管堵塞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导管维护知识的相关培训,达到脉冲式封管技术的三滴效应,才能有效的预防Power-pic导管堵塞,提高白血病患者Power-pic导管的留置效果。

  • 标签: 脉冲式封管技术 预防Power-pic导管堵塞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00例遗传性代谢疾病高危儿童的干血滤纸片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比较。结果确诊患有有机酸血症的儿童患者有64例(占5.3%),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26例,丙酸血症(PA)1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5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10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戊二酸血症()GA-I型3例,戊二酸血症GA-II型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在诊断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早期干预与预防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串联质谱 有机酸 酰基肉碱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了102例X线平片不能确诊的或者显示不明显的肋骨骨折病例,因一些特殊原因这些病例需要进一步确诊,基于此原因,我们进一步进行了X线断层融合技术的扫描以及重建性处理,在扫描范围内得到连续的断层图像。为更好的说明问题,其中的48例也同时应用了胸部CT扫描在结合三维重建技术作为对照组。结果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扫描所重新建立的图像均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肋骨的结构,其检出率可达到96.4%。结论在肋骨骨的折诊断中,DTS技术基本可以做到代替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断层融合 肋骨骨折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0期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并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手术后采取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对肠功能进行恢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恢复。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的情况以及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腹胀的发生率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的腹胀发生率降低,肛门排气时间也有所提前。此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超声药物透入 腹部手术 肠功能恢复 腹胀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个体经历是基础;互动活动是载体;情感体验是关键。本文在研究了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后,结合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课程特点,指出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情景模拟”、“实践实训”等体验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应用的模式构建、方法和实践效果,充分证明体验式教学法运用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实施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娩镇痛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要求自然分娩初产妇240例,经产妇自然选择分为研究组(要求应用分娩镇痛及气囊仿生助产技术120例)及对照组(纯自然分娩120例)。分娩镇痛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协同作用于自然分娩观察项目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两组产妇的疼痛度、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显著缩短(P<0.05),且产妇疼痛度、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均远远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协同作用于自然分娩后既缩短了产程又减轻了产程中的痛苦。

  • 标签: 分娩镇痛技术 气囊仿生助产技术 镇痛 缩短产程 协同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收治的1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胸壁切线野放疗的摆位及照射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将乳腺托架置于治疗床上,采用6MVX线行胸壁切线野等中心定角照射。结果对15例患者随访1年~3年,随访率100%,5年存活率为60%(9/15)。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切线野放疗是目前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放疗摆位及照射技术应予重视。

  • 标签: 放射治疗 乳腺癌 摆位照射技术
  • 简介:通过对微流控系统的微流量控制器件、微流量控制电路和辅助器件的原理、方法和特点进行介绍,了解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重点阐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蛋白质分析、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以及生物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微分析系统将取代当前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使化学分析进入医院病房、生物制品生产现场以及家庭。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蛋白质分析 免疫分析 DNA分析 细胞培养 抗体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颌面部骨折临床常见。常规CT单纯地横轴位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以其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重建功能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收集了50例16层螺旋CT诊断颌面部骨折的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面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实施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实施检查,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73.53%),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2%vs64.71%);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检查治疗,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消化内科 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术后抗生素持续滴注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膝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在关节镜下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术后抗生素持续滴注引流治疗,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术后12-36小时患者体温明显下降,2-4天恢复正常,术后两周患者伸膝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屈曲达90度。30例术后患者均得到回访,随访时间6个月到2年,无一例复发,根据膝关节Noyes功能评分,优2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67%。结论关节镜下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术后抗生素持续滴注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疗效优良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化脓性膝关节炎 病灶清除 置管冲洗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光学乳腺成像(DOBI)技术联合超声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接受乳腺活检的患者共112例,均为女性。根据不同的检查分为3组:DOBI技术检查组52例,超声检查组35例,DOBI技术及超声两项检查组25例。分别计算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4.2%,特异度37.5%,漏诊率15.8%,误诊率62.5%。DOBI技术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7%和75.8%,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24.2%和26.3%。而两者联合,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提高到87.5%,特异度提高到55.6%,漏诊率降为12.5%。结论DOBI技术是一种新的非侵害性、无放射性的光学乳腺医疗成像技术,其联合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是一种较好的相互补充的成像形式。

  • 标签: 动态光学乳腺成像 超声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6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创伤 复杂创面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