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模式” 开创 中国特色 历史条件
  • 简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个“还地于民”的过程。因为流转上的障碍,农村土地权利并未真正物权化。流转管制背后蕴藏着父爱主义理念。父爱主义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解,反而重新抬头。但逻辑上父爱主义的预设前提并不存在,且潜伏着无效率和不自由的危险。父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土地管制所借助的三个正当化理由都有反思的必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还地于民”提供了历史契机,摒弃父爱主义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彻底物权化和农民身份彻底市民化,并为克服危机提供动力。

  • 标签: 父爱主义 三农问题 农地流转
  • 简介:<正>不言而喻,互联网给知识产权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体现在无以计数的侵权与盗版,同时体现在对于知识产权本身正当性的反思。在美国,以哈佛大学教授、网络法名家莱西格(LarryLessig)为旗手的知识产权反思派极力反对版权法的无限

  • 标签: 莱西 LARRY 普林 杰弗逊 冬天的故事 美国工业化
  • 简介:一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虚构了一个格拉多科学院,这个科研机构中的专家学者们凭着自己的奇妙想做着各种古怪的试验,提出各种改良自然、社会和政治的方案。由于他们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作机制毫不了解,也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提出的方案丝毫无助于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1]在去世前为《东方学》一书所写的新版序言中,萨义德把美国外交政策的智囊们比作格拉多科学院中的学者,他们试图向中东国家移植人造的自由市场'民主制','对于这

  • 标签: 东方主义 主义面孔 法律东方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凝聚性三重属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实践属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从社会认知到社会认同、从价值理念到行为指引的转变。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价值属性 弘扬路径
  • 简介:<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这是马克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就法的阶级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对解放思想,克服左的影响,提高法学基础理论水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 标签: 社会主义法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学基础理论 阶级性 法学界 解放思想
  • 简介:<正>在日本公法学上,法治主义的观念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要将其整理出来,却有很大的困难。其理由是:第一,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对法治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且相互之间还未能有充分的学术对话;第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应当如何考虑深受德国法影响的“法治主义”与受英美法影响的“法的支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我是专攻行政法学的,所以在此打算从行政法的观念出发,谈一谈对于法治主义的理解。

  • 标签: 法治主义 公法学 行政法学 宪法学 行政组织法 明治宪法
  • 简介:纳粹刑法是中国刑法学界相对陌生的课题。在中国刑法学者的传统印象中,纳粹时期的德国《刑法》极其糟糕,当代刑法应该完全断绝与其所存有的关联。然而,在德国现行的刑法立法、司法和刑法学中,众多刑法条文、判决和学说肇始于纳粹时期或者在纳粹时候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纳粹刑法及其对后续的影响,是德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刑法的发展路线这一独特视角,将纳粹刑法视为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端化阶段:虽然偏离了当时的发展路线,造成了发展路线的极端化,但仍然没有背离发展路线。故而,纳粹时期刑法对战后的后续影响是必然的,战后德国刑法不可能也不必完全舍弃纳粹时期的刑法,而只须清除其中纳粹主义的特有成分。结合本文,译者想在此表达对政治与刑法之间关系的一点拙见。正如本文所提及的,刑法遵从当时的政治,这是一个基本原理。在德国纳粹时期,刑法立法与司法被急剧地极端化,完全为纳粹统治服务;众多颇具学术造诣的刑法学者也无法抗拒纳粹主义的侵蚀,其学说进一步纳粹化。因此,在法治不正常时期,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均难以抗拒政治的干扰,甚至会迎合政治的需求,大多沦陷为专制独裁的附属,甚至是帮凶。刑事法治发达的关键是政治环境的优良,同样的刑法制度在专制独裁国家与民主法治国家的效果截然不同。对此,德国纳粹时期和战后的情形即为明证。一言以蔽之,刑事法治能且仅能在政治昌明之下得以实现。今天,历经磨难的中国欣逢盛世,提出了依法治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奠定了必要前提。惟愿中国刑事法治不断健全完善!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刑事法治 联邦法院 中国刑法学 德国纳粹 习惯犯
  • 简介:以美国“波士顿”恐怖袭击案为始,国际社会“独狼”恐怖主义犯罪态势逐渐成型。这种新型恐怖主义犯罪方式呈现出了主体独立、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等新特点。打击“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关键在“防”,公安工作应在《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法律机制内,从有效防范入手,不断完善针对“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法规,做好反恐情报信息数据的掌握和分析,规范落实重点行业和场所的管理制度,紧紧依靠群众,多管齐下做好防治工作。

  • 标签: “独狼”恐怖主义 犯罪预防 公安工作 反恐法律
  • 简介:如何实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任务,稳定、高速、健康地发展我国经济,打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攻坚战”,取决于对客观实际和特点的透彻了解和准确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国情乃是成功地完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起点。毛泽东同志在对中国国情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国情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和观点,即国情。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产。在民主革命

  • 标签: 机制转换 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包围城市 《论十大关系》 中国革命胜利 农业为基础
  • 简介:在“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人生,价值,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指针。连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的热潮。检察机关也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教育,并将其与树立正确的执法紧密结合起来,抓好检察队伍建设,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 标签: 荣辱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公正执法 教育促进 胡锦涛总书记 检察队伍建设
  • 简介:大陆社区矫正走出传统管控模式,必以护为旨归。护包摄了刑罚执行和权益保护之义,观察则突出了行刑的主要方法。尽管社区矫正的应然节律是观察、行为引导、行为干预、必要时予以惩诫,但观察却不表明管理者不作为,令惩诫措施设而不用或设而少用,有效发挥观察的常规作用,都要求其细化处置措施。设置"中途住所";畅通管理渠道和强化异地接管环节;规范电子监控技术,也都是保证观察到位的基本条件,都须有所作为。

  • 标签: 社区矫正 刑罚执行 观护 观察
  • 简介:翻开《明大诰》,会发现这位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皇帝内心也有仁慈的一面,他的仁慈源自于对底层百姓的真切怜悯。一句将心比心,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中国古代皇帝有数百人,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向天下人吐露心声?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杰出帝王,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标签: 《明大诰》 法律观 朱元璋
  • 简介:从古代社会到启蒙思想运动,再到古典犯罪学派、实证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人类社会关于刑罚目的与功能的刑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刑罚的认识却存在不小的偏差,往往将刑罚作为专政的一种工具,将刑罚视为政治问题,过于强调通过刑罚手段来严厉打击“敌人”或者严重犯罪分子,而不是将刑罚视为一种科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在对传统刑罚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肯现代刑罚的必然结果。

  • 标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刑罚观 依据
  • 简介:从古到今,在西方有主观法和客观法同时存在的观点。所谓主观法就是国家制定法,所谓客观法即自然存在的非制定法或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主观法律指出了法律的意志性、人造物属性,强调了个人在法律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客观法律则指出了法律的客观性,即非主观随意性,强调了法律与事物的本性、客观规律的内在关系,认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它们的同时存在和论辩促进了西方法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 标签: 西方 二元法律观
  • 简介:自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的重要论述,到2011年中央政法委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概括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再到人民法院随后开展的“核心价值再学习再教育”系列活动.对其认识和提炼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升华过程。这一简洁表述在内容上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完整结构,在功能上也将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事业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当然,在核心价值的培育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人民法官 培育机制 人民法院 2010年 司法公信力
  • 简介: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处在由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到全面建设法治体系的过渡阶段,法治建设瓶颈的突破,有赖于法律职业群体的培养和壮大。构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的要义之一。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要求下,职业伦理应该成为调整法律职业关系的指导性理论,而对法治思维的解读离不开职业伦理内容中天然蕴含的功能论证、意识形态、方法论及德性自我等属性的引领,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界定与阐示之下,检察官的职业伦理能够觅求到自身的正当性。

  • 标签: 法治思维 功能论证 意识形态 方法论 德性自我
  • 简介:<正>平等理论本身是一个存有瑕疵并自含悖论的理论。迄今为止,我们不得不承认平等理论已经成为一个面临困境的理论,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理论。但是作为一种衡量正义的标准它又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无法回避的并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自法国《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以降,法国学者皮埃尔·勒鲁早在19世纪初期即已宣称:"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

  • 标签: 哈耶克 平等观 福利国家 社会正义 新自由主义 平等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