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中药复合制剂-泽尔复皮肤菌洗剂的菌效果,为该洗剂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21年9月至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采用平皿稀释法实验性观察泽尔复皮肤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浓度,于作用时间: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菌效果,以灭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组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多组间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泽尔复皮肤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菌率均超90%以上。泽尔复皮肤菌洗剂原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菌率分别为(0.97±0.02)、(0.99±0.03)、(1.00±0.00)、(1.00±0.00);50.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菌率分别为(0.95±0.02)、(0.96±0.02)、(0.97±0.01)、(0.98±0.01);25.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菌率分别为(0.93±0.01)、(0.94±0.01)、(0.95±0.01)、(0.97±0.01);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菌率分别为(0.92±0.01)、(0.93±0.01)、(0.93±0.01)、(0.95±0.02),不同浓度泽尔复皮肤菌洗剂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47、7.030、52.993、8.912,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菌率与菌洗剂浓度呈正相关,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89、0.950、0.806(均P<0.05)。在相同浓度下,菌率与菌株种类、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泽尔复皮肤菌洗剂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 标签: 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于火热亢盛、迫血止溢、目赤暴痛、热毒疮疖处方中,菌中药材配伍前后的菌效应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菌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先测定各菌中药材的菌性,再对处方中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几种中药材进行配伍,同法测定其菌效果。结果处方中黄岑、大黄、黄连、甘草配伍后,对细菌菌的总体效果相当于几种药材的平均效果;对霉菌的整体抑菌作用,只达到几种药材中,菌性最低药材的菌效果;对酵母菌的总体抑菌作用,相当于几种药材中,菌性最强药材的菌效果。甘草的不同配比,对整个配伍的菌效果无明显作用。结论该处方中菌中药材配伍后,细菌抑菌作用无明显变化;霉菌抑菌作用具拮抗作用;酵母菌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 标签: 中药材 抑菌性 配伍的抑菌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5)与常规治疗组(n=55),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s-CRP、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50.91%(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s-CRP、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SAP)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①动物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SAP 3、6、12 h组,每组6只。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分别于制备后3、6、12 h处死大鼠取肝脏、肾脏、肺脏、胰腺组织及血清标本;Sham组仅翻动胰腺后立即取组织和血清。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肝脏、肾脏、肺脏、胰腺组织MIF水平。②临床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腹部疼痛发作时24 h内(血淀粉酶为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的72例成人患者,临床诊断符合胰腺(AP)标准。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水平;记录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根据修订后亚特兰大(Atlanta)标准将患者分为SAP组(17例)、中重症急性胰腺(MSAP)组(25例)、轻症急性胰腺(MAP)组(3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AP组大鼠制模后血清、肝脏、胰腺MIF水平均于6 h达峰值,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MIF(ng/L):2 862.79±238.33比1 728.32±197.59,肝脏MIF(ng/L):2 141.39±328.07比1 372.70±163.41,胰腺MIF(ng/L):4 468.00±1 324.31比1 572.06±108.40,均P<0.01〕;制模后12 h血清、肝脏、胰腺MIF水平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Sham组。但SAP大鼠肺脏、肾脏MIF水平在制模后3、6、12 h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临床观察显示,SAP、MSAP、MAP患者早期血清MIF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14.83±2.99)、(10.17±2.64)、(7.21±2.47)μg/L;APACHEⅡ评分也依次降低,分别为(10.41±3.74)、(7.60±3.18)、(4.00±2.4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SAP、MSAP、MAP患者血清MIF水平分别与相应组的APACHEⅡ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表现为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AP:r=0.51,P=0.03;MSAP:r=0.45,P=0.02;MAP:r=0.45,P=0.01)。结论MIF可预测早期SAP的发生,且与早期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对调节骨与关节软骨发育、形成、再生及维持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骨关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关节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探讨低氧诱导因子与骨关节的关联,可为有效防治骨关节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关节炎 低氧诱导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胰腺(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预测模型,分析其主要预测因子。方法收集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不明患者121例,经病理(97例)或随访(24例)判断肿块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CP组。通过查阅病历等方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初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χ^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病变性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限。结果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胰腺癌21例,CP100例。腹部压痛、直接胆红素、CA19-9和CEA是肿块病变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们的OR值分别为5.691、1.011、1.003、1.019;95%可信限分别为1.468,22.070、1.001,1.021、1.001,1.005和0.988,1.051;P值分别为0.012、0.030、0.003和0.23。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P局灶性肿块的病变性质,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LOGISTIC回归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1例稳定型冠心病(sCAD)(sCAD组)、56例ACS患者(ACS组)、6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6、NT-proBNP和全血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6、NT-proBNP、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分别为22.00(10.80~58.30)ng/L、205.00(107.60~653.40)pmol/L、6.65(2.00~22.47)mg/L;sCAD患者为5.95(1.50~17.65)ng/L、60.00(16.35~307.80)pmol/L、3.40(1.10~9.70)mg/L;健康者为2.97(1.51~4.40)ng/L、3.35(1.23~6.18)pmol/L、1.15(0.50~2.38)mg/L,各组IL-6、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和sCAD患者IL-6与NT-proBNP、hs-CR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42,0.527,P<0.001;r=0.521,0.478,P<0.005).IL-6、NT-proBNP、hs-CR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0.988、0.847;IL-6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3%,NT-proBNP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9.7%,hs-CRP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1.2%.结论IL-6与NT-proBNP、hs-CRP可用于ACS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干出血清除血肿对脑干出血后急性期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出血对照组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分3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采用尾动脉取自体血脑桥注射法,制成脑干出血模型,抽取静脉血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进行ELLISA检测,记录神经功能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手术对致因子的影响。结果脑干出血早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逐渐升高,至72h到达最高,手术组与出血组比较,两种因子术后12h无差异,24h和7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干出血自然病程中,血肿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增加,而及时清除脑干血肿能明显降低致因子水平,对预后有利。

  • 标签: 脑干出血 血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7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生长素治疗)与观察组(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37例/组。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体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a(5.24±0.76ng/L)、IL-6(16.34±2.59ng/L)、IL-2(6.95±1.67ng/L)、止血时间(17.54±2.14h)、输血量(1.48±0.37U)、住院天数(5.27±1.29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在改善炎症因子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消化道出血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应用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的效果,以及联合方案对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以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生长素治疗方案,实验组使用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上升,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炎症反应抑制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消化道出血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胱素C和炎症因子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将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组(CHB+KI组),比较两组患者eGFR、胱素C、hs-CRP、TNF-α和IL-6并分析其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CHB+KI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GFR、胱素C、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CHB组(均P<0.05)。胱素C、hs-CRP、TNF-α和IL-6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肾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胱素C+hs-CRP+TNF-α+IL-6组合指标预测价值最大。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时胱素C、hs-CRP、TNF-α和IL-6显著升高,其中胱素C+hs-CRP+TNF-α+IL-6组合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最高。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损伤 胱抑素C 炎症因子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患者应用生长素联合奥曲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将生长素单用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生长素联合奥曲肽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患者采用生长素联合奥曲肽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奥曲肽 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症急性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生长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必净与生长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单独生长素治疗和血必净与生长素联合治疗,对比其两临床效果和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血必净与生长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其各项指标,值得研究。

  • 标签: 血必净 生长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患者利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48例急性重症胰腺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平均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探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4d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探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血淀粉酶、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急性生理评分均较治疗前存在明显的改善,相对来说探究组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发生多器官功能碍综合征(MODS)的几率明显降低,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危险大、病情重,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治疗可有效地减轻病症,治愈率高,同时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可能,适用于老年人群,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探究。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素在急性胰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胰腺临床患者,采用随即抽取的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长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生长素治疗的同时,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数据做出监测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而且治疗组患者治愈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也小于对照组治愈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素治疗急性胰腺效果更为明确,既能够使得血淀粉酶数值恢复降低,帮助血钙数值提升,也能够加快急性胰腺患者的治愈速度,减少治愈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减少手术治疗几率和发生死亡几率。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生长抑素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生长素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不同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水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用生长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促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胰腺患者行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辅助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患者12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生长素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以及呼吸、心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参照组而言,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患者行乌司他丁联合生长素治疗,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值得大面积扩散。

  • 标签: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重症胰腺炎 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