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的准确性以确保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测量国际标准器件番通长度及体积,以及跟市面上被认可产品测量同一数据的长度及体积上,并对照美国放射学会2005年的“ACRMRI认证计划的番通测试指南”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判。结果:与市面上的软件测量结果相比,距离测量的平均差值范围从0.07mm到0.33mm,总体平均差值为0.15mm,远低于0.8mm的允许值;体积测量之间的百分比误差从0.06%到0.58%,平均百分比差为0.28%,均小于允许的1%。结论:距离和体积测量的临床评价结果表明,三维重建系统与医院目前使用的软件同样准确,精度相当,达到临床使用标准。

  • 标签: 医学影像 三维重建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XDB-C18(5μm,4.6×250m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30:16:54);流量: 0.8 ml/min;荧光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50nm;柱温:30 ℃。结果:对延胡索药材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结论:验测试结果均能满足要求,仪器性能稳定,质控结果满意,此测定方法可用于延胡索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FLD检测器 方法确认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本次试验采用凝胶法。本次试验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和质量标准要求,通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0.5g)细菌内毒素验证试验来确定该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及验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不良结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HDP患者资料。根据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不良结局,对HDP患者进行分组(不良结局组与非不良结局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等评估预测效能。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建立模型后,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HDP患者相关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结果(1)纳入2 978例HDP患者进行建模,其中不良结局组356例(12.0%);纳入233例HDP患者进行外部验证,其中40例(17.2%)在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结局。(2)根据LASSO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最优预测因素,包括入院孕周、是否正规产前检查、症状数目、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尿素及肌酐指标。据此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3)该模型的AUC为0.878(95%CI:0.858~0.897),界值为0.136,此时灵敏度为0.778(95%CI:0.731~0.820),特异度为0.848(95%CI:0.834~0.86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P>0.05,校准图的校准斜率为1,截距为0。(4)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的AUC为0.872(95%CI:0.807~0.937)。Hosmer-Lemeshow检验的P>0.05,绘制的校准曲线显示斜率为1.001。(5)同时用R语言构建了该模型的列线图。结论初步建立了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准确度,可以作为评估HDP相关并发症的量化工具。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妊娠结局 Logistic模型 预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脑肿瘤术后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在脑肿瘤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3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ICU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101)和非谵妄组(n=235),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镇静程度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ICU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采用1 000次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按照同样标准,选取2021年8—11月的144例脑肿瘤患者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预测因子为年龄(OR=1.033)、神经外科ICU入住时长(OR=1.298)、手术时长(OR=1.006)、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OR=5.850)、身体约束(OR=2.820)、肿瘤直径(OR=1.385)、双侧脑肿瘤占位(OR=3.604)。预测模型的AUC为0.935(95%CI:0.911~0.960,P<0.01),约登指数为0.747,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2.6%;Bootstrap法的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916,且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5.0%。结论脑肿瘤术后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脑肿瘤术后 ICU谵妄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3例NB住院患儿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NB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训练集,后者设为验证集,对两者的一般参数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27例NB患儿中,男121例、女106例,年龄(10.2±3.8)岁。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40 cmH2O(OR=4.76,95%CI:2.01~11.26,1 cmH2O=0.098 kPa)、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AB)(OR=3.08,95%CI:1.34~7.04)、膀胱顺应性(BC)<20 ml/cmH2O(OR=3.65,95%CI:1.41~9.47)、既往泌尿系感染史(OR=2.73,95%CI:1.09~6.81)以及腹压或其他排尿方式(OR=2.86,95%CI:1.20~6.82)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上述参数建立儿童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4(95%CI:0.77~0.91)和0.86(95%CI:0.79~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NB上尿路损害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童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损害 预测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 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为(15.90±4.24)分,mPAGE-B为(12.39±3.58)分,CTP评分为(6.88±2.15)分,APRI为1.80分(0.85分,3.79分)。707例患者随访(38.14±20.97)个月,肝细胞癌发病率为8.1%(57/7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小板计数降低和HBV DNA定量降低是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20.44、5.64、9.25,HR(95%置信区间)为1.056(1.031~1.081)、0.994(0.989~0.999)、0.769(0.649~0.911),P<0.001、=0.018、0.002]。PAGE-B、mPAGE-B、CTP评分、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08(0.639~0.778)、0.724(0.657~0.778)、0.576(0.500~0.652)、0.516(0.443~0.589)。mPAGE-B与PAGE-B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APRI与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3.79,P=0.003、<0.001);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均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5、5.46,均P< 0.001)。经PAGE-B评估为低危(<10分)组、中危(10~17分)组和高危(>17分)组分别为51例(7.2%)、394例(55.7%)和262例(37.1%),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0(0/51)、4.8%(19/394)和14.5%(38/26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1.6%和5.5%,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31.3%,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9.27, P<0.001)。经mPAGE-B评估为低危(<9分)组、中危(9~12分)组和高危(>12分)组患者分别为97例(13.7%)、246例(34.8%)和364例(51.5%),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2.1%(2/97)、3.7%(9/246)和12.6%(46/364),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1.1%和4.7%,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5.1%、26.7%,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8.64,P<0.001)。结论PAGE-B和mPAGE-B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年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筛查出肝细胞癌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并指导临床医师应用更积极的筛查策略。

  • 标签: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预测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常见病史和临床经验设计快速筛查问卷,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结合专家意见设计问卷,前瞻性对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眩晕门诊以头晕和眩晕为主诉的首诊患者进行筛查。以变位试验作为金标准,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评价其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值。第1步预实验,筛查181例患者,调整问卷条目;第2步确定问卷条目和最佳截断值,筛查168例患者;第3步以最佳截断值对139例患者进行筛查,评价问卷质量。结果最终确定7个条目。该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675,内容效度为0.85,结构效度KMO值为0.648,特征根>1的因子有4个,累积贡献率为76.30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38,其最佳截断值为4.5分,此时其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5.44%。结论该BPPV快速筛查问卷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在临床上对BPPV患者进行筛查。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问卷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士群体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WMSDs)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对护士WMSDs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科学和客观的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7月选择北京市25所医院的1 05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WMSDs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将所有调查对象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715)和验证集(n=304),训练集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并用验证验证。最终发放调查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19份,有效回收率为97.05%。结果1 019名护士群体WMSDs的周发生率为84.0%(856/1 019),年发生率为86.7%(883/1 019);颈部是WMSDs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其周发生率与年发生率分别为70.3%(716/1 019)和70.1%(714/1 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P<0.001)、紧张的工作氛围(P<0.001)、前倾的颈部姿势(P=0.002)、每日从事同样的工作(P=0.039)、需要常与患者打交道(P=0.012)、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P=0.002)是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的风险因素;年龄≥40岁(P=0.001)、无安全防护培训(P=0.003)、高学历(P=0.041)、紧张的工作氛围(P=0.005)、大幅前倾的颈部姿势(P=0.008)、需要常与患者打交道(P=0.001)、工作涉及寒冷或气温变化(P=0.017)、休息时间不足(P=0.019)、经常替班(P=0.035)、工作中躯干经常重复同一动作(P=0.025)、手部弯曲(P=0.006)是护士群体WMSDs年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筛选变量分别建立预测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与年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794(95%CI:0.750~0.838)与0.789(95%CI:0.718~0.860)。验证集进一步证实了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预测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与年发生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82(95%CI:0.729~0.835)与0.794(95%CI:0.721~0.868)。结论该列线图模型对护士群体WMSDs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有助于筛选高风险人群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 标签: 护士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风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双相情感障碍(PBD)患儿家长的心理危机现状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期能为医护工作者早期筛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8名PBD患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18名)和验证组(160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建模组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分析,使用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18名PBD患儿家长心理危机检出率为25.7%,其中建模组的检出率为26.1%,验证组的检出率为25.0%。是否首发(OR=2.337,P<0.05)、家长性别(OR=1.846,P<0.05)、自评照顾负担(OR=3.527,P<0.05)、宗教信仰(OR=3.113,P<0.05)和患儿年龄(OR=1.969,P<0.05)是PBD患儿家长心理危机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医护工作者需善于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提前预测家长发生心理危机的风险性,并及时按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家长的心理适应能力,改善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儿童 家长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危机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0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月1日至3月31日的741例患者为建模组,4月1日至6月30日的350例患者为验证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急诊科首次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并记录30 d转归。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30 d死亡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所建模型的一致性,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最终1 091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建模组741例,男性356例、女性385例,年龄(51.42±17.33)岁,30 d病死率为28.88%;验证组350例,男性188例、女性162例,年龄(52.88±16.11)岁,30 d病死率为2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急诊科时主要诊断、意识、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MEW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体质量指数(BMI)可能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优势比(OR)=14.22,95%可信区间(95%CI)为1.46~138.12〕、ESR(OR=46.71,95%CI为20.48~106.53)、PCT(OR=4.97,95%CI为2.46~10.02)、BMI(24.0~27.9 kg/m2:OR=37.82,95%CI为14.69~97.36;≥28.0 kg/m2:OR=62.11,95%CI为25.77~149.72)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为0.753~0.983),验证组模型的AUC为0.963(95%CI为0.740~0.97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P=1.270)。结论MEWS评分联合BMI、ESR、PCT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预测急诊科患者30 d转归。

  • 标签: 急诊科 30 d病死率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作者: 张双 李贵豪 吴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内江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内江 641112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1731 电子科技大学高场磁共振脑成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731,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1731 电子科技大学高场磁共振脑成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731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高场磁共振成像中因患者身体几何尺寸的差异而引起的扫描部位与线圈尺寸的匹配程度对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用成人头部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边正六边形填充线圈表面的方式制作柔性头线圈。在验证自制线圈与商用线圈的性能时,分别用水膜和真实人体头部开展对比实验。结果水膜实验证明:随着成像深度的增加,自制线圈SNR呈递减趋势,SNR最大时表层是深层的3倍;对比商用8通道头线圈,从组织表层到水膜46 mm深度的深层,自制线圈SNR相较商用线圈提升了0~2倍;但随着深度进一步增加,SNR在逐渐降低,相较46 mm深度处,更深处SNR大约降低15%。对人体头部冠状面结构扫描发现:人体头部冠状面结构SNR值,表层位置SNR值最大,中心部位SNR值最小,组织从表层到深层图像SNR逐步递减。同时,线圈铺设不完全,会造成成像结果有一定的恶化。通过测试得出自制线圈是可行且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充分证明了柔性材料和弹性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能够适应成人头部变化带来的几何形变,使线圈内部获得最大的填充系数。同时线圈的不完全铺设引起的成像质量恶化也是存在的,并且该恶化无法通过高填充系数弥补,临床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穿戴式 共边正六边形 头部线圈 柔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很重要,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学习过程中由于氯气具有毒性,教学过程中都回避实验操作,或是用视频代替或是口述方式,学生没能身临其境,直接感受。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设计,量少,污染小,实验现象直接感受,设计简单,现象明显。一体化设计涉及气体的制备、除杂、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等连续性问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逻辑、实验、观察等能力及绿色化学思想,为高考题中“以气体制备为主线的物质制备和验证”题打下牢固思维基础。对后续第三节第四节中SO2、NH3、NO2等气体的制备和验证有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DCS系统的引进给核动力仿真系统的研制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课题。文章主要从通讯原理与结构、接口设计、超时控制、碰撞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设计和实现全范围核电厂仿真器 DCS的虚拟通讯接口,并对通讯数据进行了测试。全范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TCP/IP技术的 DCS虚拟通讯接口具有较好的通讯品质和实时性,能够满足整个仿真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需求。

  • 标签: 核电厂 全范围模拟机 DCS通讯设计
  • 简介:摘要:参加能力验证项目对于我们检验检测机构而言,相当于参加一场考试,而如何能在每场考试中交出满意答卷,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记录了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实验分析过程和心得体会。本次实验参照作业指导书和中国药典,采用岛津LC-MS/MS-8045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的川楝子粉末中川楝素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水分检查、含量测定两方面。本次参加中检院组织的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能力验证项目,取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川楝子 能力验证 液质方法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新一代飞机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航空电子技术。该种IMA架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及飞行品质。新机任务系统软件规模从上一代的百行、千行激增到万甚至十万行源代码,沿用原来的测试验证方法,会导致错误定位困难、测试难度大,以及不利于后期分析验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IMA软件自动测试与验证技术,针对软件功能和接口,进行模型化仿真验证,为国内正在进行的新一代飞机项目的开发及测试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

  • 标签: IMA 构架 模型驱动 自动化测试 模型验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查管理中心发布《生化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技术研发及试验指南规定(试用)》该指导原则的制定与修改,对湿热灭菌工艺技术的关键概余,对于灭菌工艺技术选择的决策树展开了阐述,注射液的灭菌是提高药剂品质与使用安全性的关键操作环节,本篇根据企业的审评经验,从灭菌工艺选用、工艺检验要求和工艺检验中问题的角度,就化学药品注射液灭菌工艺选用和检验的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灭菌方法筛选 工艺检验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