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实施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选取87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时间节点为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基础诊断检查、磁共振诊断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检查的结果、诊断效能的差异性。结果:87例患者检查后,基础诊断检查结果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25例,漏诊6例,肛瘘48例,漏诊8例;磁共振诊断检查结果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31例,漏诊0例,肛瘘55例,漏诊1例。磁共振诊断检查的诊断效能好于基础诊断检查(P<0.05)。结论:为研究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检查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诊断效能,真实反映病灶情况,便于日后参考使用。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磁共振诊断检查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实施部分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STARR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肠切除术,分析两组的Wexner便秘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对照组好,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给予部分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Bresler术 直肠前突 直肠内套叠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功能性便秘排便障碍型患者,其中高龄老年组(≥80岁)36例、非高龄老年组(60~79岁)32例,在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行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比较参数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患者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模拟排便检测中肛门松弛率高龄老年组(2.44±33.81)%、较老年组(16.34±16.99)%降低(t=-2.047,P=0.049),直肠感觉阈值测试中排便阈值高龄老年组(103.44±42.01)ml、较非高龄老年组(77.22±41.85)ml升高(t=2.655,P= 0.012);高龄老年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模拟排便中的肛门残余压(57.50±18.88)mmHg(1 mmHg=0.133 kPa)、较治疗前(64.84±25.82)mmHg降低,肛门直肠压力差负数绝对值(-29.64±15.98)mmHg、较治疗前(-39.47±19.45)mmHg缩小,肛门松弛率(10.53±29.35)%、较治疗前(2.44±33.81)%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4.902、-3.209,P=0.002、0.000、0.003);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组治疗后有效率为66.67%(24/36),非高龄老年组有效率为71.88%(23/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0、P=0.860)。结论老年功能性便秘排便障碍型患者多存在直肠推进力不足和盆底肌不协调收缩,高龄老年患者排便障碍原因以模拟排便时肛门松弛率下降为主;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通过降低模拟排便中肛门残余压、提高肛门松弛率使肛门直肠压力差负数绝对值缩小,从而改善高龄老年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 标签: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 生物反馈 便秘
  • 简介:近30年临床实践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在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无论是采取传统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方式,直肠肿瘤远端的分离,特别是前侧壁的分离仍然有一定挑战,尤其在肥胖、骨盆狭窄、男性等“困难骨盆”患者。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taTME)提出了自下而上操作的手术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从上向下分离方式,在克服“困难骨盆”和降低获得远端直肠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望提高标本质量、保护器官功能。在保证肿瘤根治与安全性的前提下,taTME也是未来发展经肛门自然腔道手术的起点。本文对taTME术式的背景、操作路线、安全性、肿瘤学效果及对功能性结局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低位直肠癌(2018年4月-2019年4月,共30例)分为二组,即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拖出式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分析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炎性指标显著较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拖出式手术,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 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应用价值
  • 简介:1999年日本内镜专家小野裕之及後藤田桌志等人首先开发出一种先端带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IT刀),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cm的早期癌病灶,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这一手术被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外科相近,又可避免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侧向发育型肿瘤 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消化道癌前病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诊治的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25例,行结肠造瘘术或直肠瘘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出院13例,死亡7例,死亡率15.6%。结论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 直肠肛门畸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析2006年至2021年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ARM患儿术后排尿异常的相关因素。共纳入患儿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4~15岁。其中,43例排尿正常,17例排尿异常。通过尿动力学检查随访发现中-高位临床分型(OR=6.732,95%CI:1.854~24.443)、多次手术(OR=3.712,95%CI:1.133~12.160)、合并脊柱畸形(OR=3.297,95%CI:1.029~10.566)和术后排便异常(OR=4.971,95%CI:1.387~17.816)是ARM术后排尿异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因此ARM术后患儿应进行尿动力学随访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排尿异常 尿动力检查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对直肠良性肿瘤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直肠良性肿瘤患者7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手术组(37例)和传统手术组(36例)。显微手术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1.42±5.58)岁;传统手术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52.26±6.04)岁。显微手术组采取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氧化应激指标(AOPP、GSH-Px)、胃肠激素指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显微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17±0.94)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6.93±1.72)h、进食时间为(29.31±5.28)h、住院时间为(3.42±0.81)d,均短于传统手术组的(11.62±1.85)h、(15.70±2.14)h、(68.74±11.02)h、(7.60±1.29)d,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低[(30.53±5.69)ml比(49.17±8.5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55、19.326、19.579、16.629、11.038,均P<0.001);显微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手术组[97.30%(36/37)比77.78%(28/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8.11%(3/37)比27.78%(1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4.823,均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AOPP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显微手术组均低于传统手术组[(65.11±8.24)μmol/L、(52.48±6.61)μmol/L比(102.58±16.70)μmol/L、(78.12±10.23)μmol/L](t=12.208、12.754,均P<0.001);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GSH-Px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显微手术组均高于传统手术组[(126.27±18.59)U/ml、(141.10±22.73)U/ml比(84.91±12.52)U/ml、(104.58±19.65)U/ml](t=11.118、7.335,均P<0.001);两组术后第3天、术后1周血清MTL、GAs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显微手术组均高于传统手术组[(228.17±19.53)pg/ml、(254.50±22.47)pg/ml、(66.35±5.48)μmol/L、(71.41±6.34)μmol/L比(181.25±15.58)pg/ml、(203.56±20.52)pg/ml、(61.43±4.91)μmol/L、(66.45±5.3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28、10.106、4.036、3.597,均P<0.001)。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可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血清AOPP、GSH-Px水平影响小,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轻。

  • 标签: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直肠良性肿瘤 胃肠功能恢复 并发症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 简介:目的评价经肛门内窥镜微创外科技术(TEM)治疗直肠宽基腺瘤和早期直肠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40例TEM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肿瘤直径中位值2.3cm,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8.2±3.2)cm,肿瘤侵犯直肠周径范围为(32.3±18.5)%。平均手术时间为(90±43)min。平均住院4.8d。无围手术期死亡。切缘瘤细胞均为阴性。病理示直肠绒毛状腺瘤24例、直肠腺癌10例、直肠类癌6例,10例腺癌中pTis2例,pT16例和pT22例。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无局部复发。结论TEM手术创伤小、保留肛门括约肌、缩短住院时间;既可作为直肠宽基腺瘤和pT1期直肠癌的治愈性手术,也可作为pT2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标签: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直肠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以及并发症与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23例在3~4月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其中直肠膀胱瘘32例,直肠前列腺球部瘘48例,直肠尿道瘘43例。手术方式为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出直肠盲端及瘘管,切断瘘管,并在腹腔镜下修补尿道瘘。通过电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穿刺器从外括约肌中心向盆腔穿刺形成一隧道,将直肠盲端从此隧道内拖出,与会阴部皮肤吻合。结果12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27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2例,尿道憩室5例,尿道瘘2例,直肠回缩3例,肛门瘢痕狭窄5例。并发症发生在直肠膀胱瘘术后8例(25.00%),直肠前列腺球部瘘术后9例(18.75%),直肠尿道瘘术后10例(23.25%)。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直肠泌尿系瘘部位无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熟练的腔镜手术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防止切口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畸形(ARM)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1(4000-5000),种类较多,病理改变也较复杂,不仅存在肛门直肠自身的缺陷,还常伴有肛门周围肌肉、神经发育的不完善及其他系统畸形,治疗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虽有多种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创新,但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所以,如何从单纯的外科肛门重建到重视肛门成形术后的功能重建和保证生活质量,是目前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治疗领域理念的重要更新,尤其是中高位ARM首次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提高其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对中高位ARM的手术治疗状况作综述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闭锁
  • 简介:孕妇,25岁,孕30周,孕1产0,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来我院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所见:胎头位于右上腹,双顶径74mm,头围303mm,腹围289mm,股骨长56mm。颈椎、胸椎、腰椎双线排列整齐,第1骶椎后方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17mm×13mm,边界尚清,似与椎管相通(图1)。

  • 标签: 肛门直肠畸形 产前超声 复杂性 尸检 产科超声检查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应用于全层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名全层直肠脱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肛门紧缩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综合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采取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治疗后,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其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例、2例及62.5%。治疗组患者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只出现1例坠胀和1例出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远低于对照组的2例、2例、1例及31.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应用于全层直肠脱垂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层直肠脱垂 肛门紧缩术 药液注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