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硬化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HGF进行治疗,每日用量80-100m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情况。结果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患者3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GF对肝硬化治疗有稳定提高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促肝细胞生长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寻找治疗卵巢癌的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细胞培养、光镜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等方法,对比卵巢癌细胞在槲皮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和细胞活性,探讨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50μmol/L槲皮素后,卵巢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

  • 标签:
  • 简介:实现微藻产油工业化生产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自然光对微藻进行培养。本文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起始细胞浓度对Chlorococcumpamir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细胞浓度(OD550)为0.02时比生长速率最高(0.309d-1);起始密度为1.5时生长速率最高(69mg·L-1d-1)。

  • 标签: Chlorococcum pamirum 微藻室外培养 起始细胞浓度 生长
  •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饲料监测站潘中华等科技人员在市农委项目“稀土元素在肉鸡饲料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中,首次发现了稀土元素对温血动物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解释了肉鸡食用添加稀土饲料后体内免

  • 标签: 肉鸡饲料 促生长作用 细胞生长 潘中华 鼠细胞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33种肿瘤的转录组、临床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A8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分析其表达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CA8与肿瘤突变的相关性,Estimate及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CA8在不同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探究其机制。结果CDCA8在20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织(2.86±1.43比1.12±0.96,Z=71.28,P<0.01),其高表达与14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CDCA8表达水平与9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风险比(HR)=1.23,P<0.05];CDCA8表达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基质评分以及免疫评分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数肿瘤中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GSEA结果提示CDCA8在不同恶性肿瘤中参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以及免疫功能。结论CDCA8可作为多数肿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 恶性肿瘤 预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肿瘤细胞(CSC)标志物(EpCAM、CD133、CD90和CD24)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共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HCC组织和其中29例术前外周血样本,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或qRT-PCR检测HCC组织或外周血CTC中EpCAM、CD133、CD90和CD24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取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直径、肿瘤数量、卫星灶、血管浸润、肿瘤包膜完整性、Edmondson分期、BCLC分期和肝硬化等)以及生存时间,比较4种标志物在HCC组织和外周血CTC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EpCAM、CD133、CD90和CD24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33/50)、18%(9/50)、60%(30/50)和56%(28/50),在外周血CT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6/29)、38%(11/29)、31%(9/29)和59%(17/29)。HCC组织中CD90表达水平与肝硬化发生呈正相关(P<0.05),CD133表达与患者5年存活率呈负相关(P<0.05)。外周血CTC中EpCAM和CD24表达水平与患者Edmondson分期密切相关(P值均小于0.05)。HCC组织CD133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CD133阴性的患者(P<0.05);HCC组织或者CTC中EpCAM任一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双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而实验患者的外周血CTC中CD90单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CD90双阴性/双阳性或HCC组织单阳性的患者(P<0.01)。结论根据4种CSC标志物在HCC组织和外周血CTC中的不同表达特征可组合判断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提供参考信息,其中HCC组织中CD133表达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检测可提供多样化检测的需求。

  • 标签: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EpCAM CD133 CD90 CD24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术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和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和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的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和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原位种植XV2肿瘤模型,并经射频消融治疗(RFA),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荷瘤兔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28只VX2细胞肝癌兔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和射频消融组(18只),在射频消融术1周、2周、4周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两组荷瘤兔在不同时段,其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技术在用于肝脏肿瘤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对于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荷瘤兔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细胞免疫力
  • 简介:肿瘤细胞(tumorstemcell)是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肿瘤细胞标志物是研究肿瘤细胞的窗口。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标志物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总结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标志物,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应用CIK细胞和NK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性。方法:于我院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抽取外周血并对肿瘤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用于制备CIK细胞以及NK细胞,分别检测CIK细胞组、NK细胞组以及联合应用CIK细胞和NK细胞组不同效靶比条件下的杀伤率。结果:在效靶比5:1条件下,联合组杀伤率(47.21±2.18)%,显著高于NK细胞组[(34.85±1.90)%]和CIK细胞组[(31.58±1.29)%](P<0.05);在效靶比10:1条件下,联合组杀伤率(62.34±2.86)%,显著高于NK细胞组[(47.11±2.45)%]和CIK细胞组[(43.54±1.89)%](P<0.05);在效靶比20:1条件下,联合组杀伤率(80.15±3.54)%,显著高于NK细胞组[(63.61±2.70)%]和CIK细胞组[(62.75±2.95)%](P<0.05)。结论:联合NKCIK和CIKNK细胞可提高杀伤肿瘤细胞效率,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联合应用两种细胞具有良好前景。

  • 标签: 肿瘤细胞 NKCIK细胞 CIKNK细胞 杀伤性
  • 简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growthfactors-2,FGF-2)是一种多功能、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形成。FGF-2参与正常的妊娠过程,调节胎盘的血管形成和舒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关于FGF-2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主要从FGF-2在胚胎形成及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妊娠 胚胎及胎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婴儿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患儿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本例患儿强化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针对此病例患儿,做好皮肤黏膜、鞘内化疗、用药及家长心理等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感染预防,可以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中枢浸润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母细胞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外泌体,分为外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外泌体内、外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 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 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 9)。结论神经母细胞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否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s)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D34的表达。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15只C57BL/6小鼠背部制作全皮层缺损创面,给予及时护理,分别取正常组织及第1、3、5、7天创面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细胞实验分为KCs组和KCs+VEG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D34信使RNA(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34、Delta样配体4(DLL4)、肝配蛋白B2 (Ephrin B2)蛋白水平的表达;加入VEGF组和VEGF+VEGF抑制剂L-685458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34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和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6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动态升高(N=0.344±0.037,d1=0.158±0.019,d3=0.298±0.006,d5=0.509±0.066,d7=1.056±0.172,F=172.8,P<0.01)。加入VEGF后,角质形成细胞CD34 mRNA表达增加(KCs=1.33±0.36,KCs+VEGF=5.04±0.51,t=10.25,P<0.01),CD34、DLL4、Ephrin B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KCs=0.268±0.026,KCs+VEGF=0.693±0.005,tCD34=27.78,PCD34<0.01;KCs=0.172±0.063,KCs+VEGF=0.609±0.171,tDLL4=4.785,PDLL4<0.05;KCs=0.293±0.031,KCs+VEGF=0.835±0.049,tEphrin B2=16.26,PEphrin B2<0.05),而加入VEGF抑制剂L-685458后,角质形成细胞中CD34表达低于VEGF组(VEGF=0.777±0.053,VEGF+L-685458=0.263±0.053,t=11.83,P<0.01)。结论VEGF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CD34、DLL4、Ephrin B2的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CD34
  • 简介:目的:探讨以鼠胚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分离、培养鸡胚胎生殖细胞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分离、培养12.5~13.5d鼠胚成纤维细胞。分离孵化5.5d鸡胚原始生殖细胞,原代培养时不使用饲养层,与性腺基质细胞共培养;继代培养时将其置于鼠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含生长因子、分化抑制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胚胎生殖细胞。结果:鼠胚成纤维细胞可连续传代18代以上(4个月),3~15代细胞可以用作饲养层细胞。分离的鸡胚胎生殖细胞在饲养层上可增殖形成典型胚胎生殖细胞集落,并能连续在体外培养超过9代。集落未分化标志高碘酸希夫反应(PAS)呈强阳性,体外分化实验表明胚胎生殖细胞具有多能性。结论:用鼠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能获得可连续增殖的胚胎生殖细胞

  • 标签: 胚胎生殖细胞 鼠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第5代人牙周膜细胞,以1×108L-1的浓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含0,1,10,1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1,3,5,7天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4组之间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586,P=0.024),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值均增大,其中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吸光度值均大于其他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00),浓度越大,活性越低(P〈0.05)。结果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00μg/L范围内质量浓度越高,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越强。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口腔组织构建 体外培养 人牙周膜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U25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分析不同浓度的rhHGF对低剂量MMC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MC组U251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其抑制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为(43.7±3.2)%和(63.2±3.4)%,较不同浓度的rhHGF加MMC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随着rhHGF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指数呈递减趋势.FCM检测结果表明,MMC主要诱导G0/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凋亡率25.86%;10和20μg/LrhHGF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U25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5.14%和11.12%.结论rhHGF能抑制MMC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可能与胶质瘤的复发、耐药等临床特性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肿瘤细胞 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