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对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6例肱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每组28例随机分为A治疗组(交锁髓内固定)以及B治疗组(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A治疗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B研究组(P<0.05)。结论交锁髓内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肱骨骨折后出现的骨不连,但前者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固定 加压钢板螺钉固定 肱骨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重建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同侧股骨干骨折(FFS)合并股骨颈骨折(F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同侧FFS合并FNF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重建髓内固定治疗组20例(A组)和钢板固定结合空心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等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3.39±11.12) min比(117.24±14.87) min]、术中出血量[(272.63±76.85) ml比(426.42±161.47) ml]分别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FFS愈合时间[(23.47±2.12) Wk比(24.08±2.46) Wk]、FNF愈合时间[(13.61±1.83) Wk比(14.19±1.90) Wk]、完全负重时间[(24.02±3.17) Wk比(25.64±3.35) Wk]、髋关节功能评分[(89.85±8.34)分比(86.26±9.04)分]、膝关节功能评分[(84.03±6.84)分比(81.80±7.32)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5.0%比25.0%),虽在数值上分别优于B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治疗同侧FFS合并FNF中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重建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空心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交锁髓内固定能够更加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探讨环形外固定架与髓内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43例胫骨节段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20~62岁[(35.9±9.6)岁]。AO-OTA分型均为42 C2型。2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固定治疗(环形支架组),22例采用髓内固定治疗(髓内组)。比较两组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方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胫骨近端内侧角及后侧角、爱荷华(IOWA)膝关节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踝关节背伸及跖屈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19.6±2.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环形支架组21例全部闭合复位骨折,髓内组3例行切开复位。环形支架组和髓内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2.9±2.8)d和(75.1±8.0)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0±1.0)个月和(8.2±1.4)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末次随访时,环形支架组和髓内组胫骨近端内侧角分别为(86.7±1.5)°和(93.5±1.7)°(P<0.05),胫骨近端后侧角分别为(82.1±1.8)°和(75.1±2.7)°(P<0.05)。环形支架组膝关节IOWA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髓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内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30.9±3.0)°,优于环形支架组的(21.2±2.2)°(P<0.05)。结论与髓内比较,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具有完全闭合复位、完全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快、力线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胫骨骨折 外固器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交锁髓内固定在股骨近端纤维异样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31例(32侧)接受交锁髓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近端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单骨型7例,多骨型24例;手术时年龄(11.4±2.3)岁,随访时间(3.9±1.1)年。手术方式为截骨矫形或原位交锁髓内固定,部分股骨颈重建经过骺板。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改变,包括股骨颈干角、股骨近端骨干畸形。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股骨颈干角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31例中13例存在髋内翻畸形,颈干角107.3°±7.1°,23例存在股骨近端骨干弯曲畸形,成角29.5°±9.1°,其中10例髋内翻合并股骨近端骨干弯曲畸形行双处截骨内固定,17例单纯髋内翻或骨干弯曲畸形行单处截骨内固定,5例无显著畸形因病理骨折行原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干角133.2°±5.2°,股骨近端弯曲畸形完全矫正,股骨力线均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7例(21.9%,7/32)颈干角由术后133.6°±3.9°,减少到125.7°±3.4°。单因素分析提示股骨近端锁定经过骺板病例颈干角丢失比例(0)显著低于未经过骺板固定(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P=0.010)。结论交锁髓内应用于股骨近端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根据髋内翻和(或)骨干弯曲畸形情况可行单处或双处截骨矫正;术后存在股骨颈干角丢失的风险,股骨颈重建锁钉经过骺板固定能够规避该风险。

  • 标签: 髋内翻 截骨术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交锁髓内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颈骨折患者50位,按照Neer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6位,三部分骨折24位,四部分骨折6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位患者使用交锁髓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25位患者使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其中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22位,肱骨近端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3例。结果50位患者中在一年内有48位患者痊愈,2位患者内固定失效,导致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也按照Neer评分法评委优良可差四等。其中优20例,良20例,可8例,差2例。患者总体优良率为80%。结论二部分和三部分以及伴有肱骨干骨折的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优势明显,创伤小,手术时间使用少,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但是四部分及伴有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接骨板内股固定治疗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接骨板内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了洽疗带锁髓内、AO钢板治疗、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锁髓内治疗组20例和钢板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并根据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资料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42±3.20)月、(10.85±3.17)月,比较数据差异显著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内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AO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骨折愈合迅速,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外固定架具有创伤小、不影响远端供血等特点,但是需要定期换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少。

  • 标签: 胫骨骨折 AO 钢板 带锁髓内钉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带锁髓内组22例,加压钢板组21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3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加压钢板组9-30周,带锁髓内组8-28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髓内组优18例,良4例;加压钢板组优19例,良2例。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正确掌握手术的指征,带锁髓内和加压钢板固定都能使骨折稳定以达到最终愈合。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交锁髓内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于我院接受交锁髓内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入选实验组,另25例同期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入选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优良率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96.0%、8.0%,与对照组的64.0%、36.0%相比差显著,通过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治疗胫腓骨骨折收效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随机比较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为40例,实验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采用带锁髓内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采用带锁髓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带锁髓内钉 胫腓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交锁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优良率,对照组有80.0%的优良率,对照组比较于观察组,其临床效果处于劣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远端骨折疾病中,积极采用交锁髓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从而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胫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采用髓内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髓内治疗,观察组运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长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采用髓内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效果,其中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优良率更高,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交锁髓内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优良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对照组患者优8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3.7%;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感染、1例邻近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术后感染、2例关节功能障碍、1例邻近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功能恢复快、愈合率高,术后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