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性别生而有之,且是表明自然人身份的基本要素,就法理而言,自然人享有变性权,然而性别改变会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对变性人性别的确认,我国目前是生理学方法,而生理学方法与户籍登记法相结合是确认变性人性别的科学方法。

  • 标签: 性别 变性 变性权 法律规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以及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20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浓度,对16例患者的肌电图进行检查,对11例患者的脊髓MRI进行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剩余8例正常。有10例患者的肌电图显示异常。3例患者的脊髓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索异常。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异常、痉挛性瘫痪以及共济失调等。经过6个月时间的治疗,有17例患者的症状有了一定的缓解,3例患者的症状得到部分改善。结论维生素B12的缺乏是患者发生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重要原因,但仅仅凭借血清维生素B12并不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机体是否真的缺乏维生素B12,对于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患者,院方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来诊断,以免发生误诊。

  • 标签: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临床分析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补钙800毫克以上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上升存在关联。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与不补钙的调查对象相比,自述钙摄人量最高(每天摄入量大于800毫克)的20%的调查对象被诊断患有AMD的可能性高出85%,而较少的每日钙摄入量与AMD风险之间则不存在任何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补钙量的临界值,高于该值会导致患AMD的风险上升。”

  • 标签: 老年黄斑变性 补钙量 钙摄入量 AMD 研究人员 加州大学
  • 简介: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临床上呈现多种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语言、学习和判断功能低下,但是意识清楚.过去文献曾强调必须持续6个月以上才能诊断为痴呆,目前不能过分强调此点.因为,有些伴有痴呆的变性疾病整个病程不到6个月.我国急性发病的Creutzfeldt-Jakob病就是如此.

  • 标签: 痴呆 神经变性疾病 诊断 进行性 慢性 脑部疾病
  • 作者: 牛思明(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瓦房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79岁男患,以“手脚麻木,走路不稳一年半,加重一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一年半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踩地像踩棉花,穿拖鞋掉了不知道,不敢走夜路,伴有手脚麻木感,未诊治,近一个月上述症状加重,行走费力,像醉酒一样,自己不敢走路。求治入院,病来饮食差,二便正常,睡眠良好。既往史:二十余年前被诊为胃炎,曾有贫血病史(具体不详),平素时有返酸、腹胀,长期口服法莫替丁和气滞胃痛冲剂。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三十年。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肺气肿征,余内科系统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构音正常,记忆力定向力正常,颅神经(—),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BCR、TCR均正常,PSR活跃,ASR减弱,双babinski征(+),四肢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以双下肢为重,Romber征(+),双上肢长手套样、双下肢短袜套样痛觉减退,指鼻轮替试验尚稳准,跟膝胫试验差,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1、血常规(—),2、肝功生化(—),3、外院胸髓MRI未见异常。诊断及治疗经过:四肢麻木长手套样短袜套样痛觉减退提示周围神经受损;踩棉花感、鞋掉了不知道,不敢走夜路,四肢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以双下肢为重,Romber征(+)提示脊髓后索或后根神经结受损;膝反射活跃和病理征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周围神经、后索和锥体束共同受累符合脊髓亚急联合变性的特点,同时患者有胃病史,有过贫血史,常期服用法莫替丁,具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故临床诊断脊髓亚急联合变性。给予VB121000ugqd.im,VB1100mgqd.im,连续两周之后改为VB121000ug、VB1100mg每周一次im。住院半月后患者深感觉障碍明显减轻,扶人可行走,一个月后可独自行走,步态稳健,临床治愈出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月收治的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结果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患者的正确饮食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容易被误诊,青少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特征 临床护理
  • 简介: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其目标是用化学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和溶剂等的生产和应用。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全世界产量达到5000亿t/a,且价格低廉、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害,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原材料。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贫乏,如何从更深度和广度上开发应用淀粉资源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可合成多种淀粉衍生物,其产物可以自行分解从而进入良性的生态循环。

  • 标签: 变性淀粉 20世纪90年代 高分子化合物 多学科交叉 淀粉衍生物 研究领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6例患者有68.7%(11/16)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在疾病过程中有80%以上患者仍表现为上述两系统症状,临床检查16例患者有14例(87.5%)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 标签: 临床分析 变性临床 核变性
  • 作者: 范林 高芳 付贞 熊艳 兰佳男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滨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滨州 2566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供肝 保存方式 机械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社会实践能改变性格庄强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爱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影响着一个人性格的走向和心理的发展,但并不是说上述因素就决定着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我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知识层次的提高,对周围事物...

  • 标签: 个人心理素质 社会生活实践 主观能动 良好心理 体育课 提高心理素质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组织结构的变革、员工素质观念的改变,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应变性的职业生涯管理(proteancareermanagement)。为什么这样说呢?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相对长久的包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激励措施。过去,人们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把职务提升、高薪、福利看作主要的职业目标。这就是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侧重于物质利益的激励。而如今人们已不满

  • 标签: 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培训 企业 员工素质 受聘能力
  • 简介:摘要亚急性联合变性由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该病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逆转临床症状。为了指导我国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规范性诊疗,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

  • 标签: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现就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与展望,重点介绍青霉胺、二巯基丙磺酸钠、四硫代钼酸铵和锌剂等药物治疗、肝移植以及基因疗法的现状及进展,同时也讨论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随访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肝移植 基因疗法
  • 简介:摘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胃肠道内维生素B12吸收不足所造成的一种以脊髓后索与侧索及周围神经变性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过去,很多病例因症状不典型,且无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常致误诊。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补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9例SC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29例患者中21例合并贫血,放射免疫血清维生素B12测定中20例低于正常值,腰穿发现脑脊液中6例蛋白轻度增高,肌电图中26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7例颈胸段磁共振检查异常,累及脊髓后索、侧索中锥体束外,还可累及侧索中脊髓丘脑束。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趋于好转。结论维生素B12缺乏是SCD的主要病因,维生素B12是治疗SCD的关键。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肌电图 磁共振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liculardegen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笔者于1997年-2002年间遇到5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原因 WILSO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