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学界运用人类的理论与方法对传统仪式及音乐的研究日渐兴盛,但这些研究更多指向于宗教、丧葬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嫁仪式及音乐,鲜有把目光投向汉族地区的婚嫁仪式音乐。而事实上,相对于前者,汉族传统婚嫁仪式受社会发展变迁的影响更大,消失速度更快,因此更需要研究者关注。由此笔者拟对汉族聚集地中传统婚嫁仪式最为著名的湘南嘉禾伴嫁哭嫁仪式进行研究,通过史料记载、音像素材、本人亲身经历与调查采访,从仪式的溯源、仪式的过程、仪式的角色、仪式的道具、仪式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切入,试图展现嘉禾婚嫁仪式并阐释其蕴含的人类意义。

  • 标签: 嘉禾 伴嫁 哭嫁 仪式 音乐
  • 简介:以社会角度梳理刘、蔡交往史实,可以发现:刘、蔡二人共同的文化交游圈,正是晚清上海两种知识空间并存交叉的显例,一个人既可以生活在新知识空间,也可以生活在旧知识空间。将刘、蔡的知识结构放大,正是清末民初海上文化人所赖以栖息的两种知识空间。反过来看,也正是民国初期海上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情境.使得刘、蔡的交往成为可能,并得以深化,进而成就了民国文化史上一段佳话。

  • 标签: 刘海粟 蔡元培 交往 知识空间
  • 简介:本文立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奠基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的设立和单列与艺术学者独立的学科意识的联系出发,回顾其设立和单列的历史过程,着眼于本时期立项的七个项目及其重要学术成果,详细探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在新时期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艺术学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系统地论证这一时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对新时期中国艺术发展的建构意义。

  • 标签: 艺术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艺术学项目 20世纪80年代 建构
  • 简介:以伊斯兰教为信仰本位的回族人,在长期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二元特征的回族文化。本文所要研究的宁南山区回族人的"精灵鬼怪观"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伊斯兰教原有的精灵观的基础上,与中国本土语境中的鬼怪观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回族特色的"精灵鬼怪"观。

  • 标签: 宁南山区 回族 精灵鬼怪观
  • 简介:劝解他人学书习字首先考虑的恐怕就是帮助确定临池标准字。即是解决向谁学习的问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选帖。有人不禁要问: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否一定要通过选帖来确定自己的临池标准字呢?回答是必须的,因为对其做到合乎理性的科学选择不但是书之首务,而且可使临池手摹心逐,取得渴望的学习效果。清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揭示书法的艺术本质时说:“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这一论述指出了书法艺术

  • 标签: 书学 手摹 《艺概》 熙载 学习效果 周星莲
  • 简介:独立的物质解读方式是中国美术考古学学科成立的首要前提。面对考古物质所携带的复杂信息,中国美术考古的物质解读方式需建立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质性分析的统合下,以量化比较还原历史形态,在物质形态、文化思考和艺术本体逻辑之间建构相互补充与平衡的分析模态,来确立其物质解读的方法自觉性。

  • 标签: 美术考古 美术考古学 考古物质 艺术本质 经验主义
  • 简介: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与巴黎有着不解之缘,巴黎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成长与成就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黎的文学历程与美学积累,使贝克特在民族与世界、文学与政治之间找到了最适合的位置,并帮助他铸就了爱尔兰文学在世界的辉煌。将贝克特的戏剧创作与巴黎进行文化地理视角下的考察,将为我们研究贝克特戏剧提供一个新的维度,有助于更加深刻、宏观地解读贝克特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贝克特 巴黎 戏剧创作 文化地缘学
  • 简介:一、缘起由王璜生、邹跃进、李公明共同策划的"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文献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后赴革命圣地延安举行学术研讨会并参观考察了杨家岭、枣园、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等革命纪念地。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共约40人,来自于文艺理论、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美术理论 毛泽东时代 中国共产党 社会学 美术作品
  • 简介:摩尔的雕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符号角度去探寻摩尔雕塑中的符号——孔洞的意义。孔洞一方面作为空洞的形式,是摩尔雕塑中的能指载体,另一方面,由雕塑中虚空间的意义所引发的思考,构成其所指。由此,我们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 标签: 符号学 摩尔雕塑 孔洞
  • 简介:本文从文化生态角度入手,通过分析青岛奥运滨海景观的改造实例,拓展到城市滨水景观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而强调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生态思想对保持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文化生态学 青岛 奥运景观
  • 简介:“中国红”是多民族中国最重要的视觉象征符号。从他者命名到本土色尚,“红色中国”的视觉经验凝聚并非孤立僵化的历史遗存,而是一个不断生成、接纳、转化和传递的动态过程。“中国红”的符号建构和族群认同,体现了本土与外界器物交换、技术交换、制度交换和观念交换的历史成果。作为文化遗产的“中国红”也因此包涵两个面向:一是基于认同的文化统合力;二是强调区别的艺术生产力。

  • 标签: 中国红 传统色彩 丹砂 文化遗产 艺术人类学
  • 简介:人的五官,耳、目、口、鼻、身,前四者用于享受、体味美的生活,只有最后一样,它还创造生活的美。您的躯体,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它和大自然一样,可以发出和谐、美妙的音韵。天籁,就是自然的声音!天籁,就是您的声音!通俗歌曲、通俗唱法,把人与歌拢得更贴近,更平易、更自

  • 标签: 通俗唱法 通俗歌曲 丽音 出版 声音 自然
  • 简介: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伪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却几乎从未放弃言说音乐的需求和努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就是这种需求和努力的现实印证。如果我们还承认,那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毕竟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就足以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言说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某种言说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言说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未引起以往音乐理论应有的关注罢了。但是假如我们以现象和美学的观点审视音乐艺术,则“如何言说音乐”的问题自然便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为例,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何说?说什么?如何说?

  • 标签: 罗曼·罗兰 音乐理论 现象学还原 语言 音乐家 海德格尔
  • 简介:在文化观念不断改变的时代下,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设计者和生产者更加注重商品包装设计的简约和可再生,包装设计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是符号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本文在研究符号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符号原理引入包装设计领域,指导包装设计。首先分析符号原理与药茶包装设计的联系,指出符号学理论在药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必要可行的。其次从符号角度阐释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六个要素。最后论述符号原理如何应用于药茶包装设计。

  • 标签: 药茶 符号学原理 正安中医 简约 再生
  • 简介:作为人类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欧美学术界引入的“VisualAnthropology”一词在中国被通译为影视人类,并在影像民族志实践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学科的继续拓展,“影视”这一限定词逐渐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多元实践与理论建构能力,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其锁定在工具或方法的学术维度,缺乏与主体人类对话的理论平台,因此,理应建立影视人类、影像人类与视觉人类三个层次的分支学科,既坚守影像民族志摄制与研究之传统壁垒,又将人类视觉文化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阈之中,才能为该学科发展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学术道路。

  • 标签: 视觉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影像 学科主体性
  • 简介:本文认为具有现代性、创新性、实践性三个鲜明特点,其色彩艺术理论研究的建树和创新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关于色彩艺术的本质的揭示,2.首次提出了人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色彩特性问题,3.对光与色、色彩与音乐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 标签: 色彩艺术 音乐 概括 体现 揭示 建构
  • 简介:1949年以来,我国的民族学者、媒介工作者和独立导演拍摄了一批反映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主要创作于1960年代、19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在对主要创作人员展开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上述人类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分析,以当代北方狩猎民族题材纪录片为案例,可以考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人类实践的不同方式。虽然这三组纪录片的制作目的分别是民族的、艺术创作的以及个人表达,但都因对文化变迁的洞见而具有人类价值,其叙述方式则暗合了人类学理论本身从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向叙事、阐释和象征的转变。

  • 标签: 纪录片 影视人类学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 简介:射日神话在我国各民族中广泛流传,体现了古人与大自然抗争,并希冀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彝族和汉族在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相互交融,汉族的"后羿射日"神话和彝族"支格阿龙射日月"神话都刻有本民族文化与心理特点的印记,它是本民族先民对自然和所处世界的认识。文章即从汉、彝两个民族的射日神话着手,从两则神话的比较中看汉、彝文化的同与异。

  • 标签: 母题 后羿 支格阿龙 射日神话
  • 简介:余上沅在社会历史激变的洪流中没有逆势而上,他的"国剧"建设的构想和主张——既承认新剧的长处也指出其偏颇,同时肯定传统旧戏独特的审美特征,并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这种不偏不废,既不盲目崇洋,更不妄自菲薄的态度无疑是顺势而为、深刻的文化自觉的结果。而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如何以现代的视野和思维去重新认识和接续传统文化,这也是研究余上沅剧的题中应有之意。

  • 标签: 文化自觉 余上沅剧学 现代性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女士曾经应国际艺术家协会之约,发表有关"艺术家与政治"问题的看法。伍尔芙的态度和立场快速且坚定——艺术家关心政治是毋庸赘言的。但伍尔芙却来唱反调,在她看来,

  • 标签: 海峡两岸 艺术展 修辞学 社会学 感受力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