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经济新常态必将驱动社会、文化、生活多领域的变化。文化软实力引领作用愈加突出,累积未来竞争中持久的能力量。回顾改革开放岁月的征程,青年发展体现出"基础在学习,关键在适应,成功在创新"的成长态势。新常态下除学习以外,娱乐、交往和创业是90后青年共性刚需,期望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青年圆梦需要文化引领,青年社会发展依托法律护航、政策驱动和社会认同。

  • 标签: 新常态 软实力 青年需求和发展
  • 简介:<正>近年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随着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亚太经济合作结束了自1964年日本学者小岛清首提亚太经合倡议以来二十多年的徘徊局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移APEC)于1989年11月应运而生。几年来,APEC已经发展成为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工

  • 标签: 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 贸易自由化 亚太地区 经济技术合作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 简介:欧亚经济联盟最初被设计为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内的重头戏,但自普京在2012年5月重新执政后,这一项目陷入了更大范围的全球和区域矛盾之中。欧亚经济联盟并不打算成为欧盟的竞争者,而是想要作为一个补充性联盟,以帮助构建俄罗斯的两大主要目标。这两大主要目标首先是将后苏联时代的欧亚大陆重新建成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其次是管理宏观区域集团的发展,包括创建一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大欧洲”和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的“大亚洲”。其根本目标在于重申欧亚大陆是自身历史的主体,但一些关于欧亚经济联盟特征、性质和目的的基本议题尚待解决。

  • 标签: 欧亚大陆 欧亚经济联盟 上合组织 金砖国家 大西洋主义
  • 简介:<正>80年代以来,古巴党他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实施了一些新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有限度的经济改革。一180年古共二大确定了从80年代至2000年的古巴经济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物质和技术基础建设,逐步向经互会欧洲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靠近。其主要经济任务是:(1)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逐步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3)提高社会生产效益;(4)促进国际和国内经济合作,向一体化和专业化方向发

  • 标签: 经济改革 80年代 经济政策 一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济发展战略
  • 简介:<正>十年前,乌布利希时代的新经济体制的伟大改革纲领宣布完结了。从这一段的情况来看,我们今天可以说,以控制论为基础的改革纲领的社会效果在经济政策方面并未被掌握。德国的体制斗争有利于联邦德国,因为它成功地把经济政策同社会福利政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谋求利润的动机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为最终导致“福利国家”的福利补

  • 标签: 经济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 民主德国 新经济体制 联邦德国 消极作用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来民营经济也遇到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在新时代国家“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坚定支持下,民营经济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

  • 标签: 民营经济 质量发展 佛山 改革开放 稳定增长 改善民生
  • 简介:<正>冷战结束后,世界上重又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旧有的区域经济安排正在恢复活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正在形成。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以及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后亚太经济合作向组织化方向的迅速发展,都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作《亚洲大趋势》中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全球经济正在从单一国家经济走向网络集团经济,并认为其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性的市场经济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亚太经济合作 制度形态 欧共体
  • 简介:<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有两个流派。第一个是以准确地推行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方式来改进经济,东德就是靠这种办法获得成功的;第二个是采取市场经济方式提高效率的办法,匈牙利是首屈一指的。戈尔巴乔夫的苏联和邓小平的中国都在搞经济改革,苏联走的是第一条道路,中国走的是第二条道路。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形成了对比。为什么

  • 标签: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两条道路 邓小平 改革方式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 简介:英格兰学派的国际社会概念内含重要的经济要素,但该学派未能发展出系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英国学派的比较表明,主要原因在于英格兰学派在学科定位、思想来源和研究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倾向。在学科定位上,该学派坚持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当代国家间政治关系;在思想来源上,该学派注重从国际法、政治哲学和世界历史成果中汲取养分;在研究议题上,该学派集中关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战略维度,探讨社会、制度、秩序三者之间非经济的关联性。鉴于英格兰学派与英国学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可兼容性,二者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与英国学派进行对话并适当扩展自身的研究议程,当是英格兰学派今后发展优先考虑的方向。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英格兰学派 英国学派 国际政治经济学
  • 简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与市场自行调节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混合经济模式是现行经济发展的趋势。混合经济模式发展的两个产物便是经济法与民商法,其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又缺一不可,二者的互补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体系化。笔者通过对二者法律责任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二者差异性及功能的互补,以发挥二者的最大价值。

  • 标签: 经济法 民商法 互补关系
  • 简介:<正>美国《纽约时报》今年9月撰文指出,民主德国最近25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亚于联邦德国,其原因之一是,民主德国善于使用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来管理经济。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所说的25年,是从民主德国60年代初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算起。民主德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经济

  • 标签: 民主德国 国民经济计划 新经济体制 科学技术 管理经济 《纽约时报》
  • 简介: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 政治状况 经济状况 社会状况
  • 简介:'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伟大创新。从地缘经济政治环境视角分析,崛起进程的中国具备贯通'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发挥二者相连优势的地缘经济政治优势,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亚大陆的深度整合。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西南国际大通道的互联互通为基础,贯通'一带'和'一路','两洋出海',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构建东西互动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实现地缘经济政治的新突破。

  • 标签: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缘经济政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正>社会治安始终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出现一个迅速变化着的动态治安环境,要求社会治安管理方式、管理法规、管理措施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治安部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治安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路子.

  • 标签: 社会治安管理 形成过程 治安部门 治安状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营者
  • 简介:2007年,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同,但对整体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2008和2009-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2%、4.8%和5.1%。从2003年到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4.9%,

  • 标签: 世界经济增长率 快速增长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金融市场 石油价格上涨 年均增长率
  • 简介:2005年7月5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亨利·C.K.刘题为《即将到来的贸易战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文章,指出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将逐渐演变成全球贸易战.美元霸权主导的全球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它使发展中国家向最低工资和环境灾难的底线竞争,同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金融泡沫、金融欺诈(如股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能力方面的过度投资.这两种情况将必然带来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经济萧条 全球性 贸易战 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泡沫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正>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譬如,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比较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也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还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总之,国际政治的研究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但我认为,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尤其是从世界经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更好地看清国际问题发展的动力,能使我们透过

  • 标签: 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经济政治 世界经济发展 经济相互依赖 经济集团化 发展变化
  • 简介: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 标签: 东亚地区主义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