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抵抗细胞凋亡是许多血液肿瘤的关键致癌机制。bcl-2是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的重要抗凋亡蛋白,因此靶向抑制bcl-2成为目前抗血液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维奈托克(venetoclax)是一种选择性bcl-2抑制剂,现已被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文章综述了bcl-2家族在调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维奈托克在相关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淋巴瘤 基因,bcl-2
  •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抗肿瘤活性 初步观察 结构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 简介:摘要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预后均与VEGFR表达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VEGFR表达异常会引发多种与癌症有关的疾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以VEGFR为靶点的治疗,成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广泛关注的内容。本文笔者主要针对VEGFR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展开了综述。

  • 标签: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抑制剂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探讨体内转染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在乳腺癌增殖、肿瘤新生血管中的效应。方法收集随机选取的23例2018年至2019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癌新鲜组织标本,分离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建立22例裸鼠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合成胆固醇修饰小干扰RNA(siRNA)并鉴定其转染效率,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siRNA干扰)及对照组(11例,阴性对照),检测体内转染Chol-siRNA干扰KCa3.1对乳腺癌成瘤组织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预先设计的siRNA1与siRNA2均可对乳腺癌原代细胞中KCa3.1产生有效干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为(71.03±9.97)%及(65.81±9.18)%(t=21.034、20.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建立22例乳腺癌原代细胞BALB/c裸鼠成瘤模型,成瘤率为70.96%;成瘤组织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NN4干扰效率,Chol-siRNA组中KCNN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5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瘤组织肿瘤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3.42±7.89)%,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19±4.32)%(t=11.1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CD31的阳性表达率为(17.49±4.15)%,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8.77±7.61)%,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7±9.62)%(t=8.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Ca3.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成功在体内成瘤模型中验证了干预KCa3.1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 胆固醇 小干扰RNA
  • 简介: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候选基因之一,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MTSS1蛋白的概况、表达与调控机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由于MTSS1蛋白一抗厂家的不同,研究者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基因 肿瘤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关于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釆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RCT研究,共1 0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或化疗联合西药组相比,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组在改善外周血白细胞[标准化均数差(SMD)=1.32,95%置信区间(CI)为0.76~1.89,P<0.000 01]、血小板[加权均数差(MD)=25.05,95%CI(8.00,42.10),P=0.004]、血红蛋白[MD=24.14,95%CI(16.34,31.94),P<0.000 01]和临床症状[相对危险度为1.38,95%CI(1.25,1.52),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细胞水平,减轻骨髓抑制,同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且部分结果存在较大异质性,因此尚需更多严格设计的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黄芪 当归 骨髓抑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作用机制使然,出现了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特殊肿瘤应答模式,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了应用18F-FDG 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在中国,自2013年正式开始ICIs的临床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产生,如何在肿瘤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牵头,针对PET/CT检查规范、ICIs治疗后PET/CT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带动相应领域的技术普及与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PET/CT 专家共识
  • 简介:目前认为人类肿瘤的发生是控制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包括致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Ras是人类癌症基因中最容易突变的基因之一,因此发展以Ras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抑制剂具有很好的药学前景。在所有的人类肿瘤细胞中,Ras基因的变异占20%~30%,Ras变异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腺癌(90%),其次为结肠癌(50%)和肺癌(30%)。

  • 标签: RAS 肿瘤 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在食品安全和粮食危机当下,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呈现一定的病态,人们肿瘤疾病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由于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出现感染导致大结节的产生;淋巴结、甲状腺囊肿、子宫肌瘤、脂肪瘤、肝部囊肿、肿瘤、皮脂腺囊肿疾病都容易变成恶性肿瘤;所以肿瘤已经成为了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国内有关部门已经把肿瘤的治疗、预防提上预案归呈。一六九集团推出石墨烯极化处理器,针对肿瘤疾病进行干预抑制,通过调理日常饮用水的溶解氧等,调控人们的体质,让结节不易病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安全。

  • 标签: 169石墨烯极化处理器 肿瘤 干预抑制
  • 简介:摘要:在食品安全和粮食危机当下,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呈现一定的病态,人们肿瘤疾病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由于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出现感染导致大结节的产生;淋巴结、甲状腺囊肿、子宫肌瘤、脂肪瘤、肝部囊肿、肿瘤、皮脂腺囊肿疾病都容易变成恶性肿瘤;所以肿瘤已经成为了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国内有关部门已经把肿瘤的治疗、预防提上预案归呈。一六九集团推出石墨烯极化处理器,针对肿瘤疾病进行干预抑制,通过调理日常饮用水的溶解氧等,调控人们的体质,让结节不易病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安全。

  • 标签: 169石墨烯极化处理器 肿瘤 干预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地塞米松联合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影响的疗效和安全性。鉴于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肿瘤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试图探索一种有效缓解方案。方法: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100名接受标准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人,接受地塞米松联合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50人,接受常规护理和地塞米松单药治疗。主要评估指标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次要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上显示出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白细胞平均提高了20%(P<0.05),血小板平均提高了25%(P<0.05)。此外,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同时保持良好的耐受性。这一疗法为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缓解途径。

  • 标签: 地塞米松,参麦注射液,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BCL)-2是参与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重要蛋白,可在体内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高选择性的口服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venetoclax可以通过重启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venetoclax单药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现就venetoclax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等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基因 bcl-2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BCL-2抑制剂 Venetoclax
  • 简介: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l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中KiSS-l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脑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KiSS-l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脑转移标本KiSS-l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脑转移灶KiSS-l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l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l基因在乳腺痛脑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生血丸联合造血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Ⅲ度,Ⅳ度)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之间经临床病理学诊断、免疫学分型确诊为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400?g/d,白细胞介素11(IL-11)皮下注射1.5/d,同时口服生血丸(我院自制制剂)2粒每次,每天3次,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按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对照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齐鲁制药)皮下注射200-400?g/d,白细胞介素11(齐鲁制药)皮下注射1.5㎎/d,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按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记录骨髓抑制恢复正常的时间,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所需时间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所需时间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血丸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血丸 造血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少数患者会发生超进展性疾病(HPD),导致生存期缩短及生命质量急剧下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解救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显示,HPD的发生与高龄、肿瘤复发、多病灶转移等临床因素相关;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抑制性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聚集、异常炎症反应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等多种途径。合理筛选、精准检测、密切监测以及联合治疗可能降低免疫治疗发生HPD的风险。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超进展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自己主管的病人中接受治疗的 30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对他们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并观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做出记录。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自己主管的病人中接受治疗的30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对他们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并观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做出记录。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肝肾功能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ALT、AST、Cr、BUN、WBC指标并没有发生影响(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患者,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化疗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多种恶性肿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靶向治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