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化疗所致的手足麻木病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对入我院56例因化疗引起的四肢麻木病人进行了随访研究,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维他命B6两种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药物熏洗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肢体麻木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总有效率和副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肢体麻木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分别为(2.36±0.41)天和(2.29±0.40)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了28.5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对化疗引起的手足麻木病症治疗作用显著,具有研究讨论意义。

  • 标签: 化学治疗 手足麻木 熏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科手术引起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实验开始于2016年4月,结束于2020年1月,共计96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通过一般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充分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一般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在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术后感染 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科手术引起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实验开始于2016年4月,结束于2020年1月,共计96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通过一般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充分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一般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在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术后感染 因素 预防对策
  • 作者: 李娈娈 李晓南 贾飞勇 池美珠 温志红 杨凡 李宇宁 哈丽君 杨颖 龙晓玲 方拴锋 张会丰 余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南京 21000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温州 32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兰州 73001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银川 750000,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儿童保健神经康复科,大连116033,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 5284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郑州450007,河北医科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现状,并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31名7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行为生活习惯及饮食喂养等信息。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清25(OH)D<30 nmol/L为缺乏,30~50 nmol/L为不足。以25(OH)D≤50 nmol/L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检出率为14.0%(215/1 531),其中0~<3和3~<7分别为3.8%(25/664)和21.9%(190/867)。与0~<3相比,3~<7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风险增加2.60倍(OR=3.60,95%CI 1.93~6.72,P<0.001)。皮肤经常阳光暴露(OR=0.46,95%CI 0.29~0.73,P=0.001)、维生素D补充(有时补充,OR=0.33,95%CI 0.21~0.51,P<0.001;每天补充,OR=0.20,95%CI 0.11~0.36,P<0.001)和婴幼儿配方摄入(每周4~7次,OR=0.43,95%CI 0.28~0.68,P<0.001)均为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问题普遍,年龄、阳光暴露程度、维生素D补充和婴幼儿配方摄入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版(GBD 2019)数据,选取1990—2019年国内外5以下儿童标化死亡率与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中国和国外5以下儿童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差异,并对中国不同性别5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行分析。1990—2019年中国5以下儿童全因标化死亡率由1 153.81/10万降至160.39/10万,全因标化DALYs率由104 426.40/10万降至16 479.01/10万。2019年新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异常、下呼吸道感染位列中国5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前3位,除新生儿早产疾病负担低于北美外,均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同期水平。肺部吸入物和气道异物、溺水在内的非故意伤害类疾病负担均高于西欧和北美。中国5以下男童和女童前10位疾病和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中多数标化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1990—2019年中国5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相较于国外仍要加强新生儿早产、出生缺陷、非故意伤害类疾病的防控,针对性别差异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改善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 标签: 全球疾病负担 中国 5岁以下儿童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6年官渡区5以下儿童死亡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10-2016年官渡区5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6年昆明市官渡区5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4.66‰,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占5以下儿童死亡的79.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0.71%。死亡年龄构成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死亡性别构成无差异。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前2位死因,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上升为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之一。结论应继续提高围产保健水平,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加强产儿科合作,进一步加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医学科普知识,进一步降低5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3年石台县儿童保健状况,为制定和完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石台县主要儿童保健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和系统管理率、访视率等。结果2004~2012年石台县7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母乳喂养率、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儿童保健服务可以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母乳喂养随着7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而变动。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状况 管理 死亡率 营养不良
  • 简介:在183.52万人群中,对1989—1990年五以下儿童死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五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9.1‰,婴儿死亡率为36.4‰,新生儿死亡率为22.8‰,1—4儿童死亡率为4.0‰。性比分别为1.3:1,1.3:1,1.5:1和1.2:1。五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是肺炎(22.9%)、新生儿窒息(19.3%)、溺水(13.1%)、早产(9.7%)和重症腹泻(4.9%)。婴儿前五位死因是肺炎(27.2%)、新生儿窒息(26.1%)、早产(13.3%)、重症腹泻(4.8%)和先天畸形(2.8%)。

  • 标签: 回顾性调查 死亡率 死因
  • 简介:目的掌握我市5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12823名5以下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值,并以WHO(NCHS)标准为参照人群值,采用WHO推荐的营养不良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市五以下儿童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三种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分别为4.13%、3.15%和1.59%。0组患病率最低、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有差异。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为1.29%,0组患病率高,女童高于男童,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结论我市五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在国内尚处在较好的水平。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抓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重点降低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 标签: 儿童 营养状况 调查
  • 简介:目的掌握小店区5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2001-2006年小店区5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5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001年为7.38%,2002年为7.38700,2003年为6.36%0,2004年为7.66%0,2005年为4.98700,2006年为3.83700,死亡率平均为6.11‰。死因前5位依次为先天畸形、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意外。结论6年中5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做好孕儿期保健,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是降低5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儿童死亡 死因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湖里区5以下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5以下儿童伤害干预、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在厦门湖里区伤害监测点湖里区医院和中医院,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哨点医院被诊断为伤害的5以下儿童患者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2011—2012年湖里区共登记5以下儿童伤害6924例,伤害原因前5位:跌倒/坠落(56.28%)、钝器伤(23.12%)、动物伤(6.46%)、机动车车祸(5.75%)、刀/锐器伤(3.48%);伤害性质前5位:挫伤/擦伤(64.79%)、锐器伤/开放伤(14.12%)、扭伤/拉伤(10.86%)、器官系统损伤(4.78%)和骨折(3.63%);发生伤害地点前5位依次是家中(64.93%)、公共居住场所(20.68%)、公路/街道(11.81%)、学校与公共场所(1.24%)和贸易和服务场所(0.84%);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娱乐活动(91.85%)和驾乘交通工具(占6.34%)为主,损伤部位以头面部(60.44%)为主。结论加强对引发伤害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展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伤害 监测 分析 儿童伤害 流行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以下社区儿童的咳嗽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0—12月,以浙江省义乌市所有的14个乡镇/街道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个乡镇/街道的50个自然村/居民小区的3 102名5以下社区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看护人进行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儿童近1个月咳嗽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咳嗽及不同咳嗽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0~<1、散居、看护人受教育程度是高中以下、家庭有1名5以下儿童者相比,1~<2、2~<3、3~<4、托幼儿童、看护人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家庭有5以下儿童人数≥2者的咳嗽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2(1.19~1.92)、1.65(1.29~2.10)、1.86(1.36~2.54)、2.59(1.99~3.38)、1.48(1.26~1.74)和1.35(1.13~1.62)。进一步分析不同状态咳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托幼状态、家庭5以下儿童数和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均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年龄仅为急性、迁延性咳嗽的影响因素。结论5以下社区儿童咳嗽的疾病负担较重,与儿童年龄、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家庭5以下儿童数和托幼状态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咳嗽 儿童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
  • 作者: 薛凤霞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免疫预防是指应用免疫学的方法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策略,按其获得方式可分为主动免疫(主要是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包括母传抗体)。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最为有效的措施。近期,美国、哥斯达黎加和澳大利亚已批准可为6个月以上儿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提供主动免疫保护,并有临床试验证实孕妇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为6个月以下婴儿提供被动免疫保护,这预示着有望实现COVID-19免疫预防策略的全年龄人群覆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孕妇接种疫苗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5以下腹泻输液儿童的病毒病原学分布,探索病毒性腹泻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北京市3家儿童专科医院采集476份便标本,分别进行4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并对病原学分布及检测结果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5以下腹泻输液儿童急性胃肠炎病毒总阳性率为54.0%,4种急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28.8%,杯状病毒18.3%,肠道腺病毒10.7%,星状病毒4.0%。在高发季节发病,有呕吐症状,粪便性状非脓血便,非粘液便,便常规检测无白细胞,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腹泻输液儿童,粪便检测出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儿童病毒性腹泻发病率不低于细菌性腹泻,值得关注。临床医生在秋冬季节发现无明显炎症反应,有呕吐的腹泻儿童,应首先考虑病毒性腹泻,少用或不用抗菌素。

  • 标签: 腹泻 病原学分布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区儿童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掌握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2年全区102名5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性别、死因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5以下儿童死亡中,男孩占53.92%,女孩占46.08%;28天以内死亡占83.33%。死因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早产及低体重出生、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发育异常、新生儿肺炎和颅内出血。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产前健康教育,重视产前诊断,预防先天疾病及发育异常的发生;加强新生儿监护,提高产儿科医疗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严格执行0-6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降低5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

  • 标签: 儿童医疗保健 死亡构成 产科质量 管理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01日-2013年12月01日88例年龄不大于5且症状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压缩式吸入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一周和治疗2-6周后的疗效。结果患者接受治疗2-6周后总控制率分别为93.2%、96.6%、96.6%、98.9%、100%,明显优于第一周治疗后的总控制率(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不大于5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接受压缩式吸入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疗效显著,患儿哮喘控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具有极高安全性,在儿科临床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压缩式吸入器 布地奈德 治疗效果 哮喘
  • 简介:目的了解免疫抑制法测定深圳地区5个月~13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的差异性,为本地区建立健康儿童CK-MB参考区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6月来医院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62例,依据年龄分为3组:5个月~3的学龄前组、4~6的幼儿组和7~13的小学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成人390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含量,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比较,对含量超出范围的标本同时进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电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2例健康儿童检出CK-MB含量异常率为66.20%(703/1062),其中学龄前组、幼儿组和小学组CK-MB含量异常率分别为81.02%(239/295)、66.23%(251/379)和54.90%(213/388),各组CK-MB含量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5.95,P〈0.01~0.05),而390例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均〈24U/L;703例CK-MB含量异常标本中cTnI含量均〈0.034ng/ml,有3例标本MYO结果稍有增高〉61.5ng/ml,但随后的心电图跟踪检查均未见异常;学龄前组、幼儿组及小学组儿童血清CK-MB含量(U/L)分别为41.52±19.38、35.09±14.37及28.15±7.86,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CK-MB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4.13,P〈0.05);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为34.97±10.64U/L,与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16.05±7.13U/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1)。结论免疫抑制法检测深圳地区5个月~13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异常率较高,临床上不能直接引用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应及时建立本地区健康儿童CK-MB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参考区间,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降低误诊和不必要的确诊项目检查。

  • 标签: 免疫抑制法 儿童 肌酸肌酶MB同工酶