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气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不良症状为呼吸困难,通过动脉气分析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8例,通过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总敏感度为92%,动脉气分析与D-二聚体相结合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结论通过动脉气分析和D-二聚体联合起来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动脉血气 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时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脐动脉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共126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根据产时胎心监护图型分为两组,观察组轻度变异减速(VD)及早减(ED)232例、不良胎心监护包括不典型变异减速、中、重度变异减速、胎心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延长减速、晚期减速(LD)及心动过缓268例。对照组产时胎心监护无变异减速、早减及不良图形、新生儿脐动脉pH≥7.20的产妇760例。结果对照组脐血PH值范围7.27±0.08,BE值范围-2.37±2.03mmol/l。不良胎心监护图型pH、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轻度变异减速及早减组(P<0.01,P<0.05)。观察组脐血pH<7.2不良胎心监护占82.14%,其中不良结局儿占95.12%。结论不良胎心监护与新生儿脐动脉pH、BE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产时重度变异减速或变异减速并存其它异常胎心监护,胎心基线变异减弱,尤其伴发羊水粪染、脐带异常时与新生儿脐动脉气pH、BE值有关。

  • 标签: 脐动脉 血气分析 产时胎心监护 缺氧 酸中毒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造影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定在2021.1月至2022.1月,研究对象是这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病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全体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造影检查,之后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中,将心理护理额外用于研究组,对分别护理后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两组对比上,研究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在CTA成像效果比较上,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造影检查中运用心理护理,会确保CTA成像结果的精准性,且患者也会进一步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管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颈内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单独颈部血管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2.00%,单独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4.00%,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9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82.00%;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84.00%;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99.00%,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均单独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 联合TCD 能显著提高临床中对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 简介: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局部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病理性囊性膨出,常见于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过程十分复杂,通常认为与遗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环境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动物模型的建立,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及3D数字减影技术的应用,颅内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力学研究 血流 WILLIS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诊断期间,分析SMI血流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6月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于临床对患者展开SMI检查、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斑块类型、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内新生血管部位与形态以及新生血管斑块数量加以统计,最终将SMI血流显像同超声造影成像二者的一致性进行对比。结果对患者于临床施以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最终发现斑块数量为254个;对患者施以SMI检查,最终表现出126个新生血管斑块,主要于患者近心端底部进行分布,并且同超声检查结果表现出显著一致性。结论针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在施以诊断期间,SMI血流显像技术的有效应用,表现出的诊断价值显著,从而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SMI血流显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妊娠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的原因及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产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孕妇共2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2例孕妇中,19例有合并症或并发症,3例无合并症或并发症。19例患者中,子痫前期13例,其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例,肾源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单纯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者1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双胎妊娠2例,其中1例合并一胎儿生长受限,1例死胎。胎儿畸形3例,分别为尿道下裂、房间隔缺损及染色体异常,其中胎儿房间隔缺损孕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和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结论在妊娠期间,以子痫前期为主的妊娠并发症是造成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主要原因,在无明确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前提下,出现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应先查清病症的原因。

  • 标签: 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 胎儿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FD)为代表的分流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10余年的临床研究中,随着PED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已成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PED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闭塞率高,死亡率低,很大程度改善了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为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并且随着分流器的普及和临床医师经验积累,不断有扩展其适应症的报道,如梭形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随着PED适应症进一步扩展,PED已经成为血管内治疗中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适应症 并发症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分布模板的影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中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皮质上型、皮质前型分水岭中颈内动脉病变率较高,皮质下型分水岭、分水岭合并穿支梗死中大脑中动脉病变率较高。结论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判别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动脉瘤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动脉瘤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瘤患者的治愈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5%),研究组的死亡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均明显的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比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治愈率较高。

  • 标签: 脑动脉瘤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症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急症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3例患者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7.1%;术后,1例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6%;随访半年,无患者出现再出血。结论规范化的护理有利于提升急症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急症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治疗中介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动脉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40/51)。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6/5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动脉瘤患者治疗期间选择采用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于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使用手术方式摘除动脉瘤共102个,其中包括实施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76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4个,动脉瘤孤立术12个,统计并报告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脑积水9例,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血肿2例,血栓1例,术后血栓栓塞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6.67%。结论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术后血肿、血栓和术后血栓栓塞是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做好防范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9例颅内动脉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栓塞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18例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18例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严格的术前,术后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病情判断和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