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肌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机能状态评估、机体有氧代谢能力评价、运动负荷强度监控、运动效果及恢复能力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肌技术能对骨骼肌在耗过程中的生理学信息进行精确和可重复的测量监控,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但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肌肉耗与运输工具尚缺乏足够数据支撑,还需要融合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以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肌氧 运动实践 氧耗 氧运输
  • 简介:前言身体耐力是反映人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年来,无阈和最大吸氧量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体力耐力的指标。一般认为,最大摄量主要反映心肺功能的状态,而无阈主要反映外周组织如骨骼肌的代谢功能。文献报告,有训练者有氧耐力的提高不完全是由于最大吸氧量增长

  • 标签: 心功能 男性青年 最大吸氧量 训练组 无氧阈 每搏量
  • 简介:目的:探讨肌饱和度与全身耐力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名排球运动员,6名手球运动员,3名橄榄球运动员,8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测量出受试者的肌饱和度100%值和0%值,然后进行运动有氧能力测试,运动中通过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和组织无线监测系统实时连续监测呼气成份和股外侧肌饱和度的变化。采集有氧代谢能力的相关参数及肌饱和度的相关参数,然后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递增跑过程中,随着速度的递增,受试者股外侧肌饱和度逐渐下降并达到一个最低值,之后不在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下降。阻断血流蹲起过程中肌饱和度最低值显著低于递增跑过程中肌饱和度最低值。受试者的肌饱和度0%值(0%rSO2)、肌饱和度100%值与0%值的差值(100%rSO2-0%rSO2)以及变化率(100%rSO2-0%rSO2)/100%rSO2与有氧代谢能力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肌饱和度0%值显著低于递增跑至力竭过程中肌饱和度最低值,进一步说明采用阻断血流并运动的方式得到的肌饱和度0%值更接近理论上的最低值;肌饱和度0%值越小,其有氧代谢能力越好,肌饱和度可以用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耐力的好与差。

  • 标签: 肌氧饱和度 全身耐力 相关性
  • 简介:本文就目前国外有关重碳酸盐与无代谢运动能力关系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咸果进行综述与分析.运动员运动前服用重碳酸盐能够有效地提高无代谢运动能力,而这又与重碳酸盐服用的量和无代谢运动时的时问长短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碳酸盐 PH值 无氧代谢功 无氧代谢功率
  • 简介:目的: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后肌和血乳酸的恢复特点及特征性指标的关联性,探索恢复评价的有效指标与科学化手段。方法:14名赛艇轻量级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采用静止休息的方式恢复至安静状态。用近红外光谱术(NIRS)监测运动时及恢复期主动肌含量的变化,提取肌恢复幅度(H)、半恢复时(TR),计算肌半恢复速率(RHbO2)。在运动停止后即刻及恢复期测定血乳酸,找出峰值(Blamax)及峰值出现的时间(t)、恢复至30min时的血乳酸浓度(Bla30),计算乳酸清除速率(RBla)。结果:肌含量与血乳酸的变化与氧化代谢水平和恢复程度相适应。肌半恢复速率RHn和血乳酸清除速率R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91,P〈0.01),回归方程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肌和血乳酸的变化在内在机制上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反映机体的恢复水平和氧化代谢能力。将RHbO2取代传统指标RRla应用于代谢能力和恢复评价具有可行性;NIRS为训练监控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术 恢复 肌氧含量 血乳酸
  • 简介:运动时,血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血乳酸的升高和运动强度直接相关。血乳酸一直被国内外当作评定运动时人体无代谢过程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有的学者曾观察了冰球比赛中秘比赛后血乳酸的变化,并把它作为评定冰球运动员无和有氧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对如何提高冰球运动员的无代谢能力,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为了探讨冰球

  • 标签: 血乳酸值 无氧代谢能力 运动强度 有氧能力 有氧代谢 中秘
  • 简介:为了解绿茶提取物对消除无性运动疲劳的作用,对比分析服用绿茶提取物和安慰剂后,优秀跆拳道和摔跤运动员无运动能力以及无性运动后BU、MDA、CK、SOD、GSH-PX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相同状态、不同运动方式和大强度无运动负荷下,服用绿茶提取物不仅能降低摔跤运动员血清CK活性和BU含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MDA含量、GSH-PX活性。结果说明:绿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和修复无运动造成的骨骼肌损伤,降低肌细胞膜通透性或减少细胞膜结构破坏,同时抑制无运动所造成的机体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分解加剧,以及通过增强运动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等机制,从而降低过量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增强无运动能力。

  • 标签: 运动生物化学 绿茶提取物 无氧运动 运动性疲劳 氧自由基
  • 简介:本研究以成年男子自行车长距离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几年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环岛赛、环中赛等等在数日长时间的比赛中,自行车功率计递增负荷方案测定了最大摄量、乳酸闽、个体乳酸阂、心率阈、最大功率、最大心率、持续时间,并且研究了各指标与最大摄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最大摄量为4858.6±783.6ml/min,相对值为68.5±11.1ml/kg.min;最大摄量只与相对最大摄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925,p〈0.01),与身高、体重、年龄、各阈值、心率、最大乳酸、最大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认为:所测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量能够达到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专项水平的差距可能是肌肉系统的有氧水平不高和最大无能力水平不高引起的。本文研究结果从侧面说明最大摄量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是选材的好指标;同时是反映机体综合机能的指标,并不与某一部分机能形态指标显著相关。

  • 标签: 最大摄氧量 递增负荷方案 选材 综合机能
  • 简介:以文献资料法对有氧运动与无运动代谢的特点,无运动与有氧运动对减肥健身的效果,合理安排有氧与无运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

  • 标签: 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 减肥 强身
  • 简介:目的:探究奔跑类运动项目无功率适宜的测试方法,为奔跑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评价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COMBIWELLNESS公司产POWERMAX-Ⅶ功率自行车,对30名男大学生分别在其站姿和正常坐姿下进行30s无功率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蹬骑方式的最大无功率、平均无功率、疲劳指数以及5s分段平均无功。结果:站姿蹬骑与正常坐姿蹬骑方式的最大无功率、平均无功率、5-10s分段平均无功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0-5s、10-15s、15-20s分段平均无功均有显著性差异;疲劳指数、20-30s每5s分段平均无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站姿蹬骑功率自行车测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奔跑类运动员无工作能力;奔跑类项目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变化以及髋部肌群的合理调动,对运动成绩的提升有着显著性意义。

  • 标签: 站姿 坐姿 无氧功率测试
  • 简介:通过分析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以及按摩与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自由基代谢理论,旨在为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运动后的抗氧化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按摩 氧自由基 运动性疲劳
  • 简介:以散打和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对其进行3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与套路运动员磷酸原能、糖酵解能和混合无能能力的特征异同,为研究散打与套路运动员在无代谢方面的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散打 套路 无氧代谢 比较
  • 简介: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km前四名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切阳什姐的能方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其无阈水平分析切阳什姐每个阶段走的能模式,找出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差距。结果表明:1、切阳什姐较高的无阈水平是保证成绩的关键。2、在提高无阈水平的同时,不能忽略一般有氧代谢能力(脂肪代谢能力)的训练。3、较差的糖酵解、耐乳酸能力是制约切阳什姐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瓶颈问题,在训练中应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 标签: 切阳什姐 速度特征 供能方式 无氧阈 伦敦奥运会
  • 简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无代谢能力和体成分,以为训练和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女子摔跤队12名队员。依据比赛成绩分为冠军组(n=5)和非冠军组(n=7),进行15秒和45秒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分别测定平均功率和运动前后血乳酸值。结果发现,15秒运动测试中,冠军组(A组)平均功率高于非冠军组(B组),血乳酸增值低于B组,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功率/血乳酸增值,即磷酸原能商显著高于B组(P<0.05)。45秒测试中,A组平均功率/体重,即相对平均功率和血乳酸增值显著高于B组。体成分的测试发现体脂百分数A组冠军显著低于B组(P<0.05)。去脂体重高于B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15秒,还是45秒运动测试,去脂体重与平均功率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 标签: 体脂百分数 去脂体重 无氧代谢能力 磷酸原能商
  • 简介:西藏高校地处三千多米的高海拔地带,高寒、缺氧、低压的环境,给许多学生带来高原反应。因此,体育课教学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和改善学生们在高原的身体机能素质。通过实验教学研究发现,西藏高校体育课中引入'高原健身增功'运动,有利于学生克服高原反应,保障日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促进各项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西藏 高原健身增氧功 应用型 研究
  • 简介:本研究测试了24名未受过体育专业训练的24名男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无功率、肌纤维百分纽成,并对快肌百分比与最大吸氧量、无功率的相关程度分别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有氧与无运动能力均较低,慢肌纤维百分比与(Vo2max)及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无功率的相关程度均不高.

  • 标签: 最大吸氧量(Vo2max) 无氧功率 快肌百分比
  • 简介: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sWingate实验测定无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sWingate实验,间歇期4min)股外侧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合血红蛋白和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能力。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冲刺间歇训练 肌氧含量 运动能力 近红外光谱术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
  • 简介:为掌握女子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规律,本文对23名12~15岁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无阈、有氧能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呈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波动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高峰时,无闽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据此,可以从调整月经周期入手,调整血红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从而控制有氧能力高水平出现的时机,使运动员最佳身体状况出现在竞赛时,对进一步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有氧能力 少年女子 无氧阈 游泳运动员 高水平 女子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