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随机在我院接收的肿瘤病人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形态学技术进行检查,获取CTC形态后,再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得到CD45和CD31单克隆抗体,用于评估和验证形态学判读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对CTC检出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TC和CTM检出率分别为42.00%(42/100)和8.00%(8/100),且CTC和CTM者的CD31、CD45均为阴性,与CTM、CTC免疫学特征相符;CTC阳性组同阴性组相比较,CTC计数和病人年龄、T4、N2和N3分期率均比阴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阳性组中病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肠癌例数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利于保留细胞完整性,可以判断多种类型肿瘤的CTC,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受损或缺失与各类肿瘤发病率増加密切相关。NK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通过调节内源性NK细胞的功能或外源过继性NK细胞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与杀伤功能并强化适应性免疫应答。本文重点介绍了NK细胞的识别及抗肿瘤机制、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功能障碍及NK细胞免疫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抗肿瘤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在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较为全面,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开展,保障护理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恶性B细胞肿瘤 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肿瘤发病机制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策略。方法:选取血液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靶向治疗,观察组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肿瘤发病机制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检测与分析,为疾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CTCs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浆膜腔积液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明确分析。结果:血性积液标本检出恶性积液率与非血性积液标本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95%(188/190),灵敏度是57.14%%(4/7)。结果: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提升具有非凡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 恶性肿瘤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五年内各类卵巢肿瘤患者的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 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冷冻切片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略高于细胞学涂片。2. 冷冻切片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良恶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3. 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无明显差异。4. 患者预后与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的诊断结果密切相关,准确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冷冻切片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略占优势。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卵巢肿瘤病理诊断的有效手段,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病理诊断 卵巢肿瘤 冷冻切片
  • 简介:树木参天离不开根,根往下扎,树往上长;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三年前,刚刚走进小学校门的我,懵懂青涩,就像校园里一棵刚刚发芽的小树苗,怀揣着心中的教育梦想,坚守于三尺讲台。基本功训练成了生活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成了不变的热门话题……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辛劳中满是幸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伤口应用藻酸盐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分组,常规组(n=31)实施藻酸盐银敷料干预,观察组(n=31)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干预。对比两组的伤口面积及疼痛评分、伤口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伤口面积(8.75±2.13)cm 及疼痛评分(2.85±0.63)分、换药次数(2.13±0.31)分经干预后低于常规组的伤口面积(12.25±2.37)cm 及疼痛评分(4.45±1.07)分、换药次数(5.16±1.25)分,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随时间延长均治疗2周(46.55±4.04)%、治疗4周(77.64±7.74)%、治疗6周(94.54±9.61)%高于常规组的治疗2周(30.51±3.71)%、治疗4周(59.45±9.61)%、治疗6周(75.94±6.2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35%,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干预中使用藻酸盐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方法,不仅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更能促进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见该方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能够获取较快的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护士换药次数带来的工作量,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慢性伤口 藻酸盐银敷料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烧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总面积<10%)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观察组将磺胺嘧啶银乳膏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涂抹在患处,包扎。观察两组治疗总效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75.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深Ⅱ度烧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磺胺嘧啶银乳膏 深Ⅱ度烧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思雨 韩玉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25
  • 出处:《中国临床研究》2023年12期
  • 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面负压治疗对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7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创面负压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创面肉芽组织愈合情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情况。结果:治疗后5d、10d、15d,观察组创面肉芽组织愈合面积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创面负压治疗可促进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愈合,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 标签: 创面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创面肉芽组织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商品名:贝复新凝胶)治疗下颌阻生牙拔牙创面的效果,探讨贝复新凝胶在拔牙创面治疗中使用与不使用贝复新凝胶的效果比较,以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我院口腔门诊的124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18 ~ 40岁。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切口直接缝合,研究组在术后切口直接缝合的基础上使用贝复新凝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张口受限程度、面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使用贝复新凝胶可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术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减轻张口受限和面部肿胀,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阻生齿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凝胶) 拔牙创 术后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