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阿奇霉素与注射盐酸溴己新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双色球分配法”将本门诊88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注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盐酸溴己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值<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者应用注射阿奇霉素与盐酸溴己新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有效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其门诊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盐酸溴己新 支气管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急性心肌梗死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对照组尿激酶。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溶栓后0.5h、1h与2h,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依次是29.73%、62.16%、97.3%,比对照组13.51%、35.14%、70.27%高,P<0.05。针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41%,比对照组27.03%低,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疗法,利于血管再通率的提升,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再通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90%;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脑梗塞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脑梗塞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溶栓脑梗塞
  • 简介: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 标签: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相HPLC法测定炎琥宁于注射更昔洛韦的配伍使用。方法采用钻石色谱柱(150mmx4.6mm,,5μm)柱,以乙腈(A)-0.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nm流速1.0ml.mol-1.结果以质量浓度(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得回归方程炎琥宁Y=0.37X-0.8124,r=0.9999(n-6)。表明炎琥宁在30.21~208.6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先后进行4次测定,期间分别为0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4小时,结果测得更昔洛韦峰面积的RSD=0.75%,炎琥宁峰面积RSD为0.6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h内稳定。结论反相HPLC法测定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配伍体系对测定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更昔洛韦与炎琥宁在常温(20℃)下配伍后4h内稳定性良好,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反相Hplc法 更昔洛韦 炎琥宁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注射硫酸黏菌素和注射硫酸多黏菌素B的应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2年8月,接诊肺炎鲍曼不动杆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硫酸黏菌素,研究组应用注射硫酸多黏菌素B,两组根据药敏结果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2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PI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

  • 标签: 硫酸黏菌素 硫酸多黏菌素B 临床效果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使用双黄连粉针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归纳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 标签: 双黄连粉针剂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正>6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丹参粉针剂0.8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14天。结果: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分别由用药前的(6.68±0.56)、(13.76±2.01)、(1.87±0.11)mPa·s和(22.15±0.56)s,降至用药后的(6.18±0.43)、(12.23±1.86)、(1.64±0.09)mPa·s和·(20.18

  • 标签: 丹参粉针剂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 全血低切 红细胞电泳 中静
  • 作者: 贺亭 何茳萍 钟炜贤 赵林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杭州 310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 3100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 53002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特检科,杭州 31001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线多普勒超声预测AS患者注射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12周后的炎症活动状态。方法选取AS患者6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并行骶髂关节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多普勒参数,分析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治疗前后参数比较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各超声指标与治疗前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所有统计检验均双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S患者治疗后患者总体评分[(1.4±1.0)分与(6.0±1.8)分,t=17.80,P<0.001]、夜间痛评分[(1.6±1.2)分与(5.7±1.5)分,t=15.80,P<0.001]、背痛评分[(1.9±1.3)分与(5.5±1.2)分,t=16.39,P<0.001]、晨僵时间[(12±6)min与(38±21)min,t=8.93,P<0.001]、BASDAI[(1.1±0.6)与(4.6±1.3),t=12.41,P<0.001]、ASDAS-CRP[(1.0±0.4)分与(3.7±0.9)分,t=22.01,P<0.001]及ASDAS-ESR[(1.0±0.7)分与(4.0±0.8)分,t=20.10,P<0.00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流分级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8)分与(3.9±1.1)分,t=12.86,P<0.001)],治疗后双侧骶髂关节均有血流信号的AS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7%(40/60),低于治疗前87% (52/6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频谱多普勒示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17)cm/s与(19±8)cm/s,t=5.42,P<0.001;(1.55±0.69)与(1.00±0.45),t=0.45,P<0.001;(0.81±0.11)与(0.55±0.14),t=11.20,P<0.001)],舒张末期的流速(EDV)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6.7±2.5)cm/s与(6.3±1.9)cm/s,t=0.80,P=0.428]。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显示PI及RI与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呈负相关(r=-0.49,P=0.005;r=-0.51,P<0.001),血流分级与BASDAI呈正相关(r=0.46,P=0.028),PSV、EDV与BASDAI无明显相关性(r=-0.12,P=0.176;r=0.03,P=0.756)。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ASDAS-CRP均有相关性(r=-0.45,P=0.012;r=0.29,P=0.048;r=-0.52,P=0.035;r=-0.76,P<0.001;r=0.61,P<0.001)。EDV与ASDAS-ESR无明显相关性(r=0.30,P=0.110),余超声多普勒参数与ASDAS-ESR均有相关性(r=-0.36,P<0.001;r=-0.54,P<0.001;r=-0.61,P=0.021;r=0.41,P=0.028)。以基线RI值为变量绘制受试验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ASDAS-CRP值确定治疗12周后AS有无活动性的诊断阈值为0.49,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其中灵敏度88.1%、特异度61.1%、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86.1%。结论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基线RI值对rhTNFR:Fc治疗后炎症活动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超声检查,多普勒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其症状消失时间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7天疾病控制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小儿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堵塞时尿激酶的最佳溶栓方案。方法按尿激酶的应用方式、浓度、泵速可有4种方案,观察比较4种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和持久性,方案四为推荐组方案。结论方案四具有溶栓效率高、出血梗塞风险小等,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透析导管 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次给予小鼠一定剂量的注射三七素,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将注射三七素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三七素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剂量设定为1000、900、810、729、656mg/kg和生理盐水组。1000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9只,死亡率为9/10。900mg/kg组雄鼠死亡3只,死亡率为3/10,雌鼠死亡5只,死亡率为5/10。810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2只,死亡率为2/10。729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1只,死亡率为1/10。656mg/kg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雄、雌鼠均无死亡。结论注射三七素雄性小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903.1mg/kg,95%可信区间为850.5-959.0mg/kg。注射三七素雌性小鼠LD50为882.4mg/kg,95%可信区间为835.3-932.3mg/kg。

  • 标签: 注射用三七素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