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尿液检查念珠的临床结果分析,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据材料。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1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液标本采集,一分为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份尿液标本。对观察组的尿液标本采取凝集法检验,对对照组的尿液标本采用显色法检验。结果观察组的112份尿液标本中有76例呈阳性,阳性检测率是67.9%,对照组的112份尿液标本中有40例呈阳性,阳性检测率是35.7%,两组阳性检测率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通过阳性标本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两组阳性标本的检验结果呈白色念珠较多(50%以上)。结论对老年尿液样本念珠的检验中,观察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阳性检测率的检出比较高,并且操作简单、快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不仅对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而且在临床中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念珠菌 尿液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沉渣检验在念珠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并确诊为念珠感染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并且检查结果为阴性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对象实施行尿沉渣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尿沉渣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上皮细胞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检验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试验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上皮细胞计数检验结果来实现对念珠感染的有效诊断,并且还可以用于鉴别念珠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念珠菌 感染 尿沉渣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近年来,非白念珠所致侵袭性念珠持续性增多,现将我院4例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胸闷、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以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双肺感染收入院.入院当日体温37℃,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衰竭加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第4天患者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Velcro啰音,予深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血流感染 近平滑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自噬影响着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分化和发育,在白念珠中自噬影响着白念珠的代谢和毒力等,也可以减缓应激反应带来的损伤,增强菌体存活能力。但过度的自噬可能导致自噬性细胞死亡。该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从白念珠中与自噬相关的Cvt(Cytoplasmtovacuoletraffickingpathway)通路、TOR(targetofrapamycin)通路和自噬在应激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白念珠中的自噬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自噬 Cvt通路 TOR通路 应激刺激 氮饥饿
  • 简介: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历史悠久,从天然中药中寻找筛选抗真菌新药或研发针对耐药白念珠的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对白念珠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药 白念珠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尿培养念珠完成后的菌种的分布情况以及菌种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于在我院从1567份尿标本中进行分理出的100株的念珠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于所有的念珠进行相应的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对于菌种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念珠种白色念珠45株,占45%,热带念珠34株,占34%,光滑念珠16株,占16%,近平滑念珠4株,占4%,葡萄牙念珠1株,占1%。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能够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100株念珠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极高,敏感率为97%和99%。而对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以及氟康唑的敏感性为62%,75%和74%。结论分立完成后,最为常见的三种念珠的菌种为白色念珠、热带念珠以及光滑念珠,同时这一类的念珠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会呈现出一种极为敏感的情况。

  • 标签: 尿培养念珠菌 菌种分布 药物敏感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荧光染色法针对念珠在儿童皮肤上筛查,同时对比KOH法观察二者效果。方法:对某医院皮肤科儿童皮肤念珠感染患者标本运用荧光染色及KOH法检测,对比二者效果并分析。结果:某医院皮肤科患者念珠感染运用荧光染色法及KOH法阳性率为分别为40.91%,22.22%。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二者检测方法对儿童不同部位检测阳性率有所差异。其中面颈部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53.33%,6.67%,手足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25.49%,25.49%,外阴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55.56%,44.44%,体股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48.94%,31.92%,指甲(趾甲)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29.73%、13.51%。检测过程中,皮肤湿疹样改变分别为70.58%,61.76%,皮肤擦烂红斑样分别为51.6%,48.38%,手足糜烂样表现分别为58.58%,52.94%。甲沟炎样表现分别为54.05%,48.65%。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法 儿童皮肤科 念珠菌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白色念珠与主要致龋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9—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119人,采集其口腔牙菌斑,用PCR法检测白色念珠、变形链球菌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表达,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白色念珠、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8.6%(34/119),62.2%(74/119),10.9%(13/119)。变形链球菌在白色念珠阳性者中检出率(16/34,47.1%)低于白色念珠阴性者(58/8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r=-0.197,P=0.032)。发酵乳酸杆菌在白色念珠阳性者中检出率与在白色念珠阴性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与变形链球菌可能有拮抗关系,与发酵乳酸杆菌无拮抗关系。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变形链球菌 发酵乳酸杆菌 龋病
  • 简介:生殖器念珠包括外阴阴道念珠念珠性包皮龟头炎。念珠是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内部环境改变时)导致念珠大量繁殖而致病。念珠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

  • 标签: 念珠菌 生殖器感染 菌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外阴阴道念珠病中应用唯阴康联合达克宁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唯阴康和达克宁霜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达克宁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以及4个月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唯阴康与达克宁霜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唯阴康 达克宁霜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简介:光滑念珠是引起侵袭性念珠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病原学、分子流行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感染的发生率极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及时的检测白色念珠,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白色念珠感染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唑类、多烯类、棘白素类、氟胞嘧啶。但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需开发新药物改善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皮肤科门诊黏膜念珠的构成情况和病原耐药性。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2020年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的172例黏膜念珠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病原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172例黏膜念珠病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142例(82.6%),念珠性包皮龟头炎24例(14.0%),口腔念珠6例(3.5%);≤ 18岁3例、19 ~ 59岁155例、≥ 60岁14例,分别有2例、134例(86.45%)和6例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9,P < 0.05)。分离的172株均为念珠属,包括白念珠165株(95.9%),光滑念珠5株(2.9%),近平滑念珠2株(1.2%);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00.0%、62.2%、47.1%和56.4%。结论本院皮肤门诊黏膜念珠以外阴阴道念珠为主,致病菌主要为白念珠念珠分离株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

  • 标签: 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念珠菌病,口腔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的发病情况,就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防治对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感染白色念珠肿瘤患者68例,对被调查的病历逐一查阅,按年龄、住院天数、感染部位、是否留管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剂应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及营养状态等作分类登记,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分别为口腔20例(29.4%),肺部15例(22.1%),泌尿系8例(11.7%),肠道感染10例(14.7%),真菌血症3例(4.4%),有7例同时存在2个部位感染(10.3%),有5例同时存在3个部位感染(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χ2=0.06,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外,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62例治愈,6例死亡,死亡率8.8%。结论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相关危险因素,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是降低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肿瘤 白色念珠菌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确立了一个简便科学的检测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作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项目。方法:对试验的试验条件、鉴别方法等试验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确立了药品中白色念球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结论:为收载药典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